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亞

孫東亞

孫東亞,博士,高級工程師,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室主任,中國大壩委員會員,中國水利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青年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學習和培訓經歷

1983年7月- 1987年9月,本科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

1987年9月- 1990年4月,碩士,岩土工程專業,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1991年9月,水利部科研管理培訓班,南京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

1992年2月- 1992年11月,脫產英語培訓,北京林業大學出國人員培訓中心

1998年9月- 2001年12月,在職博士研究生,材料學專業,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方向,武漢工業大學

2003年11月- 2003年12月,防洪減災關鍵技術,Delft大學,荷蘭

2005年5月24日至8月27日,堤防安全評價和護坡設計方面技術培訓,荷蘭交通公共設施和水利部的公路與水管理研究院(DWW)。

工作簡歷

1990年5月-1992年6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研計畫管理處;

1992年6月-2002年4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室;

2002年4月-,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

科研項目

攻關項目

1993-1995,“八五”科技攻關項目(85-208-03-01-03):岩質高邊坡穩定分析方法和軟體系統:滑坡和邊坡岩體工程分類、統計和資料庫軟體水利水電工程邊坡登入技術檔案。

1993-1995,“八五”科技攻關項目(85-208-03-01-03):岩質高邊坡穩定分析方法和軟體系統:滑坡和邊坡岩體工程分類、統計和資料庫軟體,在邊坡穩定評價方法RMR-SMR體系中引入高度修正的建議方法。

1996-1997,參加“小浪底水利樞紐泄水建築物出口二區邊坡加固和穩定分析”

1996-1998,參加“雲南大理徐村水電站邊坡穩定分析和治理方案研究”

1996 –2000.6,負責國家電力公司重點項目“光纖測量在預應力錨索和面板壩工程監測中的套用技術研究

1997.1- 1999.12,參加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小灣右岸邊坡穩定性、支護、監測研究”

1999-2002.12,參加國家經貿委和水利部科技推廣項目“土工合成材料新型井管及過濾器”

2001.12-2002.5,參加蕪湖市水電局橫向項目“蕪湖東梁山崩岸治理試驗工程設計”

2001.12-2002.12,參加“小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壩滲流及穩定性計算”

2001.6-2005.12,參加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防洪減災重點技術問題研究”

2001.3-2004.12,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智慧型錨索系統開發中光纖感測關鍵技術研究”(諮詢專家)

2002-2003.9,參加江西省水利廳項目“江西省棉船洲崩岸治理試驗工程”

2002- 2003,參加科技部社會公益專項資金項目“堤防安全評估與除險加固關鍵技術研究”

2002- 2005.12,負責國家“948”技術引進項目“病險水庫大壩安全診斷及評價系統”(第二負責人)

2002.7-2004.7,參加中國水科院專項“土石壩工程的病險評價和加固決策”

2002.3-2004.3,參加國家電力公司青年促進費項目“土石壩的目標可靠度與風險評價”

2003-2004,參加天津勘測設計院項目“岳城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第二溢洪道三維滲流計算”

2003.3-2003.12,參加中國水科院科研專項“特徵水位下區域堤防工程的結構風險分析”

2003.3-2004.12,參加中國水科院科研專項“崩岸整治新技術設計施工導則編制”

2003-,負責世行長江乾堤加固項目-FDPC分項第1子項“中外堤防設計施工規程規範的比較研究”

2003-,參加世行長江乾堤加固項目-FDPC分項第5子項“管涌機理和防治措施研究”

2003-2005,負責水利部科技推廣項目“河道整治生態水工技術的開發與推廣”(第二負責人)

2003.5-2003.6,參加珠海市水務局項目“珠海市白蕉聯圍東三險段技術諮詢”

2003.7-2003.12,參加珠海市水務局項目“珠海白蕉聯圍達標加固工程燈籠東三險段新技術護岸工程”

2003-2004,負責中國水科院科研專項“土石壩工程病險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2003.10-2004.4,負責中國石化總公司項目“本布圖油田水文風險分析和防洪對策研究技術方案”

2003-2005,參加水利部科技推廣項目“病險水庫隱患探測和除險加固技術推廣”

2004-2005,負責北京市委託項目“北京市山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

2004-2005,參加科技部科技基礎標準研究項目“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標準體系的研究”

2004-2005,參加亞洲開發銀行技援項目“中國洪水管理戰略研究”(防洪工程技術領域的專家)

2004-2006,負責水利部科技推廣項目“生態水工技術成果總結與現場推廣”(第二負責人)

2004-2006,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土地資源減災防護新技術”

2004-2005,參加江西省水利廳委託項目“江西長江幹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防護新技術”

2004-2006,參加水利部科技創新項目“生態水工學關鍵技術研究”

2004-2006,參加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土地資源減災防護新技術”,

2006,參加“鄭州市生態水系概念性規劃(第一和第二期)”,主要完成人

2006-,負責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堤防工程安全評價方法研究”

2006-,負責水利部現代科技創新“河流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河流生態修復導則編制”

2006-,參加水利部重大項目“潰壩洪水與減災防護關鍵技術研究”,子項負責人;

2006-,負責北京市水務局項目“北京市山洪災害防治規劃(第二期)”

參加編寫的著作

(1)董哲仁、孫東亞 著,生態水利工程原理與技術,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將於2007年3月出版

(2)匡尚富、楊繼富、曹文洪、楊光華、孫東亞 主編,中國水利學會首屆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6月

(3)“庫克紀念文集-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一書“壩基處理”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原型觀測”兩章的譯者,湖北省內部圖書準印證[2002]鄂宜圖內字第2號,2002年5月

(4)孫東亞著,光纖智慧型材料、器件與智慧型錨索結構系統的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11月

(5)張俊芝、何習平、桂發亮、孫東亞 主編,水利水電工程理論研究與技術套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6)孫東亞,土石壩內混凝土防滲體的彈塑性應力變形分析,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碩士論文,1990年4月,

部分科技論文

(1)孫東亞,陳祖煜,杜伯輝,曹永成,邊坡穩定評價方法RMR-SMR體系及其修正,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7,16(4):297-304

(2)程家琪,孫東亞等,光纖測量技術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套用,第二屆中國岩土工程發展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

(3)孫東亞,陳祖煜、徐千軍、高廣淳、廖忠剛,對抗滑樁埋深設計方法的探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1997年

(4)孫東亞,姜德生,代珩,混凝土裂縫光纖感測器的試驗,水力發電學報,1999,第4期。

(5)孫東亞,姜德生,王立新,梁磊,光纖陀螺用於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面板撓度測量的試驗研究,水利學報,2000,第4期。

(6)孫東亞,Markus Aufleger, 光纖溫度測量技術及其在土石壩滲漏監測中的套用,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0年10月。

(7)丁留謙,孫東亞,張金接,堤防除險加固技術進展,2001防洪抗旱減災論文選集,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2001。

(8)張金接,丁留謙,孫東亞,堤防除險加固中的幾個問題,2001防洪抗旱減災論文選集,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2001。

(9)彭一江,王興珍,孫東亞,基於非連續變形模型的高岩質邊坡穩定分析,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20(增2):1551-1554

(10)孫東亞,彭一江,王興珍,DDA數值方法在岩質邊坡傾倒破壞分析中的套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21(1):39-42

(11)陸峰,孫東亞,套用神經網路方法確定岩石邊坡安全係數,水利學報,2002年第4期。

(12)孫東亞,用於混凝土面板裂縫及滲漏監測的分散式光纖感測系統,中國水科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2年。

(13)丁留謙,孫東亞,堤防工程建設中幾個關鍵研究課題,水利發展戰略,2002年,第2作者

(14)馮吉利、孫東亞等,邊坡及擋土牆變形局部化分析,水利學報,2004年12月

(15)董哲仁 李文奇 孫東亞,中國的河流生態修復進展, 第19屆中日河工壩工會議論文集,2004年9月

(16)董哲仁,孫東亞,關於在堤防工程規範中增加生態技術內容的建議,水利水電技術,2005年第3期

(17)孫東亞,趙進勇 董哲仁,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態修復,水利水電技術,2005年第5期

(18)解家畢,孫東亞,事件樹法原理及其在堤壩風險分析中的套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6 Vol.4 No.2 P.133-137

(19)孫東亞 趙進勇 董哲仁,孫東亞,趙進勇,董哲仁,河流生態修復工程的評估準則,中國水利,2006-4-30

(20)董哲仁 孫東亞 趙進勇,水庫多目標生態調度,水利水電技術,2007年第1期

(21)孫東亞、董哲仁、許明華、朱晨東、趙進勇,河流生態修復技術和實踐,水利水電技術,第37卷,2006年第12期

(22)趙進勇、孫東亞、董哲仁,河流地貌多樣性修複方法 ,水利水電技術,第39卷,2007年第2期

(23)孫東亞、董哲仁、趙進勇,河流生態修復的適應性管理方法,水利水電技術,第39卷,2007年第2期

(24)Sun Dongya, Chen Zuyu, He Chuanyong, A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slope failure assessment,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ydropower’96, Oct.28-Nov.2,1996, Beijing, China

(25)Jiang Desheng, Sun Dongya, Liang Lei,Wang Lixin, New approach for structure deflection measurement by using fiber optic gyro,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 System, Oct.22-26,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1999

(26)Sun Dongya, Jiang Desheng, Wang Lixin, The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 sensor for concrete crack detec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 System, Oct.22-26,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1999

(27)Jiang Desheng, Sun Dongya, Liang Lei, Slab deflect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s based on fiber optic gyro, in International Conderences on Sensor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ICSC 2000), Desheng Jiang, Anbo Wang, Editors, Proceedings of SPIE Vol.4077, 2000

(28)Liang Lei, Jiang Desheng, Sun Dongya,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ology in anchor monitoring, in International Conderences on Sensor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ICSC 2000), Desheng Jiang, Anbo Wang, Editors, Proceedings of SPIE Vol.4077, 2000

(29)Liang Lei, Wang Lixin, Jiang Desheng, Sun Dongya, Novel optic fiber micro-bend sensors for smart structures, in International Conderences on Sensor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ICSC 2000), Desheng Jiang, Anbo Wang, Editors, Proceedings of SPIE Vol.4077, 2000

(30)Dongya Sun, Application Of Fiber Optical Sensor Technology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Flood Defence’s 2002, Beijing, August, 2002.

(31)Jinying Zhao, Dongya Sun & Yongjiang Hua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a demonstration project for riverbank collapse treatment,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ood Defence, The Netherlands, Nijmegen, 20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