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開 本: 16
包 裝: 精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宗教 >> 宗教理論
定價:¥98.00
內容簡介
最近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翻譯出版了《宗教思想史》,作者是美國的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等翻譯。該書是西方著名宗教史家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1907—1986)的代表作之一,該書綜合反映了20世紀西方宗教的研究成果。
宗教史作為一門學科,不僅要描繪歷史上各種宗教現象的發展過程,更應該在空間上揭示宗教的結構以及宗教對於人類的意義。伊利亞德強調宗教學家不僅是一個歷史學家,同時也是一個現象學家。伊利亞德還特別重視“宗教史”研究對於現代社會的意義。
本書分為3卷,第1卷勾勒了舊石器時代、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希臘、小亞細亞、巴勒斯坦以及伊朗在內的古代文明的宗教觀念;第二卷敘述了中國宗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展歷程;第三卷講敘了伊斯蘭教的產生和發展、基督教宗教改革時期的思想激盪、中世紀猶太教神學思想的演進、中國西藏宗教的基本發展等。每一卷附有一個長篇“研究現狀:問題與進展。評論性書目”,羅列了相關宗教專題的已經書目和原始材料,並且做了精闢扼要的評論,既可供讀者做進一步的研究參考之用,又可以對西方20世紀宗教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目錄
譯者的話
第1卷 從石器時代到厄琉西斯秘儀
前言
第1章 太初……:古人的巫術一宗教行為
第2章 最漫長的革命:農業的發明——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第3章 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
第4章 古代埃及的宗教觀念與政治危機
第5章 巨石遺址、神廟與慶典中心:西方、地中海和印度河流域
第6章 西臺人與迦南人的宗教
第7章 “當以色列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
第8章 印歐宗教:吠陀諸神
第9章 釋迦牟尼之前的印度:從宇宙獻祭到最高的梵我一如
第10章 宙斯與希臘宗教
第11章 奧林匹斯褚神與英雄們
第12章 厄琉西斯秘儀
第13章 蘇魯支與伊朗宗教
第14章 列王與先知時代的以色弄宗教
第15章 狄奧尼索斯,或復得的至福
縮略語
研究現狀:問題與進展。評論性書目
英漢術語索引
第2卷 從喬達摩·悉達多到基督教的勝利
前言
第16章 中國古代宗教
第17章 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第一哲學和拯救之道
第18章 佛陀及其同時代人
第19章 佛陀的基本教義:從永恆輪迴的畏怖到不可言說的快樂
第20章 羅馬宗教:從起源到對酒神崇拜者的迫害(約公元186年)
第21章 凱爾特人、日耳曼人、色雷斯人和蓋塔伊人
第22章 俄耳普斯、畢達哥拉斯和新末世論
第23章 從摩訶迦葉到龍樹的佛教史。大雄以後的耆那教
第24章 印度教的綜合:《摩訶婆羅多》和《薄伽梵歌》
第25章 猶太教的苦難:從啟示文學到《托拉》的頌揚
第26章 希臘化時期的融合與創造:救贖的應許
第27章 伊朗的新思想
第28章 基督教的誕生
第29章 羅馬帝國時期的異教、基督教和神秘知識
第30章 諸神的黃昏
縮略語
研究現狀:問題與進展。評論性書目
英漢術語索引
第3卷 從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
前言
第31章 古代歐亞大陸宗教:突厥—蒙古民族、芬蘭—烏戈爾民族、波羅的海—斯拉夫民族
第32章 聖像破壞危機(8—9世紀)之前的基督教會
第33章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發展
第34章 從查理曼大帝到弗洛里斯的約雅敬的西方基督教
第35章 伊斯蘭教的神學和神秘主義傳統
第36章 從巴爾·科赫巴起義到哈西德派的猶太教
第37章 歐洲宗教運動:從中世紀後期到宗教改革的前夜
第38章 宗教改革前後的宗教、巫術與赫耳墨斯教傳統
第39章 西藏宗教
縮略語
研究現狀:問題與進展。評論性書目
英漢術語索引
書評
前言
對於宗教史家來說,每一種神聖事物的表現形式都是重要的:每一次儀式、每一個神話、每一種信仰或神靈的形象,都是對於神聖的體驗(experi—ence of the sacred)的各種反映,因而蘊含著關於存在、意義和真理的觀念。正如我曾在其他場合指出的,“如果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著某種不可化約的真實,就很難想像人類的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如果意識沒有賦予類的衝動和經驗以意義,就無法想像它又是如何能夠出現的。對於一個真實且富有意義的世界認識,是與對神聖的發現密不可分的。
通過體驗神聖.人類的頭腦覺察到那些自身顯現為真實、有力、豐富以及富有意義的事物與缺乏這些品質的東西——也就是說,混亂無序地流動、偶然且無意義地出現和消失的事物——之間的不同”。簡而言之,“神聖”是意識結構中的一種元素,而不是意識史中的一個階段。在文化最古老的層面上,人類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宗教行為,因為採集食物、性生活以及工作都有著神聖的價值在其中。換言之,作為或成為人,就意味著“他是宗教性的”。
在我早期的作品中,從《比較宗教的范型》(Patterns in ComparativeReligion)(1958年)到探討澳大利亞宗教的一本小書《澳大利亞宗教:導論》(AustralianReligionJ:AnIntroduction)(1973年),我曾討論過神聖的辯證法及其形態。而本書則是從一個不同的視角進行思考和寫作的。一方面.我根據時間順序分析了神聖的各種表現形式(但切勿將宗教概念中的“時代”與最早記載這一宗教概念的文獻的時間混淆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文獻資料允許的範圍之內,我強調了深層的危機,以及特別是不同傳統的重要的創新時期。簡言之,我試圖闡釋對宗教觀念與信仰史有重大貢獻的事件。
對於宗教史家來說,神聖的每一種表現形式都是重要的,但是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比起拉瑪什圖(Lamashtu)的驅邪儀式或努斯庫(Nusku)的神話,安努(Anu)神的結構、《巴比倫史詩》(Enumaelish)中的神譜和宇宙起源說,或吉加美士傳說,能更有效地揭示出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宗教創造力和獨創性。有時,某種宗教創造的重要性是通過後來對它的評價而揭示出來的。
對於厄琉西斯秘儀和俄耳普斯教最早的表現形式,我們所知甚少;然而,2000多年來歐洲的思想家們卻為之著迷不已,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宗教事實,其影響如何我們還沒有做恰如其分的研究。當然,被後來某些作家所讚頌的厄琉西斯入會禮和俄耳普斯秘密儀式,反映的是諾斯替教的神話化,以及希臘一東方的宗教融合。但是,恰恰是這個秘儀與俄耳普斯教的概念影響了中世紀的赫耳墨斯教①、義大利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神秘主義”傳統以及浪漫主義;而給現在歐洲詩人——從里爾克(Rilke)到T.S.艾略特(T.S.Eliot)和皮爾·伊曼紐爾(PierreEmmanuel)——帶來靈感的秘儀與俄耳普斯教,也仍然還是學者、神秘主義者和亞歷山大里亞神學家們的秘儀和俄耳普斯教。
我們選擇了一個標準來界定哪些是對宗教思想史產生重大影響的觀念,當然,這一標準的有效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討論:但是,許多宗教的發展已證實了這一標準;因為王是由於宗教發展的深層危機以及從這些危機中誕生的宗教創新更新了宗教傳統本身。以印度為例便足以說明問題,在那裡,由於婆羅門祭祀的宗教意義降低而帶來的緊張與失望,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創造(奧義書、瑜蝕術的編集成典、釋迦牟尼的教義、神秘的皈依等等),它們都是對同一個危機作出的不同而又大膽的解決方案(參見第9、17、18和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