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類別:
扁豆品種名稱
定選1號(原名C87)審定編號
寧審豆200203品種來源
C87是固原地區農科所1996年從甘肅省定西旱農中心引入,經品種觀察、比較、區試等多年試驗鑑定而成的新品種。特徵特性
2.1植物學特徵:該品種幼苗顏色深綠,莖桿、托葉綠色,葉緣齊整,生長整齊,株型直立,群體性狀好,株高22-36.5cm,分枝3.5-5.5個,花開白色,花朵很小,花謝後結出莢果,主莖莢層數4.7-8.8層,每層莢數1.6-2.6個,單株莢數8.4-30.6個,莢長1.6cm,莢寬0.7cm,莢型腎狀。每莢粒數1.4-1.8粒。株粒數17.4-52.3粒,株粒重1.65-2.0g,千粒重32.6-39.0g,粒色淡綠,子粒飽滿,粒型扁圓,臍色白。
2.2生物學特性:C87為春性,旱地型品種,有效分枝多,生育期72-94d,為中熟性。抗寒、抗旱能力強,抗倒狀,可在乾旱區、一般乾旱區、陰濕區旱地種植,適應性廣,耐瘠薄,3月下旬到4月下旬均可種植,對產量無影響,生育期變幅寬,無病害,基本無蟲害,增產潛力大,易落粒,經統一分析測試粗蛋白含量28.70%,粗脂肪0.45%,澱粉56.60%,賴氨酸2.09%,灰粉2.44%,水份8.90%,生物產量3.17-3.05g,經濟係數0.54-0.56。
產量表現
該品種在2000-2001年參加山區多點區域試驗,二年平均單產1314.6kg/hm2(87.64kg/畝),比當地地方扁豆平均118.1kg/hm2(74.54kg/畝)增產17.57%。其中2000年固原、隆德、西吉三點,西吉因乾旱未出苗,所余兩點平均產量406.25kg/hm2(93.75kg/畝),比地方扁豆增產12.95%;2001年,固原、隆德、西吉三點,平均單產1252.5kg/hm2(83.5kg/畝),比地方扁豆增產21.2%。
在品比、區試的同時1999年,在彭陽新集、隆德楊溝、固原西郊三地生產示範。C87面積最少1.5畝,最大1.8畝,其中彭陽點因冬、春乾旱,冬小麥死苗拆後播種。平均產量1875.5kg/hm2(125.03kg/畝),比地方扁豆增產12.2%。2000年在陰濕區的固原什字五里村,位於和尚鋪北山半山腰,地塊是1977年人工所修的梯田,生產示範,單產1710kg/hm2(114kg/畝),比地方扁豆增產7.6%。2001年在半乾旱區的固原西郊鴉兒溝村和乾旱區固原彭堡申莊村,生產示範,從種到收未降雨,持續乾旱的條件下,獲得平均產量1154.25kg/hm2(76.95kg/畝),比當地扁豆平均增產10.24%。
栽培要點
3.1選地,地勢平坦的山旱地,或川旱地,茬口除重茬、照茬均可。
3.2施肥,重施基肥,配施化肥,一般施農家肥22500kg-30000kg/hm2(1500-2000kg/畝),二銨75kg-150kg/hm2(5-10kg/畝),不宜用化肥做種肥。一般不追肥。3.3合理密植:該品種適宜播量75kg/hm2(5kg/畝)。
3.4播期:適宜播期3月中、下旬,如因特殊氣候,或冬麥拆種可延遲到4月下旬。
3.5田間管理:苗高5cm後鋤草、鬆土,以後注意拔大草。
3.6及時收穫,易落粒,成熟後及時收穫,收後防雨淋。
種植區域
該品種自96年引進,參加品觀品比等小區試驗,到2001年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完成,經歷了山區自97年以來的連續5年大旱和不同氣候區域惡劣環境條件考驗,證明各種性狀優良,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適宜在山區各類氣候區域旱地種植,建議審定推廣。
2011年優質種子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