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十四行本史記

宋刻十四行本史記

是我國重要的文學與史學名著,作者司馬遷,全書計130卷,詳細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餘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特色及評論

宋刻十四行本史記

《史記》是我國重要的文學與史學名著,為人所共知。《史記集解》系南朝劉宋時所撰,我國第一部有關《史記》研究與評論的集大成的專門之作,歷來以其在《史記》研究發展史上占據“三家注”之首而備受關注,從而享有不可忽視的學術地位。而“宋刻本史記杏雨藏本”,正是附註裴駰《集解》的一個刊本,由於它刊刻與流傳年代之久遠,今為世所罕見之善本而彌足珍貴,其現存最早且比較完整的特點,亦更顯示出它所具有的極其重要的學術與文獻價值,如能將其影印出版,當可視為弘揚古代優秀文化的一次盛舉,實為當今學人之所企盼,並將對及於《史記》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學、文獻學等各學科的深入研究帶來無限裨益。

內容簡介

《史記》作者司馬遷,全書計130卷,詳細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餘年的歷史。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更被後人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成書後,廣為流傳。但是史事錯綜,內容博雜,後世學者紛紛為之註疏。最有影響者為南朝劉宋裴駰《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俗稱“三家注”。其中,裴駰兼采當時所見到的前人研究《史記》的成果,將傳統的經史注釋方法與史注新法融合,完成《史記集解?,影響至為深遠。《史記》刊刻最早見於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但原刻本早已亡佚。其修補刻本流傳於後世,較為著名的就是十四行的杏雨藏本。該本刊刻於北宋真宗至仁宗年間,是在淳化本的基礎上,經勘校後重新開雕。今存十四行本《史記集解》即南宋紹興初年覆刻於杭州的杏雨藏本。在後世流傳中曾藏於毛氏汲古閣、傳是樓、瞿氏鐵琴銅劍樓等處,其中原版102卷,其餘各卷為他本配補,具有極高的版本和收藏價值,是為不可多得之善本。

本書目錄

出版說明

序言

史記集解序 ○○一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二

?二 夏本紀第二 ○一九

卷三殷本紀第三○三五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四五

卷五 秦本紀第五 ○七三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九九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一三九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一六七

卷九 呂後本紀第九 一九七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二一一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二三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二三七

作者介紹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