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佩山

先生在多年的社交和工作中,離不開書畫藝術的交流和藏品的交流。 先生92年擁有自己的酒店飯莊和酒行,解決了企業自身接待吃住行的需求。 宗佩山先生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涉及多領域、多學科、多產業的經營運作,旗下已有多家企業。

人物介紹

宗佩山,名佩山,號山垚,書齋號:“翰德軒”。祖籍山東臨朐。1954年生於山東濟南,40餘年專注中國書法的學習與探討。多方學習探訪國內的大師名家,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書法藝術風格。
先生熱愛痴迷藝術品收藏與交流,進入2000年後經多年的策劃,投資成立了以自己書齋“翰德軒”命名的山東翰德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親筆題寫“翰德軒”作為公司註冊商標。 旗下的翰德拍賣公司同樣是先生親筆勾畫出(山)的形象、圖案作為公司的註冊商標。象徵著公正、公平、德重於山的寓意。並題書:翰墨唯德傳香遠,為人誠信方聚賢的詞句,作為公司長遠的經營理念。

宗佩山藝術成長曆程

先生的書法藝術自幼顯現出獨有的天賦,少年時期幾乎每堂臨帖大仿課作業,都被批閱老師圈滿紅圈,受到表揚。時逢文革初期大字報和文革標語滿天飛的時代,由於先生毛筆字寫得好,老師同學都來找先生抄寫標語大字報,先生便成了學校裡邊抄寫大字報的工具。
文革中期,先生下鄉三年,對唐宋古帖,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等大書法家古帖拓本,每天臨帖不止,風雨無阻。反覆臨摹省悟,這期間培養和奠定了紮實的書法基礎。隨著自身修養的升華,每一年在書法方面都有進步和提高。在日後的歲月里,無論先生工作多忙碌,對書法的學習始終從未懈怠,很多不眠之夜都是在書案上度過的,磨礪自己的筆下功夫。
後期先生在自己的事業經營過程中,足跡踏遍中國名山大川,觀摩醒悟各地名碑石刻,游遍世界十幾個國家上百名勝古蹟、江河湖海、天然的奇觀之靈氣。融入貫通在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中。先生的字裡行間處處體現著,黃山之妙、泰山之雄、華山之險、恆山之靈、沉穩厚重、有勢有魄、有韻,大張大馳、八面出峰、四面呼應,有法無法道法自然,加之宗先生豐富的閱歷、耿直剛毅的性格,潛移默化的融入至宗佩山先生的書法作品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受到社會各界的讚譽和推崇。
省市領導出訪美國、加拿大、日本、東南亞等多次作為出訪國禮物贈送給國外使節政要和商務僑領使用。如芝加哥穀物交易市場總裁(注全世界最大糧食期貨交易市場),美國德克薩斯州政府州務卿,及歐體辦公室主任,全美華人華僑僑領,美國休斯頓領事館胡總領,全美山東同鄉會會長,加拿大多倫多的華商,溫哥華僑領等多個國家的使節政要,國際友人、商務代表所珍藏。台灣美裔企業大亨寇崇榮先生前來拜見時任國務院總理吳儀時,特預約宗先生書寫:“吳家有女,舉國心儀”的詞句,作為吳儀總理的禮物相贈。
先生在多年的社交和工作中,離不開書畫藝術的交流和藏品的交流。自八十年代起,就與國內諸多著名書畫家、收藏家、鑑定家、文人墨客有著密切的來往,並在多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故宮博物院書畫鑑定家單國強先生、著名瓷器鑑定家丘小君先生、上海著名書畫鑑定家唐愷先生、上海市文聯藝術品鑑定專家呂紅樓,與先生有著深厚的友情,並對先生的書法藝術、為人品德有著很高的評價。均收藏有先生的書法作品。
基於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研究,由宗先生主編並協同十幾位資深收藏家歷時三年共同徵集、整理、收錄了中國近現代書畫大師精品力作210餘幅,編撰了《中國近現代國畫名家精品選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12年新華書店向全國發行這部精品選集。此畫冊收錄了自1840年近現代的各流派書畫大師,包括: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徐悲鴻、潘天壽、李苦禪、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40餘位書畫大師的精品力作展現給社會大眾。

宗佩山成長曆程

70代初下鄉三年,在農村三年備受磨礪,培育成剛毅性格。
回城後自謀生計,四處打工。先生天資聰慧,心靈手巧,加之勤奮自勉,輾轉幾十個單位拜師學藝,博採眾師之長。三五年內木工種類中的家具、門窗、模板、木型、粗活細活都拾得起來,放得下。二十幾歲就已達到五級木工的水平,並正式通過了級工的考試。在那個年代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夫達不到五級工的水平,先生二十幾歲就拿到高級工匠的薪酬。這是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勞動換來的結果。
80年代改革開放,國家允許個體經營伊始,先生即辦起了最早的攝影照相及器材設備的銷售經營,成立了九州聲像藝術社,是國家最早期的個體戶。當時的個體經濟是在社會的非議中走過來的,在此期間先生接受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考驗,從中學習了很多課題,做了很多功課,交了很多答卷,從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成長的經歷。
80年代中期,先生經自身勤奮超乎常人努力有了收穫,由攝影器材逐步擴展過渡至經營專業電視系統的攝錄像設備,播出傳輸系統等較大型的廣播電視系統設備的經營。先生在廣播電視設備運營領域由於起步較早,在山東乃至全國有著一定的聲望和影響,日本索尼公司影像專業設備部擇定先生為華北地區山西、山東、河北、內蒙四省的省代理執行諮詢機構。當時改革開放初期,各個地市、縣均在設立電視台的初期聯網轉播需要。商機相對多,生意較為好做,這時電視台專業設備需求量是較大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是先生挖掘的第一桶金。
90年代初,先生又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先後進入醫療設備、通訊設備等領域,均獲得一定的受益和成功。先生92年擁有自己的酒店飯莊和酒行,解決了企業自身接待吃住行的需求。90年代中期先生涉足諮詢服務,企業診斷培訓等智業輸出領域,曾組織全國性企業管理,行銷策劃、債務重組等大型企業培訓活動20餘場,接受培訓人員4000人次。
進入90年代末期,先生對綠色環保有機高效農業領域情有獨鍾,投資5000餘萬元成立了山東九州綠科技研發有限公司。自主成功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土壤修復改良劑,鹽鹼地改良劑,農作物生長調節劑,有機高效生物有機肥等高技術產品,得到了上至國家農科院、農業廳土肥站,下至各地經銷商和使用過該產品的農民朋友等社會各界的好評。公司先後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國家星火科技獎等諸多的榮譽。
宗佩山先生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涉及多領域、多學科、多產業的經營運作,旗下已有多家企業。六旬之年,對事業的追求仍充滿激情。宗先生的為人處事一直以德、仁、信、義的標準要求自己,同時貫穿在企業文化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