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發

宋世發

1945年,他離開了工廠,回到家鄉。 同樣,他們對精磨機也作了一番改進的工作。 1949年,他們就完成了13.5萬套的滾珠的生產任務。

宋世發,遼寧復縣人,生於1922年。因為家裡窮,他16歲就到滾珠廠當了研磨工。1945年,他離開了工廠,回到家鄉。當人民政府接管了這個工廠後,宋世發才又重新回廠,積極投入了修復工廠的工作。1948年春,他擔任了研磨車間研磨小組的組長。他帶領小組的工人,開展了紅五月生產競賽。同年10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宋世發宋世發

瓦房店滾珠廠是當時我國獨有的一家生產滾珠軸承的工廠。這個廠以前被日本人所壟斷,不允許中國工人掌握製造滾珠技術。解放後,工廠雖然回到了人民手中,可是機器卻被日本人運走。工廠不但無法制訂1950年的生產計畫,而且即將面臨全面停工停產的危險。這樣一來,不但一千多工人沒有活做,全國許多需要滾珠軸承的工廠和礦山機械都將受到影響。不久工業部將一批製造滾珠的破損機器給滾珠廠運來,要求這個廠的職工想盡辦法將這些破損機器修復,然後研究製造滾珠的方法,生產出我國自己的滾珠來。就在這關鍵時刻,宋世發勇敢地站出來,承擔了研製滾珠的任務。
宋世發和金德源等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共同研究鋼球的製造方法。他們首先把機器拆開來研究,有破損的地方,便重新配製。但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對鋼球的製造方法保守秘密,書上從不記載,也沒有人看到過鋼球的製造,經過大家較長時間的鑽研後,終於修好了細磨機與精磨機上的附屬檔案。他們又繼續研究製作“托球板”和“帶球圈”,裝上機器,使球在托球板上被帶球圈帶著自轉好順利進行磨鋼球的操作。但先制出的托球板,經淬火後變形,磨出的球不圓,於是他們就把托球板全部研磨,使球在托球板上能順利的自轉周轉,不致影響球的圓度。
同樣,他們對精磨機也作了一番改進的工作。起初是用一個鑄鐵平板,磨出的球不圓,改用的鑄鐵螺旋板,初作的螺旋溝在下板上,因下板迴轉,不容易入溝,後來把螺旋溝放在頂上,由頂上進球,隨溝旋轉,但是磨出的球仍然不圓。於是再改成一單溝板,每次磨一列球,結果磨出了的球精度可達千分之二點五м∕м以下。
在他們這樣不斷的努力和積極鑽研下,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克服了製造上的一切困難,打破了鋼球製造上的秘密,將製造鋼球的方法研究成功。在研究過程中,他還教會了40名徒弟,使他們都成為能單獨操作的熟練工人,現在他們的車間已有80多名工友在工作。1949年,他們就完成了13.5萬套的滾珠的生產任務。
1950年9月宋世發光榮地參加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