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
出生年月:1945年5月學歷:1969年7月北大歷史系世界史專業畢業
所屬機構:世界史研究所
任職經歷
1979年8月助教1984年8月講師
1990年8月副教授
1994年8月教授
1991年1月~1998年9月,副系主任
1993年6月~至今,東北亞研究所所長
2001年2月~至今,世界史研究室主任(2002年世界史研究所改稱世界史研究所)
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近現代日本史和韓國史,東北亞史,世界近現代史;近現代中,日,韓發展類型比較研究,當代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
擔任本科教學:戰後日本史、日本近代史、日本通史、日本近代化研究、現代中韓關係史
論著
著作與教材
1、《東亞區域意識與和平發展》,(第一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2、《日本十首相?罰ǎ?鞅啵???匠靄嬪紓?001年
3、《東北亞傳統國際體系的變遷》,(第一作者),《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演講系列》
(第一作者)台北易風格數位快印有限公司,2002年6月初版
4《"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二主編),正中書局,2003年
5、《北京大學與韓國"三o一"獨立運動》,(第一作者),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主要論文
主要論文明治維新與日本近代史學,《世界歷史?明治維新的再探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第一作者)
明治維新前後中國對日本之影響,《日本史研究》,1982年第1期(第一作者)
中國對日本倒幕維新運動的影響 ,《中國與亞非國家關係史論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作者)
明治初年“文明開化”運動中的三大矛盾,《世界歷史》1988年第4期
倒幕狂飈高衫晉作 ,《日本歷史風雲人物評傳》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
日本資產階級革命戰爭――戊辰戰爭的日本民族性格 , 《日本學》第1輯,1989年3月
試論日本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法制化 ,《外國問題研究》1989年第1期
五條誓文若干用語義析,《歷史研究》1990年第3期
“經綸”考辨,《北大學報》1990年第3期
構築明治維新研究的新框架 ,《日本學刊》1990年第2期
關於天武朝歷史的標新之作, 《日本學》1990年第2期
評《高松冢被葬者考》, 日本《歷史研究》1990年第4號
福澤諭吉中國觀變遷述評,?? 《日本學》1991年第3輯
高屋建瓴,涵蓋古今――談《中日文化關係史論》,《北大學報》1992年第2期
江戶、明治時期武士道異同芻議?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紀念論文集》,1993年
武士道精神與明治時期的日本現代化,《各國現代化進程異同比較》,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
中日民間賜福神異同比較,《中日民俗學國際討論會論文集》,1993年
未雨綢繆:江戶時代經世學派對近代日本世界戰略的先期探索,《北大史學》第1輯,1993年
試論戊辰戰爭對明治維新的推動作用 《日本學》第4輯,1995年5月
渤海國與遣唐使,《日本學》第七輯 1996年1月
經濟發展與中韓關係,韓國漢陽大學《思考21世紀的東北亞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6年8月
21世紀的東北亞國際格局與中日關係,《21世紀的中國與日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21世紀的東北亞國際新秩序與中韓關係的發展 《韓國學論文集》第6輯1997年9月韓國史研究綜述,《世界歷史》1999年第2期
大連港的歷史與現狀,環日本海研究年報》1999年第3號
戰後日本首相與中日首腦外交 ,《中日關係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北亞國際關係格局與加耶國,韓國金海市《第五屆加耶史學術會議? 加耶的對外交涉論文集》1999年10月
試論日本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法制化,《外國問題研究》,1989年第1期;《日本學論壇》,1989年第1期
韓國“三一”獨立運動的再評價,《中韓抗日愛國運動研究論文集》1999年10月
自主性與舊韓末近代化改革述論,《韓國學論文集》第7輯1998年9月
中國第二代日本史研究者的探索與貢獻——沈仁安著《日本史研究序說》序,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
日本史研究綜述,《世界歷史》2000年第1期
19世紀末~20世紀國中日人才培養體制比較研究 《大阪女子大學與北京大學學術交流報告集》2003年3月
東北亞學的興起與學者的責任 日本大阪法經大學《東亞研究》2000年第6號
古代東北亞國際體系概論,《日本海論叢》2000年4月
北大師生與韓國“三一獨立運動”,《韓國學論文集》2001年第9輯
中國的韓國史研究綜述,《韓國學論文集》2001年第9輯
懷周一良先生,香港《明報》月刊,2001年第12期
“九一八”事變30周年祭,日本《赤旗報》(AKAHATA)2001年9月20日
中日韓三國關係與東亞區域意識,《東亞區域意識與和平發展》2001年10月
中日關係正常化30年評述,《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年第6期
朝鮮宣布核計畫的意圖,韓國《中央日報》2002年10月18日
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北京日報》2002年11月28日
朝鮮核危機評述,韓國《中央日報》2003年1月3日
中國共產黨與韓人抗日武裝鬥爭,《韓國學論文集》2002年第10輯(03年2月)
朝鮮半島核危機的由來與發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3年第2期
這樣的時勢造就了金大中,《世界知識》2003年第3期
明治初期武士階級改造述論,《“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03年5月
日本德川時代史研究叢書序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北京大學東北亞史研究叢書序,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關於大院君改革再評價的幾點巨觀思考,《東北亞歷史的諸問題――洪鐘鉍退休紀念論文集》,白山出版社,2003年10月
西學、蘭學與北學的演化及其歷史影響,《韓國學論文集》第11輯,03·12
東北亞國際格局:“中韓日三國三足鼎立論”,《亞太研究論叢》,2004年3月
中韓日三國三足鼎立論視野下的中韓聯合抗日鬥爭,《“民族統一戰線與中韓聯合抗日鬥爭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4年4月
韓末諸改革外力的介入與韓國君臣的對應――以光武改革為中心,《韓國學論文集》第12集,2004年5月
論聯合政府――有關新中國建設理論的全面表述,《抗戰建國理想與東北亞國家的改革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8月
恩仇分明的民族/狂熱與理智並存,《世界知識》,2004年第7期
《朝美修好通商條約》與《中朝商民水路貿易章程》的訂立及其異同比較,《韓國學論文集》第13輯,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年
20世紀90年代東北亞國家的海洋開發圈構想的回顧,《第11屆中華經濟協作系統國際研討會資料集CSCE XI:東亞區域的經濟整合》,日本東亞經濟論壇、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2005年12月
構築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的幾點思考,《東亞》(日),2005年11月號
從性別角度研究日本侵略戰爭,《光明日報》,2005年8月4日
戰後日韓經濟開發進程與“奧林匹克現象”,《韓國學論文集》第14輯,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6年
南開園裡 躬耕不已——讀《躬耕集》,《日本學》第13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關於新世紀東北亞國家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幾點思考,《抗戰傳統、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6年8月
福澤諭吉文明論視角下的對華觀及其影響,《亞太研究論叢》第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文明視角下的中日關係》,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
歷史悠久的中韓(朝)文化交流(東北亞部分),何芳川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6月
日本――固執島國的動感文化,《中華遺產》第18期,2007年4月
21世紀東北亞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框架,《駒澤史學》第68號,2007年3月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北亞國家與佛教的傳播――接受異質文化的特徵,(日本)鈴木靖民編:《古代日本的異文化交流》,勉誠出版社,2008年2月
近世東北亞國家的政治文化與朱子學,《日本學》第14輯,2008年4月
任職情況
國內1,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2,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韓國學論文集》責任主編
3,天津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東北亞學刊》編委
4,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會副會長
國外
1,韓國釜山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2,日本高知土佐上古史研究所教授
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東北亞研究所參與主辦1,2002年5月,"東北亞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者80餘人,來自中、日、美、韓等國。
2,2003年11月,"中國共產黨與旅華朝鮮愛國志士的抗日鬥爭"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者35人,來自中、朝、韓等國。
3,2004年4月,"抗日統一戰線與中國聯合抗日鬥爭"國際學術討論會,中韓學者30人與會。
參加的國際會議
1,2001年1月,日本近代史學會主辦"九一八"事變70周年紀念學術討論會
2,2001年10月韓國釜山大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3,2002年10月韓國韓中文化協會國際學術討論會。
4,2003年8月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國際學術會。
5,2003年9月韓國高麗大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6,2004年早稻田大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從事的國際國內項目
1,教委博士點"九五"項目"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
2,國家高等院校重點教材"日本近代史論"
3,世界史重點學科項目"全球化進程研究"
4,韓國學術振興財團"北京大學與'三一'獨立運動研究"
5,韓國國際交流財團"韓末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