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1、柳河春浪
柳河古時西通濟水,經過城南,東南流入成武境內。昔日沿岸遍栽柳樹,因稱柳河。
春天,兩岸綠柳成蔭,鬱鬱蔥蔥,人多在此垂釣。及至暮春,柳絮如雪,漫天飛舞,飄落水中隨波逐流,宛如銀浪雪濤。後濟水湮塞,柳河水涸,此景不可復見。
2、蕭寺曙鍾
過去城東北三里黃瓜園村東頭有一蕭寺,規模頗大。前有大廳,後有大殿,左右有廊房,四隅有鐘樓。寺里僧侶很多。每到天曙,鐘聲四起,聲音洪亮,響徹天空。這時群鴉驚飛,群雞齊啼,城北一帶的民眾也都從夢中驚醒。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本地白蓮教暴動,曾以該寺為營寨,因被清軍焚毀。
3、長岸煙迷
在今菏澤長崗集南三里與定陶交界處。有一古河堤岸。(岸屬定陶,已斷絕為南北方向的三個堌堆)堤上林木交映,岸邊豐草芊綿。每遇陰天霧晨,或細雨濛濛,遠望長岸,煙氣瀰漫,如銀河倒瀉,如素練懸空,令人撲朔迷離,難以辨析。
4、仿山雪霽
周武王十三年封其六弟曹叔振鐸為曹伯,建曹國,都定陶。仿山在定陶城北偏西十里,是曹國二十五帝的墓葬地。因在平地積土隆起,仿佛如山,故稱仿山。
宋朝在山巔建有曹伯祠。從明朝起,繼續修律廟宇、鐘鼓樓、戲樓等二十餘處。東西兩山上下又遍種松柏等樹,因此這裡山崗嵯峨,古木參天,廟貌雄偉,豐碑林立,為魯西南一帶的遊覽勝地。
每逢大雪初霽,遠望山上,煙霧縹緲,恍如蓬壺仙境;樓台殿閣,渾如玉砌銀妝;蒼松翠柏,披滿皚皚白雪,顏色更加鮮艷。待紅霞萬丈,旭日東升,這時的仿山,更是“紅妝素裹,分外妖嬈”了。
5、河濱漁唱
河濱寺,在柳河南岸,即舜陶於河濱處。現在城西南八里費莊有一殘餘土丘,即其遺址。
古時柳河西通濟水,漁帆點點,來往如織。每逢夕陽西下,夜幕低垂,海濱寺左右,漁火萬點,燦如繁星,漁民們就紛紛歌唱起來,此唱彼和,忽起急落,婉轉悠揚,動人心弦。
6、塔院梵音
隋朝仁壽二年(602年),在當時縣城的東南城角處建有寶乘塔和寺院。塔勢突兀,高入雲霄,廟貌巍峨,美輪美奐,為邑人遊覽勝地.寺里僧徒甚多,經常念經,聲音琅琅,傳於寺外,令人輒起莊嚴肅穆之感。
隋朝的定陶城在現城之北里許。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定陶知縣趙國琳曾經重修,塔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傾塌。
7、石井月華
城東南十二里石樓廟村建於戰國時期。村東北角有一石樓廟,廟內曾有一井,井口用八個石塊砌成,井水甘洌可口,尤宜於釀製酒醋。遠近民眾多來此汲水,年深日久,井筒光滑,如同琉璃,因此人都稱為八角琉璃井。
每年中秋之夜,天高氣爽,玉宇無塵。井裡的月亮,如玉盤,如水晶,比天上的月亮還皎潔光華。該井筒稍向南傾斜,只有中秋之夜才可看到這一奇異景象.
8、斑枝麟跡
麒麟,傳說是古代的一種象徵祥瑞的異獸。在聖人出、王道行的時候才會出現。
據《春秋·哀公十四年》記載。“春,魯西狩獲麟”。孔子“克己復禮”的主張不被魯國採納,周遊列國,也不見用。他看到麒麟在這時出現,卻被獵獲,不禁感嘆地說:“吾道窮矣!”意思是說他的主張再也不能實現了。相傳他編的《春秋》,就絕筆於這一年.
今巨野城東十里舖有麟台,即當時獲麟處.定陶城東關東南舊有麟過村,後名斑枝村。傳說麒麟當時曾從這裡經過。麟過處築有斑麟跡台,今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