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陌生人辦事

學會和陌生人辦事

《學會和陌生人辦事》,作者:竇妮,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本書告訴我們學會和陌生人辦事。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學會和陌生人辦事

作者:竇妮編著

ISBN:10位[7800849430]13位[978780084943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

定價:¥26.00元

內容提要

“陌生人”這個詞對所有的人來講都不陌生。然而對詞的“不陌生”並不意味著對具體的“陌生人”也能知根知底。

其實,“陌生”說到底就是人際心理距離,人與人越陌生,人際心理距離就越大。沒有人願意生活在這種距離圈子裡,也有沒有人願意接受某種預期因為邂逅“陌生”而被隔斷的現實。這么一來,矛盾出現了:既要不逆自己的預期,又要衝破“陌生”的瓶頸,怎么辦?

我認為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只有一個:學會和陌生人溝通;學會和陌生人辦事。

很多人會這么想,陌生意味著不了解,意味著不確定性與危險因素的存在,於是,與陌生人之間只能是一種互相防範的關係;陌生人成了某種敵對意味的代名詞。這種社會文化的背景是人際彼此信任感的缺失。這種社會文化的後果是,人們把自己的社交溝通範圍局限於熟悉的人,構建所謂的“熟人社會”,期望自己只與熟識的人一起學習、工作、合作、共事。

殊不知,這種認識是個誤區。

因為,陌生是相互的:在你眼裡,所有陌生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在他人眼裡,你豈不是同樣是個不值得信任的陌生人?

因為陌生是相對的:熟識的人,有時也會老死不相往來,形同陌路;陌生的人,有時反而一見如故,無私地伸出援手。

因為,陌生又是可變的。沒有溝通接觸:謂之陌生,經過溝通接觸,陌生就變成了熟識。夫妻、朋友、同學、同事、上下級、合作者等,在此前大都是陌生人,只是由於某種共同情景的作用,以及在這種情景中某種合理的互動,陌生才得以轉化成熟識。

然而,這只是良好的期望。

因為,生活中離不開與陌生人的溝通和交往。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是由熟識的人、陌生的人、半熟識的人、半陌生的人組合成的,正因為這些人彼此交往、相識、溝通等等,這個家庭才充滿如此的生氣和活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與陌生人握手、寒喧、交往、溝通、共事、合作等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主題。實際上,我們也無法把自己的溝通和交往範圍僅僅局限於已熟悉的人和環境,因為事實上,不管願意與否,也不管自覺與否,我們每天確實都在和陌生的人打著交道,辦著事。

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陌生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構想,如果只有熟人之間才說話,這個世界會變得何等冷清;售貨員只將商品賣給熟人,大商場何來盈門的顧客;如果只有熟人之間才能合作,社會何談公平和公正;如果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都只能在熟人之間進行,這個社會還不死水一潭,何來發展?

在生活中,與陌生人溝通、來往、合作、共事,是個繞不過去的坎、非跨不可的溝,除了正視它、面對它,最主要的是糾正理念上的偏差,跳出認識上的誤區,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練就識別陌生人的眼力,學會與陌生人溝通交流的技巧,構建與陌生人共處辦事的策略。

這一切難嗎?想無師自通,興許有點難。但如有人在一旁指點迷津,雖不至易如反掌,但成功是不言而喻的。

真有這等好事?看了此書,你就相信筆者此話不謬。

目錄

第1章 所有的熟人都是從陌生人開始的 

相信緣分——相識相知都是緣

良好印象——要想入門先學會開門

循序漸進——過程決定一切

隨心隨性——結識一個陌生人就是連線一個圈子

言行舉止——注意你的風度

求同存異——把握方向給“陌生”脫帽

義利魔方——“熟人社會”里陌生者的能量

見機行事——與陌生人打交道就這么簡單

幽默風趣——踏著知識文化的靈性展示

滑鼠鍵盤——網路里的陌生人原來離你是那么近

第2章 陌生人眾生相透析

從陌生環境角度看陌生人

從遠近親疏角度看陌生人

從角色地位角度看陌生人

從年齡結構角度看陌生人

從性別差異角度看陌生人

從興趣愛好角度看陌生人

從肢體語言角度看陌生人

從眼神情態角度看陌生人

從地域背景角度看陌生人

從一些慣性動作看陌生人

第3章 給你一雙識人的眼睛

趕場認識的陌生人

邂逅認識的陌生人

介紹認識的陌生人

網路認識的陌生人

飯局認識的陌生人

生意場認識的陌生人

造訪認識的陌生人

談判桌認識的陌生人

逐場合認識的陌生人

公共場合認識的陌生人

第4章 與陌生人的辦事通略

第5章 因人而異,智處陌生人

第6章 相處有度,避免事倍功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