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宋蘇軾致夢得秘校尺牘[1]【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公元1100(宋元豐三年)
【作者】蘇軾
【規格】行書,紙本,縱28.6,橫40.2cm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法帖釋文
軾將渡海。宿澄邁。承令子見訪。知從者未歸。又雲。恐已到桂府。若果尒。庶幾得於海康相遇。不尒。則未知後會之期也。區區無他禱。惟晚景宜倍萬自愛耳。忽忽留此帋。令子處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軾頓首。夢得秘校閣下。六月十三日。[2]作品簡介
元符三年(1100),蘇軾被詔徙廉州(今廣西合浦),路過澄邁(今海南澄邁)時未遇趙夢得,便留下此札。為其晚年書跡之代表,如同東坡自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全作信筆寫來,渾然天成。此札用筆勁利,結體斜向右上,時人認為頗有李邕(北海)之風,如黃庭堅語:“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 [1]“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是蘇軾對自己書法的評語。相異傳統的筆法與特殊結字,是其書法中最受讚賞的部分。[3]
此作又名「渡海帖」,為典型蘇軾風格,蒼勁有力,沉著痛快,為其晚年之代表作。上有項元汴千字文第八0一“具”字編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