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為有書來與我期

《定風波·為有書來與我期》是清代莊棫所創作的一首詞。該詞從接到情書寫起,上闋寫春情的躁動,下闕寫無限的悵惘和悲愁,把一個戀人對愛情渴望而又焦慮的心理展示得細緻入微。該詞儘管語言平常,而詞趣卻頗為朦朧,情感描寫往復迴環,富有波瀾,流露出了詞人惜春懷人的感情。

作品原文

定風波

為有書來與我期 ,便從 蘭杜惹相思 。昨夜蝶衣 剛入夢,珍重,東風要到送春時。

三月正當三十日,占得,春光畢竟 共春歸。只有成陰並結子 ,都是,而今 但願 著花遲 。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定風波: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以五代歐陽炯所作為正格。雙調六十二字,平韻仄韻互用。

⑵與我期:言對方有信來與我相約。

⑶“便從”句:由蘭草、杜若而引起相思之情。蘭杜:蘭草和杜若,均為香草。

⑷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⑸蝶衣:喻輕盈的花瓣。

⑹畢竟:到底,終歸。

⑺成陰並結子:喻比女子結婚生子。

⑻而今:如今。

⑼但願:只願,只希望。

⑽“而今”句:如今倒希望開花遲些。

白話譯文

期盼有書信來與我期約,所以見到香草和蘭草還有杜若,就禁不住起相思之意。昨天夜裡夢到了友人,道一聲珍重。到了暮春時節,而且東風就要把美人吹送到自己身邊來了,雖然相見遙遙無期,相思卻綿綿不斷。

此時正當三月三十日,春景不常,很快春天就要離去了。雖然以後將是遍地的綠蔭和累累的果實,可如今我卻盼望春天再長一些,花期再長一些。

創作背景

春天方物生長,人類情感也甚為豐富,這種時刻若接到思念之情人的來信,必然是十分喜悅的,由此會生出一系列的聯想,對未來生活充滿幸福的憧憬。這首詞就是反映這種激動、欣喜之情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寫春情的躁動。開頭兩句“為有書來與我期,便從蘭杜惹相思”,點明春情的緣由:由於情人的情書,掀起心底相思的波瀾。“蘭杜”,蘭草與杜若,皆為香草,用以喻指情人。“昨夜蝶衣剛人夢,珍重,東風要到送春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日裡的相思,到夜晚便化作了蝶夢。這裡並沒有取用莊周夢為蝴蝶之典的實義,而只是以蝶衣來喻寫夢境的美麗多彩。“珍重”,既表明對情人的一片深清,又表自家應好自為之,為的是一起等待所約時辰,即“送春時”的到來。

下闕“三月正當三十日”,是說三月已到最後一天,所約時日——送春時——在即,而芬芳如蘭杜的情人並沒有如約到來,從而在詞語中透出了無限的悵惘和悲愁。“占得”,此乃協律嵌韻之必須,實際上是“春光畢竟共春歸”的述語。這個述賓短語的意思是我所擁有的蕩漾著春情的春光,到底和春天一塊兒結束了。悵惘和悲愁又加深一層。“只有成陰並結子”,用杜牧傷心之典。據傳說,杜牧早年游湖州,遇一少女,約定十年後娶。牧十四年後守湖州,此女已嫁三年並生二子。後人便據此以成陰結子比喻女人結婚生子。由於情人沒有踐約,詞人便推測她或是成陰,更或是結子,也可能“都是”。然而,詞人“如今但願著花遲”,他把與絕望無異的希望寄托在彼花遲一些開放。這“但願”裡頭蘊蓄的難堪痛苦,是很感人的。

這首詞儘管語言平常,而詞趣卻頗為朦朧。該詞從接到情書寫起,把一個戀人對愛情渴望而又焦慮的心理展示得細緻入微,情感描寫往復迴環,富有波瀾。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蒿庵詞有看似平常而寄興深遠,耐人十日思者,如《定風波》云云,暗含情事,非細味不見。

作者簡介

莊棫,出身於鹽商之家,早年即捐貲為部主事,後家道中落。鹹豐五年(1855)游京師,赴試不第。治易、春秋,兼通緯候。先世業鹺,後家中落,校書淮南、江寧各官書局,以光緒四年(1878)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