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此畫面上共畫有十二個人。他們都穿著奇異的服裝,戴著各式的帽子和插著花枝。帽子的式樣毫不重複,除了斗笠、巾和冠之外,有的是戴著粗角的獸頭,有的是農家場院器具斗、籮、箕之屬。他們的手中或身上攜拿著鼓、鈴、檀板等樂器,或為扇、簍、帚等用具,或為花枝、瓜之屬。所有人的面部都化了妝,可能戴的是假面具。十二個人團團圍住,手舞足蹈,充滿著歡樂的氣氛。舊題《大儺圖》。
描寫民間風俗習慣的繪畫,宋代特別發展,《大儺圖》軸即是一幅風俗畫。儺(音挪),是一種古老的驅除癘疫的民間習俗。《論語》中就有“鄉人儺”的記載。《後漢書》記載:“先臘一日,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唐代《樂府雜錄》中描寫說:“用四方相,戴冠及面具,黃金為四目,衣熊裘,持戈揚盾,口作儺儺之聲,似除也。侲子五百,小兒為之,朱褶青襦,戴面具,晦日於紫宸殿前儺,張宮懸樂。”這些描述與畫上的情況基本相似。當然到了宋代,儺時的具體情形和細節,又會有許多的發展變化。從畫面情形來看,其中增加了許多農具,可見這種古老的習俗,到了宋代除了驅除邪祟之外,還有祈求豐收的意味,同時也是一種民間娛樂活動。所以此幅畫,從藝術到內容,都值得珍視。
相關詞條
-
儺戲
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
劇種簡史 分布區域 傳統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 -
上甘儺舞
儺舞是先秦時期中原地區的一種驅逐疫鬼、遣災納福的祭祀儺禮,它是中國原始文化信仰,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傳統民俗舞蹈。它享有“舞...
所在地上甘村簡介 藏在深山待人識 除舊迎新的大儺之禮 傳承古老的“解儺”儀式 -
大儺圖軸
此畫面上共畫有十二個人。 所有人的面部都化了妝,可能戴的是假面具。 描寫民間風俗習慣的繪畫,宋代特別發展,《大儺圖》軸即是一幅風俗畫。
大儺圖軸 -
貴池儺戲
貴池儺戲是安徽貴池古老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佛教聖地九華山下的劉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帶。它是以宗族為演...
藝術簡介 演出劇目 儺戲音樂 舞台美術 歷史淵源 -
南部儺戲
儺戲又稱儺堂戲、端公戲,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戲曲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儺戲是中國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 儺戲也稱為儺舞,儺舞...
基本介紹 儺戲來源 演變發展 儺文化 儺的遺失 -
宋大儺圖軸
宋大儺圖軸,佚名,絹本,設色縱67.4cm,橫59.2cm。此畫面上共畫有十二個人。他們都穿著奇異的服裝,戴著各式的帽子和插著花枝。帽子的式樣毫不重複,...
作品簡介 藝術特色 -
新晃侗族儺戲
儺戲,被人們稱為“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在土家村寨,儺戲隨處可見。土家人崇拜祖先和鬼神,儺文化保存較為完好。儺戲起源於原始宗教中的巫。土家...
簡介 生存環境 表演形式 儺戲的音樂 儺戲面具 -
湛江儺舞
湛江儺舞起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祭祀儀式,其內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島勞動人民敬天崇雷而形成的一種獨特雷儺舞,以雷首公與東、南、西、北、中五方雷將為主體,還包...
歷史 表演形式 表演造型 保護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