學校簡介
學校現有教職工101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專業教師40人,中學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中學一級教師46人;有國家級骨幹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襄樊市學科帶頭人2人、襄樊市骨幹教師6人、宜城市骨幹教師35人;有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23人。學校現有在校生2646人,總計30多個教學班。現開設有電子技術套用、計算機套用、數控車床、汽車原理及維修、模具設計與加工、種植、養殖、文秘等專業。
學校自1983年建校以來,被評為襄樊市最佳文明單位、花園式學校、湖北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學校、省“陽光工程”培訓指定學校、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領導
劉信林 黨委副書記、校長
沈建山 黨委委員、副校長
王萬國 黨委委員、副校長
周玉珍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學校教師
齊紅梅,女,現年37歲。大學文化程度,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語文教師,備課組長。
從教十六年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教學工作中,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能夠做到“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能一絲不苟地對待教學的每一環節,注重教學過程,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多年從事畢業班語文教學,教學成績較為突出。
堅持撰寫教學論文和優秀案例,其中《關於課堂結構改革的幾點思考》、《不能忽視漢語語法教學》、《花的話》優秀例案等多篇教學成果在市級發表交流。
2001年和2006年連續兩輪被評為襄樊市骨幹教師。2009年9月教學成績突出,被評為宜城市銅牌教師。
何風雁,男,現年34歲,大學數學教育本科畢業,一九九七年七月畢業於襄陽師專,分配到宜城市第四中學工作至今,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函授學習於湖北教育學院數學教育專業。
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以“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為做人基本原則,在工作中一直以強烈的事業心、高度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敬業愛生,教好書,育好人,是我教書的基本原則。工作十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個班的數學課的教學,每次考試均在同屆各班名列前茅。每一屆的高考,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多次被學校評為優質課教師、模範班主任、師德標兵。被襄樊團市委評為“優秀共青團員”。所撰寫的論文《巧用“Y=Asinx+Bcosx”》在湖北職教發表,並獲得襄樊職校論文評比三等獎。08年高考被宜城市政府授予“金牌教師”的稱號。
陳京梅,女,漢族,1974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1996年7月畢業於湖北廣播電視大學,2003年6月畢業於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系宜城四中高一年級語文教師,備課組長,
該教師一直以來努力學習,開拓進取,兢兢業業,塌實工作,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切實加強課堂教學。關注每位學生。引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變教學為導學,把對學生的愛均勻地灑向每位學生的心田!並努力做到愛與嚴的結合,對學生嚴格要求,以嚴導其行,從愛溫其心,積極與學生加強情感交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表率,努力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為人師表,並能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向自己的學生學習,及時聽取學生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施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2007年5月在襄樊市第四輪骨幹教師評選中,被評為宜城市骨幹教師,2008年9月在教學質量過程中,被評為教學質量金牌教師;2009年6月在“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作文指導三等獎。2007年5月被評為校優質課教師。
其他
2010年 3月11日,陽光明媚,春風和暖。這天,對宜城職教人來說是個好日子。宜城市職業高級中學和襄樊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聯合辦學簽約儀式在市職高隆重舉行。
出席簽約儀式的領導有襄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郭發友,襄樊市第二技工學校校長周先芳,宜城市副市長尚瑾,宜城市教體局局長王憲奎,宜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導。會議由市教體局紀委書記楊金朗主持。
首先,市職高校長劉信林致歡迎詞,然後,襄樊市二技校校長周先芳和市職高校長劉信林簽定聯合辦學協定書。襄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郭發友作了重要講話,郭局長對兩校聯合辦學簽約儀式表示熱烈祝賀,要求兩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學校辦好,為社會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為襄樊和宜城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最後,我市副市長尚瑾也作了講話,她對出席簽約儀式襄樊市領導和學校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希望市職業高中要將聯合辦學這件好事辦好。
襄樊市二技校是湖北省規模最大的技工學校,多年來形成了“以市場引導培訓,以就業促進招生”的優良辦學模式。我市職業高中是我省“512”工程合格學校,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今天,兩校簽署聯合辦學協定,是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兩校於2010年春季開始聯合辦學,聯合辦學形式為“1.5+2”模式,即學生在宜城職高就讀一年半學習文化專業課,在襄樊第二技工學校就讀二年高級班,取得等級證書,並推薦就業。聯合辦學體現了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辦學是我市職業高中今後發展合作模式的一個有益嘗試,它將使我們獲得更先進的辦學管理和教學管理的支持,將為我市職業教育發展贏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