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像銀幣

簡介

孫中山像銀幣孫中山像銀幣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發起和領導的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在中國持辛亥革命勝利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3月1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財政總長陳錦濤呈文孫中山大總統,提議鑄造採用大總統肖像圖案的紀念幣,待以後鑄造通用銀元時再改花紋式樣。大總統批示“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為“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並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頒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1912年,南京造幣廠鑄造了孫中山先生像開國紀念一元銀幣1000萬枚和二角紀念銀輔幣,後來還鑄造過多種紀念幣。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統治。為了讓世人景仰一代偉人的風采,銘記這位革命先行者的豐功偉績,在民國時期,鑄造發行了鐫有孫中山先生頭像的各種版式的銀幣,在中國貨幣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1925年(民國十四年),孫中山先生為了商談全國和平大局,毅然應邀北上,不想於3月12日在北京逝世。1927年,民國政府在南京鐘山建造了中山陵,並將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從北京移至南京。相傳南京造幣廠為此鑄造了480枚紀念銀幣分贈給護送委員會委員。這種銀幣簡稱為“中山陵墓幣”。

1927年(民國十六年)5月北伐戰爭取得了根本性勝利,國民政府復都南京。6月,南京造幣廠為此開鑄了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俗稱“南京版”。

1927年(民國十六年)國民軍抵滬後,為穩定金融遂又決定繼續籌建上海造幣廠。財政部委派王文柏為上海造幣廠監督,王子松為造幣廠廠長,1928年(民國十七年)1月,又改派唐壽民為廠長。當時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政令漸趨統一,各省的造幣廠先後停辦,銀元、銅元濫鑄現象亦基本停止,整頓貨幣的良好時機終於到來。這年夏天,全國經濟會議及財政會議先後議決廢兩改元案,並決定“上海造幣廠應於最短時間內建成,半年之內,必須開工鼓鑄新銀元,定為國幣”。1928年11月1日財政部派郭標任廠長,國民政府又將上海造幣廠更名中央造幣廠。中央造幣廠對未來新幣進行式樣設計:新幣正面圖案是孫中山先生正面或側面像,背面為三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兩側為“壹圓”兩字。爾後又請奧地利、英國、美國、日本、義大利五國鐫刻七種鋼模。新幣開鑄前,中央造幣廠還曾請杭州造幣廠試製過少量孫中山頭像銀幣樣幣,但未在市場流通。

1929年(民國十八年)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試鑄了孫中山正面像壹圓銀幣。據考證,此銀幣的圖案設計與國民政府要求不符,故幣模未送往中國,沒有在中國鑄造發行此種式樣的銀幣。

1930年(民國十九年)4月17日中央造幣廠建成並開鑄銀幣及銅幣。在落成典禮上,中央造幣廠將該廠鑄制的銀質紀念章分送來賓及新聞記者。紀念章正面為孫中山像,背面鐫一輪金光閃閃的太陽,中間為帆船在乘風破浪前進。寓意為:北伐以後的中國就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中華一統的國家各方面都在前進。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和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民國政府鑄造了14519•5萬枚銀幣,這批銀幣正面鐫孫中山先生像,背面鐫一艘帆船乘風破浪前進,俗稱“船洋”。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中央造幣廠又生產了一批孫中山頭像的銀幣(俗稱民國二十四年船洋),準備送中央銀行發行,然恰逢國民政府公布“法幣政策”,規定全國白銀收歸國有。鑒於此,全國自無再推行銀幣流通之理,故中央銀行便把全部銀幣退回中央造幣廠熔化,這批民國二十四年“船洋”只有少數流入民間。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3月,國民政府為控制金融局面,中央造幣廠又鑄造了一批民國二十三年版的正面鐫孫中山先生像,背面鐫帆船圖案的壹圓銀幣,與部分舊銀幣同時投放市場,以解決市場急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