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1922年6月22日,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登永豐艦,堅持鬥爭。8月9日,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去上海,陳炯明占據了廣州。孫中山在上海積極組織力量反擊。一方面派員與駐廣西的滇、桂軍聯絡(當時陳炯明亦積極爭取滇、桂軍,給了桂軍劉震寰很多援助)。陳炯明將兵力重點布防在東部,滇、桂軍順利地於1923年1月16日收復了廣州。2月21日,孫中山由上海返回廣州。孫中山綜合各種因素,並未恢復總統府,而設立了大元帥府。
這樣做有利於與秦系、皖系合作,實行大元帥一長制也有利於軍事指揮。
本書根據當年檔案資料、當事人的回憶和年譜及報刊記載編纂的《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旨在為學習和研究這段歷史的人們提供一些基本史實。
編輯推薦
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的迅速勝利和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證明了孫中山實行革命三大政策的正確性。孫中山晚年依靠滇、桂軍討伐陳炯明的這段歷史是他一生中教訓極為深刻的歷史,也是推動他決心加速實施三大革命政策的原因。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是國共合作的第一個積極成果。“兩次東征”也是國共兩黨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因此,學習和研究這段歷史,對於理解中國近代革命史的一些基本問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孫大元帥東征紀事
孫中山組織東西兩路討賊軍,收復廣州
孫中山返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直系軍閥策動沈鴻英叛變
陳炯明部退踞東江,孫中山九次親赴東江指揮討伐陳炯明
陳炯明組織反攻,奪回馬鞍、飛鵝嶺、博羅、石龍等處,進逼廣州
孫中山主持廣州保衛戰,陳炯明敗退東江
孫中山調整部署,以湘滇豫桂軍擔任東江作戰,粵軍調防南路(駐江門)
直奉戰爭爆發孫中山統率大軍進駐韶關舉行北伐發布從東江撤兵命令
馮玉祥發動首都革命,孫中山應邀北上,商議國家大事
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
陳炯明在英帝、商團、直系支持下,企圖進攻廣州
廣州大本營部署第一次東征
東征軍右路迭克淡水、平山、海陸豐、汕頭、潮安區
林虎部企圖斷東征軍後路,東征軍以少擊眾,取得棉湖戰役的勝利
東征軍迭克梅州地區的五華、興寧、梅縣區,陳炯明殘部退入閩贛
東征軍回師平定滇桂軍叛亂,陳炯明再度盤踞東江
國民政府部署第二次東征
東征軍攻克惠州之戰
陳炯明發動南路攻勢東征軍一部回援南路
東征軍與林虎部在華陽、羅經壩、橫流渡的決戰
東征軍克復興寧、梅縣區、汕頭、潮安區,進軍閩南
南征軍掃平南路,渡海攻瓊,戰爭勝利結束
附錄
一、大本營重要會議
二、廖仲愷、陳秋霖重要函件
1.廖仲愷責金章書
2.陳秋霖忠告陳炯明書
3.《新聞報》陳秋霖等人之宣言
三、追悼巴富羅夫將軍(在石龍殉難)
1.俄首任首席顧問 巴富羅夫將軍追悼大會定在23日在東較場隆重舉行
2.追悼巴富羅夫將軍之盛況
3.巴富羅夫將軍之略傳
四、1924年初,新聞界對戰場形勢分析
1.東江陳軍退卻之形勢
2.陳軍退卻之原因
3.聯軍準備攻擊之形勢
4.東江陳軍情形之通報
5.陳軍主和主戰派之爭議
6.聯軍通報前方情形
7.東江戰局之剖解
8.陳軍近況之汕訊林虎返汕頭內幕
9.陳軍之內部解體
五、東征軍文獻
1.黃埔軍校告東江人民書
2.黃埔軍校全體官佐學生士兵告百粵父老兄弟姊妹書
3.東征軍與石龍人民聯歡情形
4.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敬告石龍各界同胞書
5.周恩來在石龍軍民聯歡大會的演說詞
六、陳炯明函、電、談話七則
1.關於最近時局的談話
2.致吳佩孚電
3.在汕頭與各方代表的談話
4.復任粵軍總司令職通電
5.復鄧本殷函
6.致蘇廷有函
7.致鄧承蓀函
七、第一次東征前夕陳炯明部兵力及編制情況
八、1924年《廣州民國日報》有關東莞報導選刊
1.石龍方面
2.莞城、樟木頭、常平方面
3.虎門方面
九、第二次東征日記(從廣州到惠州)
十、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東江陣亡將士題名碑
十一、東征人物
周恩來在兩次東征中的卓越貢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