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構建和諧社會

圖書信息

作 者:郭樹森釋純一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0040620 出版時

間:2009-05-01 版 次:1 頁 數:295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宗教 > 宗教理論與概況

內容簡介

構建和諧社會正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的共識,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從宗教界的角度來說,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參與和諧社會建設是有意義的,是有所作為的: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思想道德建設。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提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準則,提供了劃分榮與恥、是與非、美與醜、善與惡的基本界限。宗教界應該也可以以棄惡揚善的宗教理念推動信教民眾尚榮知恥,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道德準則,光大“八榮”,拒絕“八恥”,使社會風氣更加美好起來。
2.促進心靈和諧。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不僅包括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包含著個人內心的和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現代生產方式的影響下,整個社會不免發生各種各樣的躁動情緒,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利益摩擦,美國學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的高科技、高情感現象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表現在我們面前。
心靈和諧是一種道德境界,是一種思想修養,是一種全民族文明水準提高的重要標誌。當然獲得心靈和諧有許許多多有效途徑,其中發揮宗教的積極因素,促進人們心靈的和諧,比如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己,如何對待財富,如何對待功利等等,在這些方面,宗教所主張的價值觀、人生觀對某些特定的民眾是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的,我們應當發揮這些積極因素。
3.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結構必然發牛分化,出現某些困難群體是不可避免的,當然政府應當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去援助困難群體,但是僅此還不夠,有相當一部分扶貧濟弱的活動是由民間的方式來完成的。宗教界主張助人為樂,主張慈航永渡,主張悲天憫人。從這些主張出發開展各類慈善公益活動,動員信教民眾扶助弱勢群體,這既是宗教界的傳統,也具有現實的需求。
4.為構建和諧世界服務。我們黨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嚮往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具有更廣泛的空間、更強烈的重要性,經濟可以全球化,而各民族的文化將更加趨向於個性化、多元化,要使多種文化和諧相處就需要交流,所以文化交流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推進世界和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全世界五大宗教間的相互交流絕對是推動世界和平的一個積極因素,絕對是建設和諧世界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宗教界也應當在其中譜寫、奏出新福音。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