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化學

宇宙化學

宇宙化學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天文學與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宇宙化學宇宙化學

宇宙化學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演化規律的學科,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天文學與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宇宙化學研究的對象包括隕石、月球、行星系天體、行星際物質、太陽恆星、星際物質、宇宙線、星系和星系際物質等。

簡介

宇宙化學(cosmic chemistry)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及其演化規律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有:①確定組成宇宙物質的元素、同位素和分子,測定它們的含量。②探討宇宙物質的化學演化。這對研究天體起源和生命起源都有重要的意義,也推動了宇宙化學的發展。

古人只能進行思辨猜測,直至19世紀才逐漸成為科學。1833年瑞典化學家J.J.貝采利烏斯從隕星分析中第一次測定了宇宙物質的化學成分,而19世紀中葉誕生的光譜分析法使人們獲得了恆星的化學組成資料。20世紀則有了更加廣泛的手段,空間觀測使得頻譜分析擴展到“全波”範圍:從射電、紅外、可見光到紫外線X射線、γ射線都能從事宇宙化學的研究,加上空間探測的直接登月、登火星等天體採集岩石、土壤樣品,使得該學科獲得了巨大的進展,例如星際分子的發現被譽為60年代四大天文發現之一。

按照研究對象不同。宇宙化學又大致可分為:隕石化學、行星系化學、恆星化學、星際化學、同位素宇宙化學、宇宙線核化學等。

研究任務

宇宙化學宇宙化學物質
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是指構成宇宙物質的元素、同位素、分子和礦物。宇宙化學的研究任務之一就是確定這些組成,並測定它們的相對含量和絕對含量。測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取樣,如測定隕石、月球岩石樣品、宇宙塵宇宙射線核成分等;另一種是測定來自天體的電磁輻射中的特徵譜線。例如對恆星作光譜分析,對星際物質進行射電、紅外、可見光波段的頻譜分析。研究表明,宇宙物質是由《化學元素周期表》中近百種化學元素和280多種同位素組成的。在宇宙物質中發現了地球上尚未發現的若干種礦物和分子。

宇宙化學另一個任務是研究宇宙物質的化學演化。大致有幾個過程:首先由某種過程(例如“宇宙大爆炸”)生成元素氫,再通過核合成過程(如恆星內部核合成、超新星爆發核合成等)生成其他元素。元素的原子在恆星表面或星際空間結合形成分子,這些分子在行星系中將循兩條路線繼續演化:分子凝聚為塵埃,塵埃聚集而成星子,進而形成行星等天體;一些含、氧、等元素的分子在星際雲中生成後,通過生命前的化學演化生成複雜分子,在地球上(還可能在其他行星系的行星上)生成胺基酸、蛋白質,最後導致生命的出現。恆星的一生不斷地向星際空間拋射物質,最後瓦解為星際雲;反過來,星際雲又通過漫長過程凝聚而形成各種恆星。

發展階段

宇宙化學早期,人們是憑直覺猜測宇宙萬物的基本組成的
人類對宇宙物質化學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

早期,人們是憑直覺猜測宇宙萬物的基本組成的。中國西周晚期(公元前七世紀),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說明萬物的組成,用“陽氣”和“陰氣”解釋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古希臘人在公元前四世紀認為水、空氣、火和土是構成萬物的四種基本元素。

十九世紀初,人們對地球上的礦物和岩石等物質進行大量的化學分析。1833年,瑞典化學家柏濟利烏斯對隕石進行化學分析,第一次測定了地球外宇宙物質的化學組成。1858年,化學家本生和物理學家基爾霍夫一起研究太陽光譜;1859年,基爾霍夫成功地解釋了太陽光譜中夫琅和費線(即吸收線)產生的原因,第一次證認了太陽(恆星)的化學組成。宇宙化學的一種重要觀測方法——光譜分析從此誕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大氣外觀測的發展,頻譜分析波段由可見光擴展到射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六十年代,人們在星際空間發現星際分子,直接登月採集岩石標本。七十年代,又把分析儀器送上火星。宇宙化學的研究手段日益增多,研究內容不斷豐富。

分類

宇宙化學星際化學:主要觀測和證認星際分子
宇宙化學根據天體層次和研究方法分為幾個方面:

隕石化學:研究各種隕石的化學組成。研究表明,碳質球粒隕石在太陽系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最小,可視為原始太陽系物質的“化石”;

行星系化學:研究行星(包括地球)、衛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以及行星際物質的化學組成和化學演化;

恆星化學:研究恆星的化學組成及其化學演化。太陽是離人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又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所以太陽化學對於研究恆星和太陽系具有重要意義;

星際化學:主要觀測和證認星際分子,研究它們的形成和瓦解;

同位素宇宙化學:測定不同宇宙物質的同位素組成,研究化學元素的起源和演化,認識天體物質的來源和形成環境,探討各種高能、低能過程。測定放射性同位素組成以確定天體(或宇宙物質)的年齡,是同位素年代學的任務;宇宙線核化學:測定宇宙線中化學元素核組成,推測宇宙線傳播過程中的介質和宇宙線源的化學組成。

區別

宇宙化學宇宙化學是物質化學和生命化學的基礎
西方宇宙化學的公式是教條的、斷層的,沒有從整體上去論證。地球在太古代時期,是由五大基素爆燃的產物,地球岩漿殘留的火山爆炸是地球氣團時期的五基地球太極時期。研究宇宙化學,首先要研究地球化學,因為地球化學和宇宙化學是有區別的。研究宇宙化學和地球化學,是研究地球人體化學結構的基礎,並不能取代地球活體人的數據

宇宙化學是物質化學和生命化學的基礎。並不是說生命化學和地球化學是宇宙化學的分支,宇宙化學和地球化學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向。研究宇宙化學和地球化學必須在中國納音學指導下,才是正確的。按太陽中心論是論不出宇宙化學的數據的。不承認銀河半月瓣180度的天河傾斜的機理,豈能正確的認識銀河系;沒有正確的宇宙化學和地球化學,豈能有正確的地球人類的預防科學,國際上對地球化學,只是在地球上尋找地球化學元素的來源。地球上的生命化學,是按陰生陽長規律的,所有地球生命物包括人類,都是地球的產物,是月球全息物,是地球上的水和五酸為基礎的生命物。純和純酸都沒有生命物,也不會產生生命物。國際上對地球人類的研討,是在斷層文化中憑空構想的研討,如人是天外來的等等荒謬論調。研究地球化學,是研究人體化學,研究宇宙化學,是為了研究地球化學。

研究意義

宇宙化學宇宙化學的研究對化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研究化學元素的起源既同恆星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關,也同大爆炸宇宙學有關。觀測銀河系中不同物質(如氫原子、一氧化碳等)的分布,可以揭示銀河系的結構和該化。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學說必須考慮太陽系化學研究的結果,這就是一方面要利用已獲得的有關太陽系化學組成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必須能解釋太陽系的化學組成。

宇宙化學的研究對化學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如氨元素就是首先從太陽上發現,後來才在地球上找到的。宇宙物質處於地球上難以模擬的狀態,這就為化學研究提供了特殊的“實驗室”。對星際物質和彗星中有機分子的觀測,以及對隕石中有機分子的研究,既推動了生命起源的探索,也推動了宇宙化學的發展。

相關學科

天文學、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紅外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恆星天文學、空間天文學、天體物理學、恆星物理學、太陽物理學、行星物理學、天體力學、天體動力學、宇宙學、大爆炸宇宙學、天體測量學、實用天文學、天體演化學、天文史學、考古天文學。

相關詞條

天文學分支學科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