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本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之家,嚴謹、沉默,充滿著無法言說的壓抑。直到有一天,一個郵遞員向他們傳遞了這樣一個訊息,一位年輕的男子將要到他們家做客,他明天就到。這位神秘的訪客 ( 特倫斯·斯坦普 飾)擁有著迷人的湛藍色眼睛,他的致命吸引力使女僕依米利亞 (勞拉·貝蒂飾)感到了強烈的痛苦。她衝動地想要自殺,卻被訪客救下,並親密地愛撫了她。長子皮埃爾 (Andrés José Cruz Soublette飾)是一個蒼白瘦弱的年輕人,他也深深地被訪客吸引了。在一個夜晚,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情感,偷偷窺探著熟睡的訪客,訪客醒來,他溫柔地給予了皮埃爾肉體的溫暖。女主人露西亞 (肖瓦娜·曼加諾飾)是一個美麗而寂寞的貴婦,訪客充滿活力的身影在她的視野里揮之不去,她深深地嚮往著他年輕的肉體。在她膽怯的引誘下,訪客大膽而狂野地撫慰了她的身體。女兒奧德特 (安妮·維亞澤姆斯基飾)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女,訪客的優雅和英俊讓她心如鹿撞。在一次花園聚會後,她向訪客獻出了她的身體。男主人 (馬西莫·吉洛提飾)是一個工廠主,他並沒有感覺到這個年輕人給自己家庭帶來的變化,直到有一天,一種莫名情緒驅使他偷偷打開了兒子的房間,他驚異地發現訪客和自己的兒子睡在了一起,一種被侵入的敵意讓他變得不安。但奇怪的是,這位神秘的訪客讓男主人也慢慢變得著迷,在一次野遊後,他也在訪客的誘惑下和他有了肌膚之親。
然而好日子總是很短暫,在訪客告訴大家他將在明天離去時,每個人都驚呆了。他們立刻變得痛苦不堪,一一向訪客哭訴著他們對他的不捨。仿佛這個年輕人已經變成了家庭的一種規則,規則一旦消失,所有人都將無所適從。果然,年輕人離開後,奧德特開始變得瘋瘋癲癲,她凝視著訪客的照片,一言不發地躺在床上,如同一具失去了生命的大理石雕塑。皮埃爾也變得離奇古怪,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用玻璃製造著各種塗鴉,並用小便創造了一幅紀念訪客的作品。女僕依米利亞離開了主人的家,她一身黑衣地懸浮在半空中,並且向眾人實施了神跡。女主人露西亞再度感到了寂寞和失落,她駕駛著小轎車在街頭獵艷,和一個又一個很像訪客的年輕人發生著性關係,卻一次次感到更深的失落。男主人的行為更加極端,他放棄了自己的工廠,在一個巨大的車站裡脫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狂奔向經常出現在自己夢中的那片沙漠。狂暴的風席捲著鋪天蓋地的流沙,一個赤裸的男人在沙漠上奔跑著,對著天空發出了野獸般的嚎叫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特倫斯·斯坦普 | 訪客 | |
勞拉·貝蒂 | 依米利亞 | |
Andrés José Cruz Soublette | 皮埃爾 | |
肖瓦娜·曼加諾 | 露西亞 | |
安妮·維亞澤姆斯基 | 奧德特 | |
馬西莫·吉洛提 | 男主人 | |
奈圖 戴沃里 | 送信人 | |
Carlo De Mejo | Boy | |
Luigi Barbini | Boy at the station | |
Giovanni Ivan Scratuglia | Second boy (as Ivan Scratuglia) | |
Alfonso Gatto | Doctor | |
Cesare Garboli | Interviewer (uncredited) |
職員表
製作人 | Manolo Bolognini、Franco Rossellini |
導演 |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
副導演(助理) | 塞吉奧·西提 |
編劇 |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
攝影 | Giuseppe Ruzzolini |
配樂 | 埃尼奧·莫里康內、Ted Curson |
剪輯 | Nino Baragli |
藝術指導 | Luciano Puccini |
服裝設計 | Roberto Capucci、Marcella De Marchis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 | 具體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1968年 | 第33屆威尼斯電影節 | 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 | 勞拉·貝蒂 | 獲獎 |
金獅獎 | 保羅·帕索里尼 | 提名 |
製作發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 1. Aetos Produzioni Cinematografiche 2. Euro International Film(EIA) |
發行公司 | 1. Magna-Filmi 2. Versátil 3. Umbrella Entertainment 4. Koch Lorber Films 5. BFI Video |
上映信息
國家 | 日期 |
西德 | 1968年11月27日 |
義大利 | 1968年9月5日 |
法國 | 1969年1月25日 |
瑞典 | 1969年3月23日 |
美國 | 1969年4月21日 |
丹麥 | 1969年9月12日 |
比利時 | 1969年11月14日 |
日本 | 1970年4月11日 |
芬蘭 | 1971年1月1日 |
阿根廷 | 1971年1月1日 |
西班牙 | 1976年4月19日 |
希臘 | 2004年7月16日 |
巴西 | 2005年7月15日 |
中國香港 | 2006年1月6日 |
英國 | 2008年6月8日 |
影片評價
該片的名字就如同它所昭示的意義一樣,結構嚴謹如數學邏輯,也暗示無路可出的終局。對於中產階級生活碎片的思索,導演帕索里尼顯然比很多導演有著更深的思索,他拾取了最具閃光點的一面和最陰暗的角落,以一個仿佛夢境中出現的訪客,非現實主義地解構了一次中產階級的精神之旅。顯然,導演帕索里尼秉承著這樣的理論,只有解放肉體,才能解放心靈。訪客對於每一個家庭成員性上的給子,象徵了一種最原始的慰藉和溫暖,不管這是否必要,都象徵了中產階級在本質上的一種缺憾。在電影的畫面中,一次又一次出現著一幅幅壯闊的沙漠景象,粗糙的自然影像與人類文明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也象徵著劇中人所渴望著逃離 。 (《感官王國:百部另類電影全紀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