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宋銘黃幼時常聽林則徐燒煙、三元里抗英、紅巾軍造反等故事。十七、八歲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鄧世昌為國捐軀。宋銘黃對國家的危難,深為憂慮,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極為憤慨。憂國、救國之思,常縈迴於腦際,從青年時代起思想就猶同熱血男兒一般,希望在民族振興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人物經歷
清朝末年,當時中國正處於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狂飆時代,舉國志士掀起反清救國革命浪潮,宋銘黃那時深受影響,她開始接受民主革命的洗禮,澎湃的時代風把這位年輕女子卷進了革命鬥爭中。
在同盟會成立之初,孫中山便宣布:“只要志願參加同盟會,不論廚子、丫環、老婦,我們一律接收。”同盟會員廣泛聯繫各界婦女,壯大革命隊伍。宋銘黃在同盟會員的鼓勵和幫助下,毅然擺脫在家守節的封建禮教束縛,加入到革命鬥爭的行列中。她加入同盟會後,經常將私人積蓄捐贈給同盟會作為活動經費。
1905年,廣東省工藝局聘畫家高劍父任賓華藝術學校校長時,設繪畫、刺繡、雕刻等習藝班,由於宋銘黃刺繡手藝高,被介紹到廣州河南潔芳女校擔任刺繡科教員,該校又設濱華繡品陳列館,陳列廣繡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緻無比,不見針眼,形象栩栩如生。起初她受聘教師只是為了稍微改變一下沉悶寂寞的生活,並沒有料到潔芳女校為她打開了接觸新事物、新思想的視窗,而且成為了她一生的轉折點。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行動,使高劍父與宋銘黃逐漸產生了感情。
1908年,潘達微和高劍父利用河南南華路鰲洲外街擔桿巷“阿巨裱畫店”二樓“守真閣”進行革命秘密活動,其表面是一家裝裱店,實際是革命黨人的聯絡處,也是策動1910年新軍起義的秘密機關之一。宋銘黃、梁國體、徐慕蘭等女同志都被派到該機關工作。除了宋銘黃在女子縫紉學校擔任教習,其餘都以學生身份開展活動,秘密印發革命傳單及運送軍火。她曾與潘達微夫人陳偉莊等喬裝新娘出嫁,或借送妝奩、壽禮等,來往於穗港之間,暗中負責看守軍隊倉庫和運送軍火工作,將軍火偷運入城,並將軍火分發各起義人員集結地的工作。她又在廣州小東建設立聯絡站,將西關住家全部家具搬入,聯絡站儼如一間很有氣派的大官員公館,以此為掩護開展秘密工作。
1910年2月12日,同盟會發動新軍起義(庚戍之役),宋銘黃組織女子敢死隊準備炸彈配合起義主力,因計畫泄漏被迫取消,後隨高劍父在南大門處發動攻擊。新軍起義失敗後,宋銘黃身份和“守真閣”暴露,“守真閣’被清政府查封。宋銘黃和其他同志被迫逃亡到香港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後來又奉命回到廣州負責為發動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籌款,以河南歧興里培淑女校為掩護開展秘密活動。6月,他們又隨高劍父等人在河南寶崗另設機關,策划行刺廣州將軍鳳山,將鳳山炸死。
1911年,宋銘黃和高劍父參加了廣州“三.二九”起義(黃花崗起義),廣州“三.二九”起義為辛亥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孫中山曾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他還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高度評價廣州“三.二九”起義:“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在廣州博物館下屬的廣州“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紀念廣州 ‘三.二九’起義100周年暨《碧血黃花 浩氣長存———辛亥‘三.二九’起義》展覽”開幕,展出了當年 “三.二九”起義生還者高劍父調查表等重要物品。展覽中還展出了一份特別的表格,那就是“三.二九”起義生還者高劍父調查表(複製品)。表格中寫道:“高劍父,44歲,廣東番禺人,住廣州大東路27號春碎別苑(今廣東省高劍父紀念館),前廣東同盟會分會會長、暗殺團團長、日本東京美術學院畢業、廣東省工業專門學校校長。光復後,為廣東新軍東部總司令、廣東全省海陸軍協會副會長,現任廣東革命紀念會主席、革命史料收集委員會委員。”關於他參加廣州“三.二九”起義的經過,調查表中是這樣介紹的:“參與是役,在廣州大南門與劉梅卿、宋銘黃、趙兆等組一起,以便起義時轟炸城門,挾同進攻。是時不見同志攻城,欲進城,敵兵舉械阻,遂折回,由屋上擲炸彈以下,敵兵亦發炮,亂射危城碎步,乃攀登瓦面而出。擔任組織攻城機關及製造炸彈。”證明人是徐繼揚、宋銘黃、趙兆。落款則是各人的簽名和蓋章。
1912年,宋銘黃任廣東北伐女子敢死隊隊長,親自率領20餘人參加著名的固(鎮)宿(州)戰役,她英勇善戰,被譽為“女中豪傑”。
1913年,北伐軍回到廣東解散後,宋銘黃與高劍父在上海結婚,成為了革命伴侶。宋銘黃與高劍父結婚,可謂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一位是刺繡高手,一位是著名畫家,藝術上可以互相切磋。同年,孫中山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失敗,宋銘黃與高劍父一起逃亡澳門,仍積極策劃討袁活動。以後宋銘黃隨高劍父赴上海從事美術教育工作,開辦“上海女子刺繡院”,她常以高劍父作的花鳥畫製成刺繡畫,並在高劍父的指導下,改進刺繡工藝,改進刺繡針法,被譽為“改革刺繡工藝的範本”,繡出大批精美的作品,宋銘黃後來成為了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廣繡代表人物之一。
1921年,她的刺繡作品在廣東省第一屆美術展覽會展出,獲得極高評價,被認為是改革刺繡藝術的範本。上世紀三十年代,曾在高劍父創辦的“春睡畫院”舉辦的畫展上展出“野寺臨江”、“淡月梨花”等佳作。
宋銘黃由於長期勞累奔波,患了肺結核,醫治無效,於1940年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