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作者:海德格爾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副標題:實際性的解釋學
原作名:Ontologie. Hermeneutik der Faktizität
譯者:何衛平
出版年:2009-6-1
頁數:156
定價:35.00元
叢書:當代西方學術經典譯叢
ISBN:9787010078175
內容簡介
《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主要講述了:20世紀末,隨著海德格爾早期著作的陸續編輯出版,引起了西方學術界對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的熱情和興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繼發表出來,推動了國際海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爾早期思想中,《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爾1923年夏季學期講座,屬於其弗萊堡早期的思想,後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單行本。海德格爾講授這門課時,時年34歲。
本講座有兩個突出的現象學的解構的例子:一個是從一開始,海德格爾就對“本體論”(存在論)這個概念做了某種“拆解”的工作:既沒有完全拋棄它,又通過回到存在的源始經驗將它同西方傳統形上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區分開來了,這裡面包括對存在本身意義的恢復,儘管這個階段是以作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義為中心。另一個是在講實際性的“此在”這個概念時,海德格爾用了兩節(第4節和第5節)對在西方古希臘和基督教傳統觀念融合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有關人的“僵硬”觀念進行了解構,因為不拆解這種觀念,我們便無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義。
目錄
譯者序
導言
第一節 標題“存在論”
實際性的解釋學
序言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解釋道路
第一章 解釋學
第二節 傳統的解釋學概念
第三節 作為實際性的自身解釋的解釋學
第二章 實際性的觀念和“人”的概念
第四節 《聖經》傳統中的“人”的概念
第五節 人的神學的概念和“理性動物”的概念
第六節 作為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實際性,“今日”
第三章 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七節 歷史意識中的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八節 今日哲學中的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九節 增補:“辯證法”與現象學
第十節 解釋過程的概觀
第四章 有關其對象存在的一種解釋性的分析
第十一節 歷史意識中此在的解釋
第十二節 哲學中此在的解釋
第十三節 解釋學進一步的任務
第二部分 實際性的解釋學的現象學道路
第一章 先行考察:現象與現象學
第四節 關於“現象學”的歷史
第五節 根據其可能性而作為一種研究方式的現象學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第十六節 一種先有的形式顯示
第十七節 誤解
第三章 先有的形成
第十八節 對日常狀態的考察
第十九節 對日常世界的一種錯誤描述
第二十節 根據逗留的與世打交道來描述日常世界
第四章 作為世界的相遇特徵的意蘊
第二十一節 意蘊的分析(第一稿,沒有在課堂上講授)
第二十二節 意蘊的分析(第二稿)
第二十三節 展開狀態
第二十四節 熟悉狀態
第二十五 節不可預計的和比較的東西
第二十六 節世界的遭遇特徵
附錄:插入和增補(所有這些插入頁的標題都是海德格爾給予的)
一、對一種實際性的解釋學的研究(1924年1月1日)(關於第15節、第19—20節)
二、主題(1924年1月1日)(關於第7—13節)
三、來自概述(1924年1月1日)(關於第7—13節,第14—15節)
四、解釋學與辯證法(關於第9節)
五、人的存在(關於第4—5節、第2節、第14節)
六、存在論;人的本性(Naturahominis)(關於第4—5節、第13節)
七、投入(關於第3節,第18頁)
八、實行(關於序言)
九、現象學(關於第9節,第37頁)
十、正義的人(Homoiustus)(關於第4—5節)
十一、論保羅(關於第4—5節)
十二、意指(關於第22節)
德文版編者後記
英文版譯者後記
德—漢術語對照表
漢—德術語對照表
譯後記
叢書信息
當代西方學術經典譯叢 (共15冊), 這套叢書還有 《文本性理論》,《克爾凱郭爾:審美對象的建構》,《社會的經濟》,《美感》,《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