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培文中學

安溪培文中學

安溪培文中學位於安溪縣龍門鎮,面積180畝,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所花園式的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備規範、先進,辦學成效突出。學校於2002年12月 被福建省教育廳批准為“福建省全國計算機套用技術證書考試(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模組)考點”,是省級文明學校、無吸菸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高 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28人,95%以上教師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學校大力實施名師工程,依法治校、從嚴治校,形成“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立體化育 人”的辦學特色,是學子們安全舒暢、和諧發展、健康成才的好地方。

基本信息

辦學歷程

“培文中學”前身為“安溪培文師範”,由被譽為“安溪的陳嘉庚”的僑親施金城於1985年捐資創辦。2001年4月改制為“安溪培文工藝美術學校”,2002年4月,經泉州市政府批准,該校與“泉州師範學院”聯辦“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2011年8月,“榜頭中學”整合併入,“培文中學”轉為完全中學。

辦學來源

學校圖片 學校圖片

安溪的“陳嘉庚”—記傾資興建培文學校的施先生

一個海外華人,至今住在老店屋裡,公司的辦公室捨不得裝空調,自己省吃儉用,擠出巨資,捐給家鄉興教辦學,這是一位多么可親可敬的古稀老人,年逾古稀的旅外華僑施先生,身居異域,情系桑梓。改革開放以來,他數十次回鄉探親,前後累計捐資3000萬元創建培文國小、培文師範和麗馨幼稚園,被家鄉人民譽為“安溪的陳嘉庚”。

施先生不是富商巨賈,在世界華人富豪榜上找不到他的名字,而他卻把省吃儉用的數千萬元捐贈給家鄉興學,更可貴的是他全身心傾注家鄉的建設,為故園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

祖籍安溪縣龍門鎮山美村的施先生,早年就讀於陳嘉庚創辦的集美中學和集美水產學校,1947年遠渡重洋到海外謀生。他深為陳嘉庚傾資興學的愛國精神所感動,許願以後有條件時也要支持家鄉辦學。

1982年,施先生回到闊別45年的家鄉探親。他看到村裡的小學生還是在他幾十年前就讀的舊祠堂上課,祠堂已經破損不堪,幾乎成為危房。他深有感觸,決心捐資為家鄉國小興建新校舍。

1984年,施先生捐贈30多萬元興建的培文國小新校舍落成了,他回鄉看了非常高興,就到縣教育局要求為培文國小多配備素質較好的教師。他從縣教育局獲悉,全縣的國小教師中有不少是民辦或代課教師,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不合格的。家鄉國小教師欠缺的問題,對施先生的觸動很大。他覺得這是關係到子孫後代和國家前途的大事。於是他想創建師範學校培育師資。

要辦師範並非易事,僅啟動興建校舍就需資金150萬元,這在當時還是相當可觀的數字。那時安溪全縣的旅外鄉親還沒捐資超百萬的。施先生給安溪縣領導寫信,表示願意捐資創建師範學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於1985年7月批准創辦安溪培文師範。施先生心裡非常高興,他即分期匯款興建校舍,學校在當年秋季就招收新生上課。

安溪旅外鄉親李先生,獲悉施先生捐資興學,深受感動,特寫信給施先生讚揚說:“得悉你回家鄉看到家鄉的貧困,教育的落後,師資的欠缺,而激發了你的正義感,決心挑起重擔,要在家鄉創辦師範專業學校。你克勤克儉,不先為自己求安樂,至今尚住在老店屋裡,生活儉樸,每月按時匯款……你的所作所為,比大富豪捐 獻億元更有價值。”

1990年1月,施先生進行心臟血管搭橋手術。在手術期間,他惦記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培文師範校舍的基建工程。手術後尚未安全康復,他就從海外掛長途電話詢問培文師範基建及學校的情況,一下子講了十幾分鐘。

學校於1990年11月舉行校舍落成典禮,施先生回鄉參加,並把校產移交給政府,副省長劉金美代表政府接收校產。培文師範校舍至此已初具規模,按理說施先生捐資可以到此為止。但他卻說:“我在有生之年,將繼續完善培文師範的建設。”此後他又繼續捐資興建新的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多功能體育館和標準化的田徑運動場等,總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這是施先生的座右銘。他在海外奮鬥幾十年,事業已有所成,完全有條件享福,他卻把賺到的錢捐贈家鄉辦學,實現“發上等願、享下等福”的願望。

旅外鄉親李先生在慶祝培文師範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說:“記得我第一次到施先生開設的公司拜訪的時候,他的公司擺設很簡單,大熱天辦公室也沒有安裝空調,只有一台舊的電風扇,為節省電費,沒客人來風扇沒使用。我到他公司他才啟動電風扇。電風扇一開,還發出嗒嗒的聲響,可見電風扇實在是破舊了。照理說,施先生是有能力把公司裝飾得舒適一些。他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是為了有足夠的資金保證學校建設的需要。這種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培文師範創辦以來,已為安溪、永春等8個縣市區培養了2575名合格的國小教師,施先生捐資辦學的金額累計近3000萬元。1999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告知施先生,擬對其捐資立碑。他回覆說:“除把培文師範按中師標準配套完成後,還要爭取在有生之年完成大專工程,暫不談立碑。”

根據形勢的發展,培文師範從2001年起不再招生,這意味著培文師範就要關閉了。這樣不是很可惜嗎?這下對施先生的觸動,遠遠超過他看到國小校舍破舊、安溪欠缺國小教師以及創建培文師範缺乏資金所產生的觸動。他寢食難安,於是一次又一次回鄉,與有關方面商討培文師範的出路。

經過多方商討,在2001年籌建培文工藝美術學校,但招不到生源。2002年再經各方面商議,報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由安溪培文工藝美術學校和泉州師範 學院聯合創辦泉州師範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2002年秋開始向以安溪為主的泉州各縣市區招生。培文實驗高中創辦後,施先生又捐資400多萬元建造一幢科技大樓,為學校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目前,年逾古稀的施先生正繼續關注、操心培文高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