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57年,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優秀案例單位、教育部全國百所重點聯繫學校之一、全國綠色學校、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安徽省重點中學、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學校、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推薦資質學校、復旦大學“望道計畫”推薦資質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園風景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園風景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57年,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優秀案例單位、教育部全國百所重點聯繫學校之一、全國綠色學校、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範學校、安徽省重點中學、安徽省首所示範高中、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學校、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推薦資質學校、復旦大學“望道計畫”推薦資質學校。

學校占地240畝,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現有58個高中教學班。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學校舉辦有“創新人才實驗班”、“國際班”、開展有AFS項目、新加坡留學項目等對外交流教育項目。

學校辦學成果豐碩,先後榮獲國家級表彰21項和省級表彰20項,被省教育廳讚譽為“城市中學一枝花”。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先後有伍健、王亞偉、秦敏、姜韜等4位省高考文、理科狀元,近百名學生保送進入國內外名校;參加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獲一、二等獎800多人次,其中有國際奧林匹克金牌和理論特別獎得主周沛;作為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學生除取得田徑類優異成績外,還多次獲得健美操、武術、定向越野、籃球、桌球、羽毛球等比賽的好成績;秉承“厚德、勵學、敦行”校訓,堅持辦好校報校刊《群星報》《雛鷹》、校園電視台、廣播站、英語角、中學生業餘黨校、二中文化講壇、校園文化藝術節、“感動校園人物(集體)”評選表彰等一系列活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使二中學子具有了視野開闊、個性活潑、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特點。

學校擁有一支思想過硬、吃苦耐勞、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他們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素養培養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職教師中,有特級教師11人,市學科帶頭人6人,市骨幹教師27人,15位教師具有碩士學位。近年來,19位教師先後取得省“教壇新星”稱號,10多位教師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中學課堂教學大賽,7位教師榮獲一等獎,100多位教師主持和參與了國家和省級立項課題研究。

新時期的馬鞍山二中正在以“辦人民滿意的二中”為宗旨,堅持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文化興校等三大戰略,積極探索一條具有二中特色的高質量的辦學之路,努力把二中辦成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

光榮事跡

馬鞍山二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教育教學環境寬鬆。我校長期堅持“全面發展、最佳化個性、培養特長”的辦學目標,走“以德育為核心、一體兩翼五基地”的辦學路子,構建了“2311”素質教育模式(“品學雙優”;“會英語會話、會電腦操作、會人際交往”;“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和一副健壯的體魄,具備一樣特長或一種技能”,共七項指標,簡稱“2311”),並採取“一證五卡”的方式激勵學生努力實現上述指標。在此基礎上,我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榮獲“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全國中國小物理學科教改‘金鑰匙’獎”等國家級表彰21項和“安徽省文明單位標兵”等省級表彰20項。安徽省教育廳曾專門發出通知,在全省推廣我校辦學經驗與成果,讚譽我校為“城市中學一枝花”。

教師實力

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精通高中教育教學,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團結協作、新校區奮鬥精神。學校擁有一支思想過硬、能吃苦耐勞、學識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他們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培養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現有在職教師231人,其中特級教師9人,高級教師116人,省教壇新星14人,市學科帶頭人7人,市級骨幹教師27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31人,我校有10位中青年教師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6位教師榮獲一等獎。 教師中有60多人參與了國家和省級課題研究。

學生風采

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50個,學生2714人。舉辦有“安徽省理科實驗班”、“中新友好實驗班”、“志誠名師網校”、開展有AFS項目、新加坡留學項目等對外交流教育項目,參與舉辦成功學校、當塗分校和馬鞍山二中實驗學校。其中理科實驗班每年面向全省招生40名。我校第一屆省理科實驗班已有14位同學保送至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各學科競賽成績名列全省第一。2003年,我校開始步入國際教育的舞台,引進外教資源,創辦了“中國·紐西蘭友好實驗班”,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學生。2004年高考又寫下了學校辦學新紀錄,單單被北大、清華這兩所學校錄取的學生就有13位。

近十年中,累計向全國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000多名,他們當中有伍健、王亞偉、張文靜、秦敏、姜韜等五位安徽省高考文理科狀元。我校參加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獲一、二等獎的人數近400人次,他們中有奧林匹克金牌和理論特別獎得主周沛等。另有一批學生他們有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有的個人演唱錄製成光碟公開發行,鋼琴、手風琴、二胡達到10級的學生累計達到30多人,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他們多次打破省、市中學生運動會記錄。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使二中的學生形成了富於理想、個性活潑、視野開闊、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特點,在大學學習和工作中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校區情況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園風景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園風景

現在,我們已經離開辦學47年之久的老校區,搬遷到了自然環境更加美麗、教學設施更加齊全的新校區。回首過去,我校的學習氛圍、育人環境、辦學成果得到了家長的讚揚和社會的認可;展望未來,我校任重而道遠,爭創中華名校,努力躋身國家示範高中的行列,積極登上國際中學教育交流的先進平台,展示我國中學教育的真正特色,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建設馬鞍山二中新校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新世紀人才競爭,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造福馬鞍山人民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馬鞍山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於2002年6月正式立項,設計評審會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及規劃、教育專家等參加,並於2002年10月通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8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開學。其間省教育廳和市四大班子領導來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建設中的問題。新校區占地240畝,建築總面積5.3萬平方米,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江東大道北端東側。

校區設施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新校區是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的思路規劃設計的。核為中心生態核,由教學區中心主廣場和灣溝塘、王白灘水系共同組成。兩軸分別為學術軸和生活軸,由入口廣場、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等序列空間組成校園的學術軸,由學生和 教師生活宿舍向教學中心區引出生活軸,與學術軸相匯於校園中心廣場。三區分別為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教學區設於江東大道東側,沿路30米綠化區,保證教學區安靜,精心設計的教學組團渾然一體,形成為大道風景;生活區設於基地東南側,與教學區隔水相望,臨近健康路,向東塘開口,方便師生出入。

新校區的教育教學設施配置一流,適度超前,具有全面發展的育人功能和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功能。在50個教室的兩棟教學樓內,配有六個多功能活動課教室,一個教學交流演示廳,上述廳室均配有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辦公樓按年級部分隔,採用通透式格線空間布局,每位教師配有電腦一台Dell170,實行電子化集體辦公。科技樓除配有常規多媒體教學功能和現代化設備的理、化、生實驗室外,還建有天文館、天象館、中國地理生態園和理科、文科、技術三個系列的學生實踐活動室。信息館建有常規的圖書資料庫、師生閱覽室、8個整合了具有語言室和個電子閱覽室功能的網路教室、校園電視廣播製作中心、學術報告廳。體育館可供2500名師生開展各種大型文體活動。藝術館內設有3個音樂室、3個美術室,另有素描、泥塑實踐活動室各1個,4個琴房及健身房、體操廳。此處還建有400m標準跑道塑膠體育場,9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上述各類功能館室除體育館外,均裝備有中央空調系統,同時與校園網相聯,與網際網路相通,師生可實現學校所有教育資源以至全球教育資源的共享。

馬鞍山二中校園網主幹兆光纖連結,百兆到桌面,校內共布了2800多個信息點。網路設備全部採用思科產品,其中,主交換機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檔案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儲服務、衛星接受伺服器、電子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百兆光纖同電信相聯。學校還通過電信局為教師家庭安裝了寬頻上網服務,實現了家庭、辦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學活動場所一網相聯。學校現有計算機700多台,其中PIV處理器600多台。人機比為3.28:1。

校區優勢

除校園網以外,還有數字廣播系統、有線電線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師遠程培訓衛星接受系統、天文館、天象館、數位化實驗室(正在建)等,數位化程度在全省中國小中領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