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安康,男,河南省新鄉市人,1949年出生,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生物系,大學文化,醫學生物學高級工程師,河南省第六、七、八、九屆政協委員,第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74年參加工作,歷任新鄉市地區衛生防疫站科長、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處長、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6篇,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衛生部甲級成果獎、國家科技二等獎及省、市級科技獎,現任上市公司華蘭生物董事長。201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安康與其母親陳元蘭、妹妹安穎以共同身家103億元人民幣位列第57名。
人物性格
安康是一個極其不擅長交際的人。據一位熟知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的企業家稱,他極力迴避一些公共活動從而顯得極端低調,很多公眾會議場合,安康都是“躲在角落裡”,一言不發。61歲的安康,最大的特點是低調,最大的優點是務實。這兩點集於一身,使他的形象變得“冷硬”,缺少與年齡相符的謙和。對於他不認可的事情,他果斷地予以否決。他的下屬對此已經習慣,“老闆的性格就是企業的性格。他低調,我們也只能跟著低調。”安康的這種低調,使他的創業故事簡約,甚至簡單。通過百度和GOOGLE,搜尋和安康有關的訊息,結果只能得到大量重複的信息。這些信息更多來自於華蘭生物招股公告裡。創業經歷
創業初期
華蘭生物的前身是1992年3月30日成立的河南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當時,經河南省有關部門批准,由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駐新鄉服務部、台胞安瑞麟先生和香港豐源貿易公司共同以現金出資,成立河南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開始研究、生產、銷售各類生物製品及診斷製品和其他預防、醫療用生物技術、生化技術等高科技產品。最初,華蘭生物主要研究、生產、銷售各類生物製品及診斷製品和其他預防、醫療用生物技術、生化技術等高科技產品。產品只有一個,就是從血漿中分離出的人血白蛋白。雖然在當時是新生事物,但公司在血液製品企業中並不引人注目,全國已有10多家同類企業,無論產品還是規模均無過人之處。入行不久的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果斷作出令同行驚異的決策:從1994年起,每年拿出不低於年銷售收入5%的巨額資金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而且這項資金逐年遞增。從1995年華蘭公司獲得“人血白蛋白”生產文號,1996年華蘭公司國內首家使用進口“全自動采漿機”採集血漿,1997年國內業界首家使用德國BOSCH公司全自動洗瓶滅菌灌裝線進行製品的分裝。
1997年,華蘭生物曾和美國的百特(音)合作談判近三年,而且談判基本完成,並聘請了香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但最後由於文化的原因,沒有完成。由於對此次合作“夭折”後的失望,安康決定將企業上市。2000年9月,華蘭生物改制成功,安康和管理團隊成為企業的實際控股人,並於200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募集資金3.46億。
資本進化
華蘭生物是中小企業板2004年5月末啟動並投入運作後首批上市的醫藥類公司之一,亦是極具代表性的家族式控股公司。2004年6月25日“華蘭生物”股票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塊”正式開盤。上市後,華蘭生物總股本由4500萬股增至6700萬股。安康通過新鄉市華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香港科康有限公司以及蘇州金康工貿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蘇州金康)共持有華蘭生物29.47%的股權,安康之母陳元蘭通過蘇州金康持有華蘭生物16.33%的股權,安康之妹安穎通過北京東方世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持有華蘭生物0.56%的股權。換言之,安康家族合計持有華蘭生物46.36%的股權,仍然保持第一大股東及對華蘭生物的控制地位。
對此,安康認為,一股獨大本身並不意味著公司的治理結構一定會損害小股東的合法利益。股權分散也不意味著一定能夠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其中本質的差別就在於持股人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及這種責任的制度化保障。安康表示,其個人沒有任何親屬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因此華蘭生物並不是家族企業。
華蘭生物這樣的家族企業為我們認識民營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對於家族企業,關鍵要看是家族所有還是家族管理。如果是家族所有,企業發展的最終利益會容易形成共識;如果是家族管理,那就會關係錯雜,管理無力。顯然,華蘭生物顯然不屬於後者。現在,華蘭生物已經擁有“一站、兩中心、兩個聯合實驗室”。除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生物醫藥(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蘭工程中心外,華蘭生物還和中國科學院及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分別合作建立了研發實驗室。這為公司在生物製品及疫苗項目的研發、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研和產品孵化平台。
布局中國
上市不僅帶給華蘭生物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更推動了企業自身的快速發展。華蘭生物上市不久,就上演了“以資本換市場”的好戲。2004年6月,華蘭生物在招股說明書中載明,擬以IPO資金新建人血白蛋白項目。兩個月後,華蘭生物突然改變策略,採用以資本手段加快戰略布局。華蘭生物利用資本槓桿,成功收購江蘇華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股權,實現戰略布局,並為華蘭生物縮短了兩年的建設時間。這次策略轉變,為華蘭生物贏得行業競爭中的先機。2004年12月底,人血白蛋白項目的投資已畢,雖然年內沒有產生效益,但比原計畫兩年建成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這無疑會為華蘭生物該項目及早落成、及早見效而贏得先機。
在華蘭生物的年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華蘭生物血液製品最大市場在華東市場。2004年,華東市場提供的主營業務收入占華蘭生物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37.88%。華東市場行銷好壞對華蘭生物經營全局可謂“舉足輕重”。因此,華蘭生物將人血白蛋白項目從新鄉挪移至江蘇,意在將“核心業務”人血白蛋白產品與最大的市場緊密“契合”。
完成華東布局後,華蘭生物挾資本之利“揮劍”西南。2007年4月20日,華蘭生物以4360萬元的最高應價競拍到重慶益拓的全部資產。重慶益拓由於是重慶市惟一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所以被多個企業競購。最終,華蘭生物以高出底價近一倍的價格拍到重慶益拓的全部資產。華蘭生物在公告中說“收購重慶益拓資產符合公司整體戰略布局”。在後來的發展中,重慶益拓的戰略布局價值越來越明顯。血液製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採血規模決定雌雄”。
2010年1月初,隨著華蘭生物重慶開縣漿站開始採血,華蘭生物的規模第一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華蘭生物原有10個漿站正常采漿,除重慶開縣漿站獲得執業許可證外,華蘭生物還有重慶忠縣、廣西博白縣、河南封丘縣、重慶巴南地區四個漿站未來投入使用,漿站數量增加50%,據估計,2012年華蘭生物漿站數量有望達到20個。目前,華蘭生物在業界的血液製品龍頭地位穩固,其已經具有年處理2500噸血漿的生產能力,在亞洲首屈一指。而2004年這個數字只有1000噸。除了產能擴張,華蘭生物更提高了利用率,一袋血漿可以生產出38個規格的11種產品,其產品規模亦穩居我國同行業之首,為國內血漿綜合利用率最高的企業。
企業轉型
早在2004年6月華蘭生物上市路演結束時,安康不無興奮地表示,華蘭生物成功的關鍵:一有行業保護政策,國家從2001年起,不再審批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二是血製品的利用率很低,給了華蘭生物發展空間;三是民營企業,機制和管理比較靈活。一年之後,安康卻看到了行業危機。他開始掌控著華蘭生物轉向,發展生物工程疫苗產業。而迫使華蘭生物“轉向”的主要原因是血液製品行業原料血漿供應緊張的“瓶頸”。2005年,華蘭生物開始改變經營戰略布局,轉向依靠自主創新發展生物工程疫苗產業。
華蘭生物組建自己的自主創新體系,成立了博士後工作站、省級生物醫藥(製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科院、軍科院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公司700多名員工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就占職工總數的43%。同時,華蘭生物還與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和英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全球著名的疫苗公司賽諾菲巴斯德公司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實現與世界生物技術的同步接軌。河南省科技廳也對華蘭生物的研發項目提供1000多萬元資金支持,並給予減免稅金1936萬元。這為華蘭生物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支持。
最新的資料顯示,華蘭生物的產能已達到北京科興的4倍。而在此後華蘭生物和北京科興的“疫苗大戰”中,華蘭生物雖在甲流疫苗研發上落後北京科興一天,但是其產能優勢為它贏得更多的“實際利益”,並成成就了自己在血液製品和疫苗兩個領域的“雙龍頭”優勢。
其實早就在華蘭生物還沒有如日中天時,《福布斯》就以敏銳的眼光盯上了它。2006年3月10日,《福布斯》把華蘭生物納入到《福布斯》2006年度“中國潛力100”榜。華蘭生物果然不負眾望,2008年,華蘭生物首個疫苗產品——季節性流感疫苗上市,當年就取得國內企業銷量第一的佳績。2008年11月28日,華蘭生物和韓國SK化學集團公司正式達成了華蘭生物向SK公司供應流感疫苗的協定。韓國SK化學集團公司是世界企業500強之一,也是韓國最大的疫苗供應商。這次的流感疫苗供應協定,標誌著首年上市的華蘭生物流感疫苗憑藉其安全性、高效性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這標誌著華蘭生物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2009年3月6日,華蘭生物公布了2008年度報告。和往年不同,華蘭生物跨出了“老本行”血液製品,相當大一塊利潤來自於疫苗產品。特別是“流感疫苗”毛利率就達到了67%,超過了血液製品58.8%的毛利率水平,從而改變了華蘭生物的產品結構:疫苗開始當家。2009年,華蘭生物還有兩個疫苗上市。豐富的產品梯隊為未來公司疫苗業務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流腦系列、狂犬疫苗等均有望成為過億品種。而隨著新疫苗的不斷推出,華蘭生物也將由單一的血製品企業朝著疫苗領域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