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清朝時屬十六都一圖、十八都一至三圖、十九都一至三圖。民國初期屬第三區、第四區。解放初期屬第五區。1953年建大陽鄉,1985年人民公社化時屬紅旗公社,1961年公社劃小時為孫村公社,1964年屬孫村公社的厚儒‘石井、東川大隊和版書公社的模範大隊設碧雲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時為孫村鄉和碧雲鄉,1992年碧雲鄉(模範村併入版書鄉)與孫村鄉合併為孫村鎮。
1997年,面積39.4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大陽東村、大陽西村、銀定莊、付村、下閘、米家堤、東後營、中陽、南孫村、西孫村、王辛莊、張辛莊、大堤口、戎官營、蘭辛莊、何辛莊、郭辛莊、大侯村、北孫村、小侯村20個行政村;
1998年底,撤銷大陽鄉,將所轄的大陽西、大陽東、中陽、中陽、下閘4個村劃歸南市區楊莊鄉;米家堤、蘭辛莊、何辛莊、銀定莊、東後營、傅村6個村劃歸北市區東金莊鄉。其餘的南孫村、王辛莊、張辛莊、大堤口、戒官營、郭辛莊、大侯村、西孫村、北孫村、小侯村10個村劃歸新設立的孫村鎮。
1999年區劃新建制鄉,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下轄 7個行政村,總人口17800人。
2008年,轄新建、玉溪、玉屏、孫村、合慶、碧雲6個村民委員會,124個村民組,總人口10403人。
2004年,全鎮轄玉溪、新建、玉屏、孫村、合慶、碧雲6個村,116個村民組,10293人。[1]
行政區劃
經2004年村級區域規模調整後,全鎮轄玉溪、新建、玉屏、孫村、合慶、碧雲6個村,116個村民組,10293人。
地理環境
孫村鎮位於旌德縣西部。全境呈南北走向,南部和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低丘和平畈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玉溪河縱貫全鄉,匯納馬家溪、東川河、新建河、德山里河四條支流之水流入三溪注入徽水。
自然資源
政府確立了以養殖業為主導產業,以設施農業為主攻方向的農業結構調整新思路,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發展。農業上主要以高產優質小麥、水稻品種為主。
該鎮野生資源十分豐富,還有很大開發空間現將該鎮優勢資源介紹如下:[2]
一、苧麻:它是該鎮傳統經濟作物,有多年種植歷史,現種植面積已達3000餘畝,可年產乾麻500餘噸。優
質品種“旌德青”、“湘薴2號”具有色澤亮麗、纖維指數高等特點,是麻紡業不可多得的原料,該鎮已形成多個成片規模苧麻種植園區。
二、西瓜:該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特有的黃紅壤土地和長年
積累的西瓜種植經驗,使該鎮西瓜因瓜大、瓤紅、汁多、味甜而遠近聞名,該鎮還從宿州無籽西瓜研究所學得無籽西瓜種植技術並大力推廣,現年種植西瓜面積達千餘畝,年產西瓜2500餘噸。
三、花崗石:該鎮花崗石儲量豐富,是全縣儲量最多的一個鄉鎮。大部分花崗石埋藏在地表,易開採,品質
優。現有全縣最大的石材開採企業亞宇石材有限公司落戶孫村,帶動著全鎮經濟迅速發展。
四、“三線”遺留資產:該鎮是全縣“小三線”建設資產最多的一個鄉鎮.雖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利用,廠房和住房的利用率還不到一半,尚有幾萬平方米的閒置廠房可以利用.
礦產資源豐富,尤以花崗岩石英石、砩石、偏矽酸優質礦泉水著名;森林覆蓋率60%以上。[2]
人口民族
經2004年村級區域規模調整後,人口10293人。
經濟概況
孫村鎮立足產業優勢,發展區域特色經濟。
1999年,耕地面積1301公頃,人均收入8500元。
2000年底,糧食產量達8537噸,瓜菜產量達26814噸。全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8367.4萬元,農業總產值達11946.4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103元。
截止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298萬元,糧食總產13946噸,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058.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億元。[2]
風景名勝
距江村風景區12公里,距黃山風景區40餘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