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孫奐侖,字藥墀,號庸齋。光緒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7年1月22日)生於直隸(河北省)玉田縣孫家圈村(現屬潮洛窩鄉)。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孫隨之赴台。1958年,孫奐侖病逝於台灣,終年71歲。
孫奐侖遺作有《庸齋詩集》,1960年其後人在美國洛杉磯出版。遺留下來的其他著作,目前國內尚能見到的有《河北省民政廳半年工作摘要》、《河北省二年來任用縣長之經過》、《河北省民政紀要》、《河北省民政統計》等。
孫奐侖頗善書法,他曾摩學清代書法大家何紹基的書法,又曾得到譚延閭的指點。他還求教於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寶熙。由於他廣為學習,刻苦練習,書法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雄渾古樸、秀潤瀟灑的風格,作品名滿三晉,受到各界的喜愛,有的被刊印成冊,有的被摹刻入石。
孫奐侖書法
簡要年譜
光緒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7年1月22日)生於直隸(河北省)玉田縣孫家圈村(現屬潮洛窩鄉)。幼年好學,聰穎過人。他曾步行到寧河縣拜曾侍讀清大阿哥的高太傅為師。高對他的聰慧機敏非常賞識,但又覺得為人不宜太露鋒芒,因此給他起一個號“要痴”。為牢記老師的教誨,孫奐侖以此為字,諧音改為“藥痴”或“藥墀”。
1902年,孫奐侖應縣試入泮(即考中秀才),就學於廣平書院。成年後,他隻身到山西平遙縣衙游幕,當師爺。當時平遙知縣是光裕如,他是滿族貴族後裔,又是清流黨人,一向視幕友為上賓。對孫奐侖很器重。此時,孫與幕中的何毓華、朱成禮三人過從甚密,遂成知已,結拜為盟兄弟。不久鄉試開考,何毓華資助孫投考,於1909年考中拔貢。又經朝考,分發到學部(即教育部)任書記官。
1911年,各省咨議局在北京開聯合會,孫奐侖以學部主事身份參與其事,結識了湖南咨議局議長譚延閭先生,二人在北京宣武門南之松筠庵朝夕相聚,十分融洽。據孫奐侖自述,他的書法入門就是得益於譚先生的指教。
1912年,孫奐侖應直隸省當局邀請,出任設在天津的北洋鐵工廠總辦。北洋鐵工廠是清末周學熙先生創辦的。雖規模不大,但在當時天津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官辦企業。未幾,調任樂亭縣縣知事(縣長),其間,與該縣大黑坨的李大釗有過交往。
1914年,孫奐侖調任山西,署洪洞縣縣知事。在此期間,他主持續修了《洪洞縣誌》。該志由舉人韓垌(洪洞縣人,清舉人,歷任縣、府訓導等)編纂,全書共十八卷,卷首為孫奐侖撰《續修洪洞縣誌序》。是志乃民國方誌之佳構,其體例雖大致仿光緒舊稿,亦參用民國之新例。圖分總圖、附城郭圖、四鄉分圖、古蹟和名人圖,採用新繪技術,運用經緯度、圖例、比例尺。志書內容增進不少新事物,如建置志記光緒新政所設郵政,武備志記警察,學校志記高國小校、國民學校等,史料價值甚高。此志於民國六年(1917)鉛印付梓,當時即得好評。北洋政府內務部贊其“考據尚屬精詳,體例亦稱完善足征。”孫在洪洞縣5年,還編著了《洪洞水利志補》二卷,修繕了不少名勝古蹟,為地方辦了不少好事。
民國七年(1918),山西督軍閻錫山發現孫奐侖頗有才幹,將其調到陽曲縣(太原舊治)任縣知事。在任6年(至1924年)他整飭吏治,積極推行閻錫山的“山西六政”,政績十分顯著:
l、創建學校:五四運動後,在孫奐侖倡導下,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山西籍學生和山西大學教授,募集資金,先後創辦起新民中學、并州中學、平民中學、三晉中學等若干所學校。到民國十四年(1925),陽曲境內共有中學11所。
2、建汽車站:民國十年(1921)十月孫奐侖主持創辦商營公記汽車行。在縣城橋頭街(即現在太原汽車站處)建起汽車站。首條運營線路是陽曲縣城(太原)——太谷,客運、貨運兼營,這為後來太原的汽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3、舉辦運動會:民國八年(1919),在他的組織領導下,舉行了山西省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學生運動會,聯合31所學校共481人參加,地點在山西大學校內(侯家巷)操場。
另外,他還大力推行植樹運動,把陽曲縣搞得一片生機。
孫奐侖在洪洞、陽曲兩縣的政績,深受閻錫山的讚許,遂於1921年升任他為山西省冀寧道尹。此後,孫成為山西政界的要員。1927年,閻錫山回響北伐,將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孫奐侖被任命為總部政務處長,並隨軍入冀。
北伐戰爭後期,蔣、馮、閻、桂四大新軍閥,圍繞河北、平津地區,展開了一系列的角逐。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多系南方人,對北方軍政情況不熟。特別是濟南“五·三”慘案後,蔣對北方局勢頗感頭痛。於是,他決定將這塊地方交給閻錫山。
閻錫山為了鞏固在這塊地盤的統治,將河北省劃為7個區,各長官均由晉軍將領充任,將其晉軍主力分駐河北各地。
1928年6月20日,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北京市改為北平市。閻錫山令商震迅速組織河北省政府。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舊督署成立,在中央特派員周震麟監督下,省政府各委員宣誓就職,其主要成員是:河北省政府委員兼主席商震,委員兼民政廳長孫奐侖,委員兼財政廳長李鴻文,委員兼建設廳長溫壽泉,委員兼教育廳長沈尹默。其餘委員還有李竟容、馬冼繁、丁春膏、朱綬光、段宗林、王宣等。
河北省政府成立後,省會定在北平。1928年10月,省府各處廳移往北平辦公。
河北省地處中原腹地,為北方重要省份。北伐結束後,民政問題首當其衝。1928年7月20日,河北省民政廳正式成立。民政廳在各廳中居首位,地位之顯要,猶如清朝之蕃司。當時民政廳設在北平市鼓樓大街舊京兆尹公署。
當時的河北省政府民政廳,實際是全省政務的執行機構,遠非後來民政廳之概念。
孫奐侖受命組織民政廳之前,曾派專員到內政部請示,又到江蘇、河南、山東等省徵集有關法令公報等資料,然後參考中央法令及各省成規,制定了施政大綱17條,於就職後之次日提交省政府委員會,議決後執行。
河北省民政廳設四科及秘書處、村政研究會、黨義研究會。第一、二、三、四科各設科長1人;另設秘書3人,其中1人為主任秘書,輔佐廳長處理文書。各研究會各設會長1人。全廳職員60餘人。北伐後的民政廳管轄範圍大,職能事務多,總攬人事、公安、衛生、宗教、社會、稅務、土地、選舉、救濟、禁菸等方面的行政事務。
由於孫奐侖受命民政廳長之前,曾長期從事地方行政,經驗豐富。就任廳長後,就將“山西六政”即清鄉編村、調查戶口、考試官吏、厲行禁菸、剪髮放足、籌辦救濟,在河北省大力推行。孫的施政措施主要是:
1、整頓吏治,任用官吏。北伐以前的河北省,是北洋軍閥盤據之地,吏治溷濁,法紀掃地,不少地方官吏多以武夫充數,至於利用關係相互攀附者,更是俯拾皆是。孫奐侖對此感受頗深。認為廳內廳外,都應以人才主義為前提,不扭轉省內吏治的混亂局面,其他無從談起。
為了慎選人才,他不拘親疏,唯才是舉。當時民政廳內所選各人,均有所長。秘書蘇少衡,師範大學畢業,才華橫溢;秘書朱成禮,曾任吳佩孚的機要秘書,鄭縣縣知事,文筆頗佳;科長何毓華,於水利頗有研究,曾因治理汾河水患有功而受嘉獎;田克書,北洋法政學堂高才生。其他人員,也多是儕輩之中的佼佼者。在縣長的選擇上,他也注意任用各方英傑。
孫奐侖不僅慧眼識人,而且獎懲有方。他對辦事不力和人地不宜的官吏一是申誡,一是記過。對查實不識的縣長予以調省撤換。至於才具平庸尚知奮勉者,他暫時留用,以期自勵;對於成績優秀者,他向省政府委員會推薦,並建議加委,同時民政廳也給予記功嘉獎,甚至提俸鼓勵。
為了監督地方官吏,孫經常派員視察各縣。他把全省劃為14個區,委任視察主任1人,臨時視察員14人。要求切實調查,不容有徇私掩飾或過情獎譽現象發生。
經過孫奐侖的努力,河北的吏治大為改觀,對穩定北方局勢起了重要作用。
2、制定法規,改組機構。他首先制定出本省《縣長任用條例》、《縣長考試條例》、《河北省縣長考試委員會條例》、《縣長薦舉章程》等法規。隨後,又提出婀北省公安局組織條例》、《河北省禁菸條例》等條例。這些法規條例經省政府委員會議決通過,形成法規制度。
孫奐侖還把全省各縣分為三等,並依此將縣缺分為調委、酌委、輪委三種。一等縣23個,是幹練之員所任之缺,由民政廳從現任縣長中遴選,提請調委;二等縣34個,縣缺由民政廳從省政府各處科長、秘書、現任縣長以及倭委人員中遴選,提請加委;三等縣73個,是輪委之缺,由民政廳從資歷較淺或初任縣長中依名次之先後輪委。
孫奐侖根據《縣長考試條例》,提議成立了河北省縣長考試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呂復任委員長,省政府各廳廳長及省府委員為當然委員。按照《縣長任用條例》,所有考取縣長有應受訓練之規定,除第一屆縣長外,其餘一律送河北省訓政學院接受訓練,然後再註冊委用。孫奐侖在二年半的任期內,考取縣長124人,考取公安局長140人,考取佐治人員177人,考取建設局長47人,考取經政人員97人。
孫奐侖對政府中不合規制之機構進行了改組。他首先對各縣警察機構加以改造:全省所有警察廳、局、處,一律改稱公安局;為求整齊劃一,將全省公安局劃為三等:一等局37縣,二等局69縣,三等局21縣;同時設定直轄於民政廳的公安局和水上公安局。這兩類屬特種公安局,局長為薦任職,不受縣政府監督;普通公安局為委任職,須受縣政府監督指揮。
孫奐侖又對警備隊進行了整頓。他認為“警察以保護為目的,以干涉為手段”,職責至為重要。軍閥時代,政令分歧,警察團體名目繁多,而且責任不清。尤其警察多由招募而來,素質低劣。許多地方警備隊,多由當地豪紳把持商情,縣長不能指揮。鑒於此,孫提出全省警察、警備隊、保衛團必須統一建制,統一指揮,所有警察輪流訓練,警察長官必須經考試合格方可任命。並實行考詢公安局長制度。
孫奐侖依照“山西六政”籌辦各縣村政,制定村制總綱,實行區、村、里、閭、鄰組織制度。他在任其間,還普查了全省戶口,查明:全省人口為28411548人,以2900餘萬人作為約數進行公布。
3、賑災濟危,興利除弊。孫奐侖在社會救濟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下令整頓全省義倉,普查各縣義倉儲糧情況,督飭各縣實行冬賑,並根據本省情況覆勘災歉、蠲緩錢糧。孫還創辦了救濟院,先後籌措款項767400元,用於施放急賑。
在禁菸方面,孫奐侖決心根治無法禁止之煙苗,添設了興隆縣治,以便加強管理。他禁菸先從官吏開始,命令在職司員每人必須寫好確不吸鴉片煙之甘結,然後由內務部門歸結交民政廳審查備案。對於不聽命令者,明令罰款幾十元至千元。通過他的大力推行,河北省的禁菸大有成效。
孫奐侖對剪辮放足大力提倡,他根據《禁止男子蓄髮,女子纏足條例》,派出男女檢查員,對各地實行檢查,並把蓄髮纏足的害處編成白話文布告。在他任職的兩年多時間,河北省共剪髮114萬人,放足349萬人,基本革除了此項陋習。
孫奐侖還與北平、天津兩特別市,就省、市界限進行了交涉,並重新勘定了界線。這些界線一部分至今仍然沿用。
總之,孫奐侖在任河北省民政廳長期間,政績卓然,受到上級和各地民眾的讚譽。
1932年,閻錫山出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孫奐侖被任命為綏署參議官。在返回山西後,他以山西省政府委員兼任山西省民政廳長。
抗戰以後,閻錫山的晉系集團發生分裂,不少要員脫離山西另謀出路,如晉軍高級將領商震等。時任太原綏署秘書長的賈景德也脫離晉系,到國民黨南京政府銓敘部任部長。孫奐侖與商震一向投契,曾結為異姓兄弟,與賈景德關係融洽,相交甚厚,遂也脫離山西到銓敘部任參事(秘書長)之職。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政府遷往台灣,孫隨之赴台。1958年,孫奐侖病逝於台灣,終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