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鹹豐年間發行的一種紙幣名稱。1853年(鹹豐三年),清政府因鎮壓太平天國,軍費支出浩繁,賦稅收入減少,便在鑄造大錢的同時,又發行兩種紙幣,一為官票,一為寶鈔。習慣上往往將兩者並稱“鈔票”。官票的票面印有“戶部官票”4字,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和五十兩5種,又稱銀票或銀鈔。由戶部設立官票所核對處,經理收放。由於紙幣沒有準備金作保證,只是為搜刮民財而施行,故採取強制搭收、搭放的發行辦法,規定凡是民間完納地丁錢糧、關稅、鹽課及一切交官解部協撥等款,準許搭交官票、寶鈔五成為限。但後來各處並不遵行,加之對於州縣的解款又不搭收票鈔,因此官票、寶鈔流通阻滯。然而發行機關不顧事實,依然濫發,於是造成通貨膨脹,票鈔貶值。遂於1862年(同治元年)12月下令停收鈔票,實則取消了票鈔的發行。
相關詞條
-
官票[圖書《官票》]
釋義:(1).官府簽發的文書牌票。(2).即戶部官票。 清代的一種紙幣。 鹹豐三年(1853年)發行,以銀兩為單位。面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和五十兩...
來由 -
官票
釋義:(1).官府簽發的文書牌票。(2).即戶部官票。 清代的一種紙幣。 鹹豐三年(1853年)發行,以銀兩為單位。面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和五十兩...
來由 -
官票寶鈔
官票寶鈔是清末發行的紙幣,其全稱分別是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
簡介 配圖 相關連線 -
戶部官票
戶部官票簡稱官票。中國清代鹹豐三年(1853年)發行的一種紙幣,用以抵補財政支出,作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費。官票以銀兩為單位,亦有“銀票”之稱,分一兩...
-
中國紙幣標準圖錄
《中國紙幣標準圖錄》是1994年4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市錢幣學會。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紙幣
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人們最初認為,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紙幣、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出現後,人們又把...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 基本含義 背景 舉例 -
茶票
茶票,茶引票據的簡稱。清代後期用於代替茶引的票據,也稱茶票。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
常德花票
清代晚期,常德交通暢達,商業繁榮,民間資本活躍。除常德官錢局發行錢票投入流通外,常德民間各大錢莊和商號也紛紛發行鈔票,當時稱之為“花票”,外埠則稱之為“...
概述 種類 歷史作用 -
官
官是一個漢語字,拼音為guān,總筆畫數為,基本意思是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出自《禮記·王制》、《禮記·曲禮》等文獻。
部首筆畫 字義 詳細字義 字形結構 常用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