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

《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是 郭齊勇所寫,由剖湖北教育出版社於2004年10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

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資料,作為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9%,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3%,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占全國的30%以上。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重心向內地轉移以及長江開發戰略的實施,長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關注。1995年8月在武漢舉行的長江文化暨楚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把多學科、多層面、全方位研究長江文化提上了議事日程。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離開了長江文化,就沒有中華文化;全面深入地研究長江文化,不僅有利於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而且對於從整體上認識長江流域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的狀況及其與東南亞、南亞、中亞乃至環太平洋地區的交流,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速我國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長江經濟文化帶的生成與發育,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巨大的實踐價值。

目錄

總序

導論

第一章 濂溪:宋明理學的開山

第一節 孔顏樂處,蓮花品格

第二節 《太極圖說》與無極太極之辨

第三節 《通書》——無欲、主靜、立誠

第四節 精神方向的開闢

第二章 臨川:荊公新學的活力

第一節 荊公生平及新學淵源

第二節 新學思想

第三章 巴蜀:三蘇父子的劍慧

第一節 江河雖殊,其至則同

第二節 聖人之道,始於人情

第四章 湖湘學派與核心湖湘文化

第一節 湖湘學派的創立及發展與核心湖湘文化的確立

第二節 胡五峰的創製

第三節 張南軒的建樹

第五章 婺源:朱子學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朱子與長江流域

第二節 理氣論

第三節 心性論

第四節 居敬窮理論

第五節 朱熹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

第六章 浙東:東萊學與事功學的突起

第一節 呂祖謙及其“東萊學”

第二節 陳亮、葉適的事功派

第七章 金溪:心學的啟悟

第一節 陸象山與江西學派

第二節 先立乎其大者

……

第八章 吉水與鶴山:新儒學的多面相

第九章 慈谿與金華:朱學的深化

第十章 餘姚:陽明學的勃興

第十一章 泰和:朱學的後勁與歧出

第十二章 泰州:風動天下的王學左派

第十三章 東林與蕺山:晚明儒學的多向度

餘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