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修訂版)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修訂版)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修訂版) 》,作者張祥龍,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本書討論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古代天道觀的關係,並通過這種討論去揭示一條領會終極問題的古老而又新鮮的思路。作者深刻地到這項工作的艱難乃至危險,因為它涉及到兩種極為不同 諑其關係,其間的跨度之大、漩渦之多,足以使任何現成的對比方法失效,使得絕大多數的對話企圖遊玩膚淺的“格義”功夫。“然而”,就如海德格爾所引荷爾德林的計句所說,“危險所在之處,也生成著解救”。

基本信息

作者張祥龍
ISBN:10位[7108025884]13位[978710802588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07-8-1
定價:¥46.00元

內容提要

本書討論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古代天道觀的關係,並通過這種討論去揭示一條領會終極問題的古老而又新鮮的思路。作者深刻地到這項工作的艱難乃至危險,因為它涉及到兩種極為不同 諑其關係,其間的跨度之大、漩渦之多,足以使任何現成的對比方法失效,使得絕大多數的對話企圖遊玩膚淺的“格義”功夫。“然而”,就如海德格爾所引荷爾德林的計句所說,“危險所在之處,也生成著解救”。這種中西思想對話的迫使我們放棄一切概念型的和現成式的比較研究,而尋求一種更根本的、具有語境和史境構成力的探討方式;而這恰恰與海德格爾及中國天道觀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關於終極問題的對話之所以能有意義的關鍵所在。

編輯推薦

這並非一部純西方哲學著作。它從從海德格爾一直談到中國思想和印度思想,將東西方哲學進行了一番比較。但這番比較,又不在尋章摘句,把海氏著作與東方思想排比並列,找出些人所周知或莫名其妙的異同之處,而是希望進入“相摩相盪、氤氳化醇的對話”。

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年生。1992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已出版《當代西方分析哲學》(與人合作),發表論文“海德格爾的《康德書》”、“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起點”、“胡塞爾、海德格爾與東方哲學”、《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等十幾篇。

目錄

引文出處原書書名縮寫
引言
第一部分海德格爾思想
第一章海德格爾其人及其道緣
一、海德格爾的人生道路
二、海德格爾的道緣
第二章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起點
一、胡塞爾的現象學
二、範疇直觀與“存在”繫辭
三、為什麼“在胡塞爾那裡沒有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海德格爾與古希臘哲學
一、前柏拉圖思想——西方哲學的真正源頭
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三、古希臘哲學衰落的思想原因和語言表現
第四章海德格爾對康德的解釋——先驗想像力和時間純象
一、作為“存在問題引論”的《康德書》
二、《康德書》的基本思路
三、海德格爾解釋康德的特點
四、《康德書》如何打開理解《存在與時間》之門
第五章《存在與時間》(一)
一、《存在與時間》的思想線索——緣在(DASEIN
二、緣在的在世
三、在緣的方式
四、牽掛——緣在的存在
第六章《存在與時間》(二)
一、解釋學的處境
二、朝向死亡存在的存在論含義
三、良知與決斷
四、時間性——牽掛的存在論意義
五、海德格爾時間性的特點
六、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的時間觀
七、對《存在與時間》的總體估價與“時間性的退化現象”
第七章海德格爾的後期思想(一)
一、“轉向”的含義
二、轉向的方式——真理與不真性
三、自身的緣構發生(Ereignis)——存在的真義
四、語言與詩
第八章海德格爾的後期思想(二)
一、技藝(techne)與技術
二、海德格爾的思想方式
第二部分印度與中國古代思想
第九章西方傳統哲學與古代印度思想
一、探討終極問題的三條思想道路
二、西方哲學的“形式”理念與“概念”構架方法
三、古印度正宗思想——直覺體驗的直陳表述
第十章佛家的緣起終極觀與龍樹的中觀
一、佛家與印度正宗的不同表達方式
二、先於龍樹的緣起說
三、龍樹的緣起說與中道義
第十一章中國古代思想的特性
一、天:中國的原初思想境域
二、原本儒家的天道觀
三、墨家思維方式的現成性
第十二章形而上之道還是勢域之道
一、對道的錯解:形而上之理
二、《韓非子》得人勢而未得天勢
三、《孫子兵法》——活在勢域中的道
第十三章老子
一、終極處境中的構成之道
二、誤解“道”的一個原因
三、道任天勢
四、老子的生存關切
五、道是生存的頂極形態
六、小國寡民
第十四章莊子
一、終極形勢不可避免
二、依天勢而得真知
三、氣虛得勢
四、道境與道言,天機與機械
五、真人
六、夢與痴——《紅樓夢》的道境
第三部分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觀的比較
第十五章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的相通之處
一、非現成的識度
二、人間體驗為理解之根
三、終極即構成境域
四、境域本身的訊息
第十六章海德格爾思想與天道觀的區別和對話可能(一)
一、時間觀與歷史觀
二、人格神還是境域之神
三、人的本性與成為“真人”的可能
第十七章海德格爾思想與天道觀的區別和對話可能(二)
一、技藝與現代技術
二、語言與道言
三、海德格爾所理解的“道”
結語
附錄:海德格爾與“道”及東方思想
後記
修訂版附記

書摘

引言節選一
這本書討論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古代天道觀的關係,並通過這種討論去揭示一條領會終極問題的古老而又新鮮的思路。作者深刻地意識到這項工作的艱難乃至危險,因為它涉及到兩種極為不同的思想傳統及其關係,其間的跨度之大、漩渦之多,足以使任何現成的對比方法失效,使得絕大多數的對話企圖流於淺的“格義”功夫。然而,就如海德格爾所引荷爾德林的詩句所說,“危險所在之處,也生成著解救”。這種中西思想對話的困難迫使我們放棄一切概念型的和現成式的比較研究,而尋求一種更根本的,具有語境和史境構成力的探討方式;而這恰恰與海德格爾及中國天道觀的基本思路相通,也是任何關於終極問題的對話之所以能有意義的關鍵所在。
引言節選二
海德格爾思想在形成期受到過原塞爾現象學、特別是其中“構成邊緣域”和“範疇直觀”思路的關鍵啟發,找到了一條能夠不受制於傳統的二元化格局——比如現象與本質、意識與對象、思想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治學思路。不過,由於他精神探求背景(神學解釋學、亞里士多德哲學、中世紀神秘主義、拉斯克的學說等等)所造成的巨大和獨特的思想勢態,他幾乎從一開始就對“現象學”有比胡塞爾更到底的或“解釋學存在論”的看法。對於海德格爾,“人的實際生活體驗”是比直觀意向性更原初的思想起點。這種更深透的現象學觀使他總能走出一條不落傳統窠臼的更本源的第三條道路,通過一個新的視野重新看待和解釋幾乎全部西方哲學史,首先是古希臘前柏拉圖的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當涉及到這些古希臘人講的“存在”問題時,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存在的原義只有在人的原初體驗視野中才能被活生生的領導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