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明春,博道投資高級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
此前,孫明春擔任雷曼兄弟公司亞洲經濟學家,主管中國經濟研究。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博士,主修經濟與金融學。曾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從事匯率研究及外匯政策分析達六年之久,還曾就職於美國資本第一公司,擔任負責消費者信貸高級策略分析師。
孫明春於2008年10月加入野村擔任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此前,他曾擔任雷曼兄弟中國區高級經濟學家,就職於國家外匯管理局。全球投資銀行野村2009年10月12日宣布,任命其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為中國股票研究主管。野村證券為最大的亞洲投行之一,設立這一新的職位旨在帶動其在中國的股票研究業務的發展。
2010年11月,大和資本宣布委任孫明春擔任其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此前市場傳聞,他將跳槽至一家中國大陸金融機構的投行分支。大和資本市場香港公司是日本三大券商之一——大和證券集團控股的投資銀行公司。包括孫明春在內,大和資本市場此次共任命了兩位董事總經理、四位高級副總裁,以加強其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的股本證券研究。
2012年5月,大和資本孫明春研究指出,2012年將是中國新一輪金融改革開始的起始年。溫州、前海等地進行的改革,不僅將改善中國金融體系的效率,而且還將為未來幾年內地股市提供持續、積極的催化劑。地方自下而上尋求金融改革,中央監管層也已經在積極著手推進金融改革。他把新金改作為對中國經濟中期樂觀的主要依據,因為他相信,新一輪金融改革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改善企業的資本收益率,釋放制度紅利。金融改革本身,也會成為資本市場的催化劑。
2013年5月,孫明春低調辭去大和資本的職位,加盟剛剛上海博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博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7日拿到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為莫泰山,註冊資本30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實業投資等。博道投資發展模式不同於多數私募機構,除了股票投資外,博道投資正在建立債券投資團隊。“不僅僅是一家做投資的私募,而是要打造成一個財富管理平台。”公開資料顯示,莫泰山曾經擔任交銀施洛德基金公司總經理,2010年9月加盟重陽投資,擔任高級合伙人、總裁。在重陽投資兩年半時間裡,莫泰山與重陽創始人裘國根一起將重陽投資的資產管理規模擴至百億元。
教育背景
2006年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學位,主修經濟和金融學。還獲得史丹福大學經濟工程系統專業的碩士學位,以及復旦大學的經濟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3——1999年間,就職於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
2002——2004年間就職於美國最大的非銀行信用卡公司資本第一公司,任賬戶管理部的高級行銷策略分析師;
2006年7月——2008年9月,任職於雷曼兄弟,任亞洲(不含日本)經濟研究部高級副總裁,高級經濟學家,主管大中華地區的經濟研究。
2008年09月—2011年11月,野村證券 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2008年8月加入野村證券擔任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主管大中國地區經濟研究。野村2009年10月12日宣布,任命其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為中國股票研究主管。野村設立這一新的職位旨在帶動其在中國的股票研究業務的發展。
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 ,大和資本 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大和資本宣布,委任孫明春擔任其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2013年8月—至今,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
研究領域
巨觀經濟, 貨幣政策,企業戰略和經濟管理
獲得榮譽
1997——1998年度中國金融學會年度優秀金融論文一等獎;
1997年獲“第九屆太平洋盆地國家、地區財政金融會議優秀論文一等獎(1名)”(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美國羅德島大學等合辦)。
2009年榮獲“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中國分析師殊榮。
學術成果
著作
1. Weaving a two-sided Network: Winning strategies in network platform competition. VDM Verlag Dr. Muller, Saarbrucken, Germany, 2007.
2. Will the RMB Devalue? China Commerce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China, April 1998.
論文
在國外期刊上的論文
1. “Resource Accumulation and Strategic Alternatives in Two-Sided Markets.” (Co-author: Edison Tse) Forthcoming, at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2. “Sustainable Growth of Payment Card Networks: A Two-Sided Market Approach.” (Co-author: Edison Ts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ies, Vol. 24(2), 2007.
3. “When Does the Winner Take All in Two-Sided Markets?” (Co-author: Edison Tse) 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Vol. 6(1), March 2007.
4. “The Diffusion of Compet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author: Edison Tse) In K. Mark Weaver (E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y-fif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CD), ISSN 1543-8643, 2006.
5. “Policies for Protection.” Harvard China Review, Harvard China Forum & the Cambridge China Institute, Cambridge, USA, Spring, 1999.
在國內期刊上的論文
1. “Dilemmas in the PBC's Monetary Policy.”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Finance Association, Beijing, January. 2008.
2.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World Economy,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May 1998.
3.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Establishing a New Mechanism for China's Credit Market.” (Co-author: Liu Ming) Compar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Beijing, Jan. 1998.
4. “Exchange Rate, Interest Rate and Arbitrage: A Case Study in China.” (Co-author: Ping Zhang) Financial Studies, Chinese Society of Finance and Banking, Beijing, August 1997.
5. “How to Cope with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Finance Association, Beijing, Feb. 1997.
6.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Control over Arbitrage Capital.” (Co-author: Zhang Ping) China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Beijing, No.1, 1997.
7. “Establish a Monitoring Network and Forecasting System for RMB Exchange Rate.” (Co-author: Xuesheng Liu) The People's Daily, Beijing, Nov.17, 1995.
8.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enminbi (RMB) Exchange Rate and the Cost of Exports: A revisit.”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Institute of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August, 1995.
9. “The Change of Nominal and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of RMB in 1994.” China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Beijing, No.4, 1995.
10. “Improving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Co-author: Xu Jiandong) China Forex Market, 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ing System, Shanghai, April 1995.
11. “On the Behavior of Evading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Co-author: Ping Zhang) Economic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No. 3, 1995.
12. “RMB Exchange Rate Outlook.” (Co-author: Xu Jiandong)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Finance Association, Beijing, March. 1995.
13. “Exchange Rate Policy of RMB and the Concerned Policy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Worl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No. 2, 1995.
14. “Toward a Rational RMB Exchange Rat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Jan. 1995.
15. “Policy Coordination with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China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Beijing, No.1, 1995.
16. “Choices for a Managed-Floating System of RMB.”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Finance Association, Beijing, Dec. 1994.
17.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of Foreign Futures Market.” (Co-author: Zhang Ping) Reform and Theorie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University, Beijing, Sept. 1994.
18. “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Reform of Exchange Control System on the Monetary Policies in China.” Jing Ji Yan Jiu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August, 1994.
19. “Foreign Exchange Risks Faced by Trade Companies under the New Foreign Exchange Regime.”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Study,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MOFTEC), Beijing, July, 1994.
20. “Adjustment of High-Powered Money under the New Foreign Exchange Regime.” International Finance Herald, International Finance Society of South China, Guangzhou, No.5, 1994.
21. “An Analysis for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 China.” (Co-author: Liu Ming)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No.3, 1994.
22. “The Development of APEC and the Change of US Economic Strateg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Co-author: Ping Zhang) Asia-Pacific Economic Review,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Economic Studies,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uzhou, No. 2, 1994.
23. “A Study on RMB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A. Thesis) Financial Studies, Chinese Society of Finance and Banking, Beijing, Nov. 1993.
有關研究
2010年6月1日,野村國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由於政策調控而造成的經濟增速回落風險,與08-09年間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急速放快取在本質的區別,所以,市場不必擔心2010年的中國經濟會像2008年那么糟糕。另外,目前無論是地產緊縮政策還是貨幣緊縮政策,都仍有繼續操作的餘地,所以在孫明春看來,這些政策逆風不太可能會在6月份之前完全出盡消退。
前一段時間,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以及擔心歐洲財政危機蔓延等因素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表示擔憂中國經濟會像2008年那樣急劇放緩。就此,孫明春分析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從目前可知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局勢都不像2008年時那么糟糕。
他分析稱,首先,國內情況比較穩定。在連續7 個季度的去庫存化後,目前留存的庫存空間已很小,去庫存化對於GDP的波動影響相應減弱。所以,只要2010年的最終需求增長仍然強勁,實際GDP增速就不可能會再次出現2009年一季度GDP6.1%的這一水平。其次,歐債危機爆發對於中國經濟所產生的實際影響遠不及2008-2009年全球衰退的衝擊大,本次危機影響甚深區域目前看來只局限於歐洲,歐洲對於中國出口的影響比例大概在20%上下,而全球衰退的那段時間內不僅是歐洲,美國、日本和多數發達經濟體都處在困境中,中國出口市場陷入衰退的比例在50%以上。所以,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今年即便歐元區出現2009年那樣的經濟衰退,中國的出口也不會再現去年的跌幅。
但是,針對政策調控方面,孫明春預測,未來幾個月中,所謂的“政策逆風”極有可能會讓穩固的經濟基本面蒙上陰雲。前一段時間由於經濟穩步復甦而且通脹壓力增強,決策者推出了一系列的緊縮措施。例如,央行自12月份以來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150基點並重新實施了貸款額度措施;而針對火爆的房地產市場,中央政府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其中包括顯著提高第二套房或第三套房的首付比例以及最低抵押貸款利率;增加土地和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供應等政策。監管層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歷史罕見,但繼續操作的餘地仍然存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還未啟動加息周期;地產政策方面,各個地方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還未公布完畢;也就是說這兩部分政策對於市場利空影響還未完全出盡。在孫明春看來,這些“政策逆風”在6月份前完結的可能性不大。
總結分析上述內外因素之後,孫明春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在沒有緊縮公共投資的前提之下,大幅緊縮信貸,如此下去 中國經濟低通脹型的增長模式就極有可能會發生改變,進而使得明年的CPI 通脹高於預期,給央行帶來更大的緊縮壓力,讓經濟發展更加失衡。
相關言論
中國或面臨嚴重融資危機
台北時間1月8日早上訊息,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表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與銀行貸款規模存在巨大落差,相關領域亟待改革,否則未來中國市場或面臨嚴重的融資危機。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在過去10年間翻了9倍,達到45萬億元;與此同時,銀行貸款規模的增長僅翻了4倍,達到10萬億元。”孫明春指出:“近幾年,中國過度投資的現狀將刺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膨脹,以銀行貸款為主導的融資體系在未來將愈發難以為繼。”
孫明春博士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舉辦的“2014年中國經濟展望”論壇上發表上述言論的。他認為,新型融資方法亟待引進中國市場,潛在的融資危機將刺激中國對影子銀行、信託公司和理財產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