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峰 教授、研究生導師。男,1945年12月出生,1965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1981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數理部理學碩士。現任職於電子科技大學高能電子學研究所,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兼湘潭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和四川大學兼職教授、紐約科學院成員、美國科學促進聯合會國際成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成員和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的客座成員和國際一級雜誌:物理評論和物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an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評審成員等。1994-1995年在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國際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與訪問,1996年在斯洛伐克科學院和捷克Palack大學工作與訪問,1998年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和義大利國際物理中心工作與訪問。主要業績:1987年和郭柏靈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本非線科學的專著:《孤立子》。1994年由重慶出版社基金資助出版了123.5萬字的學術專著:《非線性量子力學理論》。2001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專著:《孤子物理學》。編寫《高等量子力學》、《量於統計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的進展》等講義。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近220篇論文。96與93和2000年關於非線性量子力學理論和生命系統中的孤立子運動理論與生物能量傳遞的新理論獲國家部委和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有些多次獲省、市科協及學會與學校的優秀論文和著作獎。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學術會議,在會上宣讀和報告論文達70篇。多次承擔國家、省和學校的重點課題。就論文和著作的引用情況而言,被SCI引用和收錄的論文數有100多篇次,1999年度為35篇次,2000年度為36篇次;據我國最權威引文統計部門(CSCD)1998年12月向全國公布的訊息得知,其發表的論文和著作被他人引用的數目在各門學科和眾多學者中,在1997年度為87篇次,在全國排名第七位,但就物理和生物理學科而言排名第一位。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國際材料物理中心的個人論文按P因子總和排名中則為第4位。其主要研究成果是:1.首次在國際上創造性地提出和建立完整的非線性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將現代科學基礎的量子力學從線性領域推廣到非線性領域。2.創造性提出和建立了完整的生物能量傳遞的新理論,在國內外發表五十多篇論文。發表後,在國際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和重視,許多人來信索取論文和發表評論,被人稱之為Pang's理論。評論人員在評論中稱我為:obviously a distinguish authority on Soliton in moleculat crystals。可以估計該理論在生命科學中的重要意義和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3.首次國際上(1985年)提出了超導電子和超流液氦原子是一類特殊孤立子,並論證了超導性和超流性是由於這類孤立於的運動引起的。4.提出和建立了開放的、具有自組織結構的非平衡生命系統的能量、物質和信息相互變化的新的熱力學關係及氫鍵高分子和生物分子系統中質子傳遞的新理論和生物光子發射的理論。5.創造性提出和揭示了紅外和微波的熱和非熱生物效應的機理和特徵以及磁化水的機理。6.創造性提出和建立了具有重要意義強耦合電一聲子系統的新的狀態函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