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文

宋培文(1911—1942)山西省太原人。1935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6年,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擔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炮兵營政治委員。1942年11月25日,宋培文參加河北滿城韓莊戰鬥光榮殉職,時年31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信息

人物事跡

1911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太原。父親宋子純,為人正直忠厚,曾做過小生意,當過小職員。母親何靜容,是一位賢惠勤勞的家庭婦女。

宋培文7歲開始上學,在太原先後讀完了國小、國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畢業後,他抱著找出路的樸素願望和朦朧的救國救民的意識,投筆從戎,考入了當時閻錫山創辦的學兵團,在那裡學了一年多的炮兵技術,又在炮兵團幹了幾個月的“差遣”。

1935年10月,經地下黨員劉子超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他便離開家人,離開有病的妻子和年僅3歲的兒子葆恆,投入革命鬥爭。1936年,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1937年春,宋培文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8月,他從抗大畢業。

1937年秋末,為了壯大人民炮兵,八路軍總部決定,以山炮連為基礎組建總部炮兵團,並要求該連於10月上旬前由晉東北的五台縣開赴晉西南的臨汾,準備擴建。

1938年4月,炮兵團奉命轉至陝北洛川,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軍政整訓。這時,宋培文已由炮兵連調到團司令部擔任參謀,分管訓練工作。由於他過去學過炮兵技術,業務熟練,整訓期間,他精心制訂訓練計畫,主動承擔授課任務,並經常深入連隊指導,成為團首長領導軍事訓練的得力助手。

1939年7月,日軍集中主力向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這時,在團里擔任作戰參謀的宋培文,奉命跟隨四連配屬一二九師三九五旅到晉冀一帶執行作戰任務。這裡地處太行山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每到夏季暴雨,山洪暴發,道路險阻;到了冬季,大雪蓋地,將山道封住。這對炮兵行動很不利。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裡,宋培文隨該連艱苦轉戰,處處為連隊作表率。為了保證部隊安全,宋培文與連長姜彩斌、指導員丁本淳商定,每次行軍,都由他們分別走在最前邊。一次行至漳河,正遇下大雨,發大水,他不顧個人安危,帶領通訊員率先過河,為連隊探察水情。又一次夜間行軍,由於山高坡陡路滑,一匹騾子摔到山下了。為了保證其他人馬的安全,宋培文與指導員丁本淳手拉手地在前邊探路。他們從山上摸到山下,整整走了一夜,終於把部隊安全帶到了宿營地。

1939年11月1日,四連配屬七六九團到昔陽縣,拔除日軍在東冶頭鎮外圍的王家山據點。這天,天剛蒙蒙亮,宋培文即隨連隊從皋落出發,急行軍50多里,到達預定位置後,立即帶領觀測人員進行測地,精確地準備了火炮射擊諸元;戰鬥中,他又協助連長指揮射擊,發射三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支援步兵迅速拔除了王家山據點,為攻取東冶頭鎮掃清了道路。

1940年春,晉察冀軍區決定組建炮兵營。當時,炮兵幹部比較缺乏。司令員聶榮臻到總部向彭德懷副總司令匯報這一問題時,彭德懷當即確定從總部炮兵團抽調一些幹部,並點名推薦了宋培文。彭德懷說:“據炮兵領導反映,宋培文熟悉炮兵,腦子靈活,有政治頭腦。”於是,宋培文帶著總部首長的重託和期望,來到晉察冀軍區,同張志毅等人一起,開始了炮兵營的籌建工作。

籌建炮兵營,當務之急是解決人員和籌集火炮的問題。宋培文、張志毅和籌備組的十多名同志一起,分赴各分區,商調幹部,收集火炮、器材。經過半年籌備,晉察冀炮兵營於10月份在河北曲陽宣告成立。張志毅、宋培文分別被任命炮兵營長和政治委員。

1941年秋至1942年,日軍為把華北變成“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加緊了對邊區的“掃蕩”、“蠶食”和全面進攻。不少青壯年被敵人抓走,大量牲畜、農具遭到破壞,許多土地荒蕪,加上罕見的特大旱災,根據地軍民的戰鬥、生活進入空前緊張和困難時期。形勢的嚴峻,歲月的艱苦,使鞏固部隊、保存戰鬥力成為政治工作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宋培文關心部屬,還表現在關心和改善部隊的物質、文化生活上。那時連隊生活十分艱苦,油、鹽缺乏,糧食不足,每天吃兩頓飯,常以黑豆、麥麩充飢,傷寒、痢疾、瘧疾、夜盲症等疾病在部隊時有發生。為了保持部隊戰鬥力,同時也為了減輕人民民眾的負擔,炮兵營積極開展了各項農副業生產活動。宋培文親自帶領幹部戰士上山打柴、割草、種大麻、種山藥蛋,並做了許多具體切實的工作。他想方設法改善部隊一伙食,讓炊事班磨黑豆,做豆腐;或用黑豆面和紅棗做窩窩頭。他組織大家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沒有足球,就教戰士用舊棉花捆成團,代替足球。他十分關心戰士,每當出現病號時,就親自看望和組織大家開展慰問活動。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廣大指戰員的信賴和支持,使全營保持了高昂的戰鬥情緒。

1941年至1942年,全營參加戰鬥20餘次,每次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1941年10月,宋培文率二連配合第四軍分區五團拔除河北靈壽縣南寨日軍據點。那是一次夜間戰鬥,夜色朦朧,炮連在距敵堡300米處抵近射擊。當時打了幾發炮彈,未見敵堡被毀。為了弄清原因,第二天清早,宋培文親自帶領人員對火炮和可能影響射擊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反覆檢查,最後判斷敵堡未毀,很可能與九四式火炮初速大而又使用了延期引信有關。於是在當日黃昏第二次發動攻擊時,將山炮移置在距敵堡1000米處,並改用了瞬發引信,結果只打兩發炮彈,就摧毀了敵堡,步兵團長肖鋒帶頭高呼:“炮兵萬歲!”此次戰鬥,步炮密切協同,全殲守敵一個中隊,而自己無一傷亡。戰後,宋培文帶領幹部查看射擊效果,證明了他們的判斷和改進是正確的。為此,他與營長張志毅商定,對各連不同初速的火炮作了調整,使其配備更加合理。

1942年11月20日,宋培文又率二連配合第一軍分區參加河北滿城韓莊戰鬥。戰前,他認真傳達了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指示,與連長竇金波一起勘察陣地;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敵炮還擊的危險,在硝煙瀰漫的戰地上時而觀測,時而鼓動,時而協助連長指揮射擊。不幸的是,敵一發炮彈打來,彈片擊傷他的左腦。因傷勢過重,救治無效,於25日光榮殉職,時年31歲。

獲得榮譽

1942年,他成為在艱苦環境中鞏固部隊的模範,受到軍區首長的表揚和讚譽。他總結的開展政治工作鞏固部隊的經驗,被刊登在軍區《子弟兵》報上。

2018年8月24日,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宋培文烈士是其中之一。

人物評價

他身為營職幹部,但毫無架子,從不特殊,連隊幹部戰士很願意接近他,說他既是軍政工作的好參謀、好領導,又是大家的貼心人,好朋友。

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指出:培文同志是經過鬥爭考驗的布爾什維克,他在敵後艱苦的鬥爭環境中,點滴地建設炮兵,培養幹部,發揚了政治工作的威力,打下了黨政工作的堅強基礎。他作戰勇敢,工作積極負責,對革命竭盡忠誠。

軍區直政部主任張平凱和炮兵營全體指戰員,還分別以《我只有把熱淚變成熱血》和《你的革命品質將為我們的模範》為題,在軍區《子弟兵》報上發表了悼念文章。其中張平凱的悼念詩文抒發了真摯的情感:

拒馬河畔出奇兵,炮聲怒吼寇膽驚。不幸噩耗傳遐邇,太行山麓墮丹星。為黨捐軀忠義重,千萬健兒悼英靈。勇士未洗征衣血,留下壯志後人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