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水利志

黃河水系 洪水河 湯河水庫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黃河水利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9月1日)
平裝: 47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6219358
條形碼: 9787806219355
尺寸: 26.2 x 20 x 3.6 cm
重量: 1.4 Kg

內容簡介

《安陽市水利志》是安陽市水利史上第一部志書。全書分自然概況、水政、紅旗渠、河道治理、蓄水工程、灌溉工程、農田水利、水土保持、城市水利、水利基本工作、人物、水利文化共12篇63萬字。為彰顯前人治水功績,總結治水方略,啟迪後人謀劃,實現科學發展,2002年3月《安陽市水利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2004年底交付出版社,歷時近3年,編纂速度之快在史志界鮮有。
《安陽市水利志》是一部全面記述安陽市水利事業歷史與現狀的新編專業志書,志書實事求是地記述了安陽水利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上限自有史記載,下限至2002年底,時間跨度4000餘年。《安陽市水利志》反映了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為內涵的紅旗渠精神,做到了思想性、資料性和科學性的有機統一,達到了繼承歷史、反映現實、有益當代、惠及後世的目的。
《安陽市水利志》編排科學,貫通古今,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語言流暢,時代特色鮮明,地方特色突出,對人們了解從古至今安陽水利建設的豐功偉績,推動安陽市水利建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是水利工作者必讀、必備的工具書,同時也將為安陽市未來的水利事業提供有益借鑑。

目錄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自然概況
第一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地質構造
第三節 地形地貌
第四節 氣候
第五節 土壤
第六節 水資源
第二章 河流水系
第一節 海河水系
第二節 黃河水系
第三節 泉水
第三章 水系變遷
第一節 黃河改道
第二節 漳河南徙
第三節 洹河變遷
第四章 水旱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二篇 水政
第一章 政策、法規
第一節 方針政策
第二節 水法律
第三節 水法規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文明單位創建
第二節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三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地市水利機構
第二節 安陽市水利局所屬單位機構
第三節 縣(市、區)水利機構
第四節 鄉村水利機構
第四章 水利執法
第一節 水法宣傳
第二節 執法體系建設
第三節 執法案例選介
第五章 水資源管理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水資源調查評價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
第四節 水污染與治理
第五節 水務改革
第六章 協助解決水事糾紛
第一節 協助解決省界水事糾紛
第二節 協助解決市界水事糾紛
第七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防汛
第二節 抗旱
第三篇 紅旗渠
第一章 興建
第一節 缺水狀況
第二節 決策
第三節 勘測設計
第四節 施工建設
第五節 重點工程簡介
第二章 灌區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工程管理
第三節 用水管理
第四節 總乾渠技術改造
第三章 投資與效益
第一節 工程投工與投資
第二節 經濟效益
第三節 社會效益
第四節 旅遊業(紅旗渠景觀選介)
第四章 紅旗渠精神的影響和傳播
第一節 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紅旗渠
第二節 紅旗渠享譽世界
第三節 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
第四篇 河道治理
第一章 海河水系治理
第一節 衛河
第二節 漳河
第三節 洹河
第四節 湯河
第五節 永通河
第六節
第七節 洪水河
第八節 硝河
第二章 黃河水系治理
第一節 金堤河
第二節 黃莊河
第三節 柳青河
第四節 回木溝
第五節 城關河
第六節 賈公河
第七節 大功河
第三章 行、滯洪區
第一節 長虹渠滯洪區
第二節 白寺陂滯洪區
第三節 小灘陂滯洪區
第四節 廣潤陂滯洪區
第五節 任固陂滯洪區
第六節 崔家橋滯洪區
第七節 北金堤滯洪區
第四章 橋樑、閘壩
第一節 橋樑
第二節 閘壩
第三節 古代橋樑
第五篇 蓄水工程
第一章 大型水庫
第一節 小南海水庫和彰武水庫
第二節 岳城水庫
第二章 中型水庫
第一節 雙全水庫
第二節 湯河水庫
第三節 琵琶寺水庫
第四節 南谷洞水庫
第五節 弓上水庫
第六節 石門水庫
第七節 要街水庫
第三章 小型蓄水工程
第一節 小型水庫
第二節 其他小型蓄水工程
第六篇 灌溉工程
第一章 古代灌區
第一節 引漳十二渠
第二節 高平渠
第三節 天平渠
第七篇 農田水利
第八篇 水土保持
第九篇 城市水利
第十篇 水利基本工作
第十一篇 人物
第十二篇 水利文化
附錄
編後記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