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創辦十六年來,依靠各級組織的領導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從一無所有逐步發展為目前擁有獨立校園,在校生達846人,有微機室,電子電工實驗室、藝術室、圖書室等教學設施。通過多種形式辦學,已為社會培養了3700餘名中專畢業生和1500餘名短期培訓結業生。
一九八七年,安慶中華職業學校獲準成立。學校創辦之初,一無場地,二無經費,三無教師,四無設備。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們借鑑外地社會力量辦學經驗,自籌資金,租借教室,聘任教師,根據市場需求開辦短訓班。先後舉辦了“代課教師轉證培訓班”、“商業會計培訓班”、“稅務幹部培訓班”等,使有業者樂業;“蠶桑專業班”、“工民建職業中專班”、“中醫學徒班”等,使無業者有業。
一九九0年,經市政府同意,我們籌借20萬元,在安徽中華職業教育社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幫助支持下,獲得了依澤國小龍山路西側分部1090平方米場地,兩層樓房,八間教室的辦學基地。
一九九五年,為適應教育形勢發展需要,學校集中資金給教學樓加層裝修,並新建了廚房,大門廳。至此,校園面貌全面改觀,辦學條件基本形成。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現有條件無法滿足辦學需要,二OO一年,學校承租東潮大廈作為學生公寓,將校園內的住宿生全部遷出,並籌資建了第二微機室,添置了電工電子實訓設備。
今年,我校又承租了紡織技校,解決了5個教學班300名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
學校始終堅持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依託城市,面向農村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思路。根據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設定專業,重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不斷提高辦學質量,進行職業指導與上崗後的跟蹤調查,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1、堅持“依託城市,面向農村發展職業教育,為農村經濟和經濟發達地區培養人才”的辦學路子。
針對農村需要,我校開辦了農技、建築、衛生、蠶桑、電器維修等專業班,為農村直接培養實用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市場需求人才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開設電子、行銷、旅遊等專業,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為經濟發達地區培養人才。學校面向農村招生,使農家子弟學到一技之長後,安排就業,幫助農村家庭脫貧致富。我校生源98%來自農村,且85%來源於岳西、太湖等貧困縣,為保證這些農家子弟不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我們採取低收費,優先介紹就業等方式,使農家子弟能上得起,進得來,走得了,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2、教書育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有一支過硬的教師隊伍。我校聘任的教師教學嚴謹,教學目的明確,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設計課堂教學,針對學生實際,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讓學生學有所得。專業課教學,從學生畢業後崗位技能的需要出發,加強技能訓練,著眼應知、應會,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把教學與就業掛起鉤來。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形成了我校的教材特色。其次,必須嚴格管理培養學生優良品質。針對我校學生實際,制定了一套教育、教學、生活管理制度,嚴格監督執行,健全團委,學生會組織,成立學生自管會,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實行班主任負責制,配備責任心強,富有管理經驗的老師當班主任,實行24小時全封閉管理,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圍繞實施“三園”(學園、樂園、花園)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學”(學知識、學技能、學做人)“六能”(能有一技之長,爭達一專多能;能講一流得的國語;能寫好一筆字;能寫一般套用文;能講英語,會日常用語;能有一個健康良好的體魄)要求。為了將“六能”落到實處,各科教師圍繞“六能”進行教學和研究,管理人員深入班級抓“六能”落實,各種活動根據“六能”開展,“六能”進行考核,擇優推薦也以“六能”的綜合素質為依據。
3、畢業生就業率高。
為保證合格的畢業生基本能上崗就業,首先,學校按市場需要設定專業,面向就業開展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其次,嚴格把握招生質量,堅持成績與考試相結合,達不到招生要求的,原則上不予錄取。另外,成立了職業指導處,主動了解就業信息,打通就業通道,並在深圳、東莞等地區設立了就業聯絡點,就業渠道通暢。近幾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且學生、家長、企業都很滿意。例如:九六級食品加工與行銷專業學生占平同學畢業後安排到南京雨潤集團公司,由於他工作能力強,表現優秀,目前已經擔任雨潤集團甘肅公司經理,年薪十餘萬元;來自太湖縣趙河鄉的李瑪同學,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到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基因研究所工作,月工資達2000餘元;今年推薦到無錫就業的學生工資也達到1000餘元。
學生上崗就業後,學校依然跟蹤調查,提供服務。我校畢業生大都十七、八歲,獨立工作和生活能力差,缺乏社會經驗,為此,學校設立了就業聯絡點,指派專人負責,幫助解決一些實質性問題。學校領導和老師每年都要到學生就業單位去跟蹤調查,了解學生就業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以指導與充實我校的教學與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每年都要召開一次信息聯絡員會議。這些信息聯絡員在宣傳我校、協助招生、提供教育信息等方面都盡心盡力,為我校的發展作出了努力。
4、積極進取,樂於奉獻。學校雖說規模不大,但也有八百餘學生,而專職工作人員只有三十餘人。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有行政處、教導處、職業指導處、團委等幾個工作機構。學校以職求人,全員聘任,分工協作,不扯皮,不推諉,辦事效率高。每周六天工作制,管理人員輪流二十四小時值班。
一九九五年,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將安慶中華職業教育社作為“溫暖工程”的試點單位,我校作為安慶社辦學校,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溫暖工程”的實施工作。我們在職業教育培訓,推薦就業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和紮實的工作。
1、凡貧困地區來就讀的學生,給予一次性減免學雜費700元。六年來,共減免學雜費七十餘萬元,對部分家庭較困難學生,允許其拖欠學費,畢業工作拿到工資後再交。
2、為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我校幫助岳西縣紫山村開發生薑基地。在紫山,不僅舉辦培訓班,傳授生薑栽培技術,而且一次性捐資5萬元,添置生產資料。此舉深受當地乾群的歡迎,他們認為,安慶中華職業學校值得信賴,送學生和待業青年到此學技術放心。
3、利用我校的辦學基地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聯合辦學優勢,每年寒暑假,舉辦短訓班,為農村待業青年免費培訓,讓他們學有一技之長,然後根據需要與意願,分別推薦就業。我校與有關企業建立互助、互利、互信的協作關係,不斷拓展輸出渠道,使畢業生就業渠道通暢。並且通過跟蹤服務和建立聯繫服務網路,以鞏固就業成果。學校在新生入學時,就與學生簽訂就業協定,將招生與就業緊密掛鈎。就業帶動了招生,出口促進了進口,2001年我校招生數比2000年淨增40%,2002年在2001年基礎上翻了一番,2003年比2002年增招62%,招生數達到433人。同時,根據就業單位要求,進行課程改革,增加用人單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為了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學校開設了職業指導課,加強職業道德和就業技能的培訓,使畢業生能夠就業、擇業、創業。
我校良好的辦學業績和社會效益,受到各級領導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和表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代理社長孫起孟欣然題寫校牌;全國政協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副理事長黃大能、市政協主席張世雲以及省、市有關領導曾多次來我校考察、指導,對辦學予以充分肯定。一九九八年,我校接受了市教委全面檢查和評估,被認定為先進辦學集體。董事長朵涌獲得全省職教先進個人和省溫暖工程先進個人。我校《“三園”、“六能”的目標與要求》、《開展職業指導的做法體會》得到國家中華職教社的肯定,先後刊登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社訊》和全國優秀核心期刊《教育與職業》雜誌上,《安慶日報》、《江淮時報》等新聞媒體也多次宣傳報導我校。
我校經過十七年的艱苦歷程,從無到有積累了一些辦學經驗和硬體設施,但對照《中等職業學校設定標準(試行)》的設定要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辦學硬體上存在的差距更為突出。為了適應辦學需要,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經過學校董事會和全體教職員工的一致同意,我校已經於今年10月18日在懷寧大龍山鎮征地110畝,正在自籌資金建設新校園。
龍山新校園規劃首期建設能容納30個教學班1500學生學習的教學大樓一幢,男、女生宿舍各1幢(先建簡易食堂),第二期建設綜合樓一幢,能容納30個教學班1500學生學習的教學大樓一幢,男、女生宿舍各一幢,教職工宿舍一幢,學生食堂一個,建設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一個,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等運動設施齊全,電子電工實驗室、微機房、多媒體教室、圖書閱覽室等教學實驗設施和校園文化設施按規定逐步配置齊全。
我們有信心,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經過1—2年的努力,實現新校園一期工程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再利用2年左右時間實現新校園的總體規劃目標,2010年實現在校學生3000人的規模。我們相信,中等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只要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為民眾、為學生、為企業負責,道路將會愈走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