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學府之魂:美國著名大學校長演講錄》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眭依凡,1956年生,江蘇鎮江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主要學術兼職有:北京大學兼職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高等教育學科組副組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理事等。曾任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柏林自由大學訪問學者,清華大學特聘訪問教授,北京大學特聘教授等。出版《高等教育學》《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大學的使命與責任》等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O多篇,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及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10餘項。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評為“從事高教研究有重要貢獻學者”。
圖書目錄
就任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的演說
知識的價值
非凡的雄心
——在全校教職工年度會議上的演說
暴風雨中的信任
——美國校友理事會主題演說
許康奈爾一個未來
——在第126屆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就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演說
在秋季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關於大學狀況的演講暨離職演說
教育的價值
——就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演說
學習之樂: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師生合作
在2006屆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面向州立大學的講話
對全體教職工的年度講話
面向未來
2003級新生人學致辭
在2006年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教育:對今天和明天的承諾
高等教育與新時代之挑戰
成為一所名牌大學所應有的視角
教育的前沿——知識的前沿
就任紐約大學校長的演說
競爭力:創新的挑戰
佛羅里達大學100周年校慶演講
知識就是力量:德克薩斯大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在中國第二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的演講
2004年畢業典禮演講
生活、學習和贈禮
影響與創新:遍布國內外
為成為世界公民做好準備
——在2006級新生入學典禮上的演講
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的演說
就任華盛頓大學校長的演說
大學如何進行全球化思考與本土化行動?
高等教育公平:一項未完成的議程
就任聖母大學校長的演說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東西的新方法,而是尋找和諧共存的新方式。我們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者們正在發明新型的建設模式,以適應家庭生活和社區生活的變化;所有社會學科的學者都正試圖分析這個日趨複雜的社會的內涵;生物學家、醫學研究者、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則在共同探索並滿足個人在現代工業環境下的需求。
在這些工作進行的同時,高等學府自然也有著自己的作用和責任,因為知識在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有領域中,源源不斷的新思想是社會的生命力所在,變革和運動則是社會達到動態平衡的方式。
但是,學識並非為了“致用”而存在。不需要其他理由,對知識和眼界的追求或許是人類最高尚的冒險。所有的學者都明白,嚴謹的學術研究是人類最為緊張,卻也是回報最高的經歷。若是認為一切都為實用服務,只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貧瘠。人類對太空的征服讓我們感到激動萬分,然而,我們卻並不是因為征服太空的巨大實用價值而激動,而是因為它展示了人類斐然的成就。擴展知識的疆域,只是人類對基於理性的文明所行使的義務之一。
拓展知識領域也是高等學府的主要義務之一。我們必須將技術最大限度地投入到面向大量高技能知識型人才的教育與培訓之中——沒有這些人才,我們的社會機器便無法運轉。但僅是這項將足夠的知識傳播給大眾的任務,也對我們的教育系統提出了挑戰,因為大學系統還有很大潛力等待我們去發掘。
我們如要適應今後發生的巨大變革,則需做出更進一步的努力。我們必須將新知識套用於社會生恬之中,為我們服務。我們還必須面對大量的知識和學問所帶來的問題——這些知識錯綜複雜、多種多樣,簡直無法為其分類。同時,這些知識正讓我們之間產生隔閡:某一專業的專家們說的語言,在其他專業領域的同行們聽來尚且如雲裡霧裡,對門外漢而言,則完全不可理喻。一方面,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一事實;另一方面,則需要盡力克服其間的困難。
名人推薦
高等學府的角色已經從守舊的衛道土轉變成未來的開拓者,在這一轉變中,高等學府需要承擔以下重大任務:創造新知識;培訓人們運用新知識;讓新的矢口識能夠為人們所掌握,從而為人類服務,而非對人類進行奴役;以及幫助人們認識到知識為人所用的價值。
——加州大學第12任校長克拉克·克爾
大學校長在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對大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沒有認清楚大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校長的工作職責,那么他的時間將會很容易在處理大學各個方面突如其來發生的緊急事情中消耗殆盡。
——哈佛大學第25任校長德里克·博克
教師的成就依賴於學生的參與和興趣,沒有學生的參與,科學和研究都不能得到充分發展。如果教師的聽眾即他的學生不肯自願前來聽課,那么教師就必須通過知識的探求把他們吸引過來。只有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充分結合在一起時,科學研究的目標才會朝著最有效的方向發展。
——史丹福大學第9任校長格哈德·卡斯珀
一所研究型大學真正的前提就是:創造知識的人也熱衷於傳播知識,他們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學生不僅要與著書的教授互動,還要參與教授著書的過程,這樣有益於師生的更大進步。
——紐約大學第15任校長 約翰·愛德華·薩克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