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下屬一行政村

村情介紹

位於魯西南‘中國牡丹之都 ’ 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的一人口大村。

安陵村位於牡丹區、曹縣、定陶縣的交界地帶,距離地級市菏澤市西南方向24公里,距離220國道上大黃集鎮7公里,旁還有日東高速,交通便利。

安陵集逢農曆四、九開市,人流量萬人次。

行政區劃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分為安西、安南、安北、安東四部分。 安陵村民委員會由安南、安西、安北組成。安東村民委員會由安東組成。

相傳該村建於先秦,有安氏立村,居於高丘之上,名安陵(另說因秦相魏冉采邑定陶,死後葬於該村東南約3里處稱安陵墓,又稱安陵堌堆,故該村“世稱之安平陵”,簡稱“安陵”)。

1368年,因水患曹州徙治安陵鎮(今菏澤市大黃集鎮安陵集),設巡檢司,次年再徙治盤石鎮(今曹縣城址)。

1938年,安陵村黨支部研究決定,聯合這些民間抗日組織形成合力。當年,各個民眾組織的代表在安陵村集合,成立了魯西南抗日救國總會,總部就設在安陵村,大大促進了魯西南地區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1939年,中共曹東縣委駐地。

1939年秋,冀魯豫支隊司令部長駐該鎮西門裡韓家大樓。

1941年2月,以該村為中心建立了”菏澤抗日縣政府”,為市境內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

1949年2月,改名安陵縣。

1949年8月,南華、安陵縣撤銷,大部併入菏澤縣 。

安陵堌堆

安陵堌堆遺址 現位於位於曹縣韓集鎮孫莊村北,該遺址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長於東西的橢圓形,上部為漢代文化層,中部為戰國時期文化層,下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因其上被烈士陵園占壓,故該遺址至今保存完好。

位於曹縣韓集鎮孫莊村東北,東南距曹縣縣城約29公里,東距菏商公路6公里,南距曹莊公路4公里。其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園,遺址南部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堂,東南為革命烈士墓,北部有墓亭和墓區,中部是烈士紀念塔。

從安陵堌堆遺址採集的遺物標本看,龍山時期的有繩紋、方格紋、素麵磨光罐、甗;商周有鬲、罐;漢代有罐、倉、豆。另外,還有箭頭和簇等。

該遺址包含龍山、商代、周代、漢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文化內涵十分豐富。1977年,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文化傳統

魯西南烈士陵園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魯西南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山東省曹縣西北部古遺址安陵堌堆。

1945年1月,冀魯豫第十專署為紀念在“9·27'’反掃蕩中為國捐軀的烈士而建立,占地面積64畝,以後陸續接納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烈士共261人。其中有豫東縱隊政委魏克仁、晉冀魯豫第二十二專署專員袁復榮和劉齊濱、冀魯豫軍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朱程等烈士。主要紀念建築物有革命烈士紀念堂、魯西南抗日烈士紀念塔、紀念碑亭等。

1988年1月被批准為山東省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15年08月13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中——魯西南烈士陵園定為 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程力夫

菏澤市牡丹區安陵集人,生於1914年。1931年當國小教員。後與共產黨員於子元取得聯繫,開展革命活動。,出身中農,高中文化,是魯西南地區中共黨組織的創建者之一。

交通情況

設有 安陵—菏澤 公交線路。

安陵村通有西至大黃集鎮220國道、東至張灣鎮、南至韓集鎮的柏油馬路,位於村東5公里左右的通有日東高速公路,以方便村民及其他地域的便利交通。

地理環境

村南有東漁河流過,系黃河一支流,用於灌溉保障民生。東漁河又叫紅衛河,因開挖該河時正值文革期間,所以得出此名。東漁河從東明縣大屯鎮入境,在大楊湖村境內建有一大型水閘,流經大黃集鎮8個村出境至定陶張灣鎮。

在境內呈東西走向,境內長度約8公里,是大黃集鎮主要供水源。

經濟概況

設有大型集貿市場——安陵集,逢農曆四、九開市,為周邊村提供日常生活物資,滿足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需要。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轄下擁有食品加工公司,水泥廠等。

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

藝術文化

擁有建制國小——安陵國小。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村[安陵安陵村安陵集]

安陵有一民間響器班子,在黃河兩岸都非常有名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