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祧繼承

在封建社會中,國王和大小貴族是各級統治者,也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從血緣關係、宗族關係出發,構成寶塔式的階級統治體系。

概述

為了保護稀有財產世代相承,不被分散,國王和貴族死後,其權位、土地以及其他財產,由其嫡長子繼承。這種以嫡長子繼承為中心的封建社會的繼承制度被稱為“宗祧繼承”。

相關資料

宗祧繼承是封建宗法社會制度的產物。以嫡長子為主要繼承人,“有子立長,無子立嗣”成為歷代的法例,次子、庶子只能分得部分土地和財物,不能承襲權位。《唐律疏議•戶婚律》規定:“諸立嫡違法者,徒一年”。按照宗祧繼承制度,遺產的承受是以宗祧繼承為前提的,只有宗祧繼承者,才有財產繼承權。而且立長、立嗣都以男性為限,否認婦女的繼承權,明顯地反映男尊女卑的封建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