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斯

安吉斯

安吉斯,男,1950年出生於內蒙古,是內蒙古著名的雙槍女將烏蘭之子。曾因主演經典電視劇《小兵張嘎》中的嘎子而家喻戶曉。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安吉斯安吉斯

電視劇《小兵張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反響強烈。中央電視台還特意搞了一個座談會,把當年老電影中許多還健在的演員都請了去,包括“胖墩”吳克勤,但“嘎子”安吉斯沒來。胖墩說,他給嘎子打了電話,但那天正好北京下大雨,車不好走。不知道真是車過不來,還是他不願意來,反正最後他也沒來。

主要作品

小兵張嘎

家庭成員

安吉斯母親烏蘭,1937年3月參加我黨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春在延安抗大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9月告別延安,隨東蒙工作團進入熱遼地區。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匹馬雙槍威震敵膽。歷任熱河地區武工隊政委、內蒙自衛軍第十一支隊政委、全國婦聯一、二、三屆執委、全國第一、二屆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兼女工部部長等職。

對其回憶

玉英媽黃素影

安吉斯安吉斯
在電影中扮演玉英媽的黃素影,特別提到了大導演崔嵬對蒙古族男孩安吉斯的知遇知恩:1962年,《小兵張嘎》的拍攝準備工作就開始了,可是嘎子的扮演者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攝製組的同志到北京各國小、少年宮、活動站去物色小演員,好幾個月過去了,他們仍然未找到理想的對象。後來,於藍給北影送去幾張照片,其中的安吉斯(扮嘎子)、吳克勤(扮胖墩)一眼就被崔嵬看中了。胖墩是北京人,而嘎子當時卻在內蒙,於藍跟嘎子的媽媽烏蘭在延安時認識,當年一起在延安呆過,嘎子的父母都是老革命,但不是演員。
要說為這部戲,崔嵬導演沒少費勁,騎馬打槍爬樹,嘎子沒問題,可咬人、擠眉毛弄眼睛這些童真的東西,都是導演調教的,還有小胖墩兒和嘎子打架那場戲,也是導演一點一點“磨”出來的。崔嵬非常有辦法,開拍前,他也不讓小演員排練,就讓嘎子和胖墩都脫光膀子,赤腳跟白洋淀的孩子們一塊兒去玩,十幾天過去了,拍攝開始了。崔嵬選擇了嘎子和胖墩在大堤上摔跤作為第一場戲。這兩個孩子非常鬆弛、自然,毫不顧及周圍的一切。因為當時嘎子正在上國小,為了他們不耽誤學習,崔嵬還特意從北京帶了一個老師到劇組,每天拍完戲後,給孩子們補習功課。嘎子的父母都在內蒙,他就被交給了導演,拍攝那半年他的吃喝拉撒都是導演在照顧,而且中間他還生過病,把導演急得夠戧。拍完戲後,黃素影再也沒有見過嘎子。

嘎子奶奶李健

據在電影《小兵張嘎》中扮演的嘎子奶奶的李健回憶:“拍攝《小兵張嘎》時我已經四十多歲了,我是到了劇組才見到嘎子的,他確實很嘎,因為在內蒙生活,性格很直,騎馬打槍什麼都會。導演非常照顧他,他住在劇組所在的學校,我們都住在老鄉家。因為我演他奶奶,不拍戲的時候,有時候他也跟我一起玩。拍戲是夏天,我們經常出好多汗,拍完戲後我就和嘎子在白洋淀游泳。拍攝到後來,正趕上潮白河發大水,白洋淀水漲得老高,整個村莊都淹沒了……導演讓孩子們坐大船先走。我們等到了送草袋子的船才趕回了天津。本身就像戲劇一樣感人!拍完戲,嘎子就回內蒙了。
“1964年,《小兵張嘎》在北京首映,嘎子來到北京,帶著他爸爸的康太克斯相機,那在當時可是貴重的東西,我見到他,還是像劇中的奶奶一樣批評他說:趕緊把相機送回家,丟了多可惜。聽說後來他把相機掛在牆上,真的被人拿走了。從那次後,我們基本沒見過面。他其實原本也想過做演員,聽說他後來也去過幾個劇組試過鏡,但都沒演上角色,可能對年輕的他有點打擊,這也成了他疏遠演藝圈的一個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四人幫對“走資派子女”的封殺。

真相

安吉斯安吉斯
這么多年來,安吉斯似乎銷聲匿跡了,很少在媒體上露面。這些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羅金寶”扮演者張瑩的愛人李慧穎揭開這一謎團。據她介紹,“文革”爆發後,張瑩受到很大的衝擊,不僅被批鬥,還被關進了北影廠的牛棚,在牛棚里不許吃好的,只許吃窩頭鹹菜。最令張瑩傷心的是,當時扮演嘎子的安吉斯有十三、四歲了,他從內蒙古串聯到北影,對崔嵬、張瑩、於紹康這些《小兵張嘎》中的主創來了個集體批鬥,還動了手……據說他打崔嵬打得最厲害。1969年6月,受到迫害的張瑩因病去世。
曾經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的李慧穎說,嘎子的確是批鬥過張瑩,但其實我不太願意提他名字的,因為他各方面都不錯,我以及劇組中其他人這么多年都沒說過這件事,就是不希望對他有什麼影響。張瑩當年確實非常傷心,因為他對嘎子非常好,嘎子的游泳還是張瑩教會的呢!不過那個年代,大人都有很多瘋狂的行為,何況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呀。我理解他,沒有任何責怪他的意思,也希望大家理解他,都是那個年代造成的。當時有名的演員,哪有沒挨過批鬥的呀,越有名的演員被斗得越很,各地的紅小兵都來斗,後來北影也害怕了,怕出人命。其實當年許多斗人的和挨斗的,後來有機會把當年的那段過結說開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坐下來談談。我想這件事對他而言,也是不願意回首的一段過往,我也希望他能放下這個包袱,找時間跟大家聚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