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孔慶燦1982年開始任董莊鄉屈家村村主任,1996年至今任村黨支部書記。1996年上任之初,正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黃金時期,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如何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成了他經常思考的問題。他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次組織黨員幹部民眾外出參觀學習果蔬產品種植新技術,決定依託本地的資源優勢,把草莓設施栽培作為重點產業來抓,帶領農民民眾走上了富裕之路。
編輯本段
人物特寫
孔慶燦耐心做村幹部的思想工作,堅定他們調整土地、堅持發展草莓種植的信心,同時,挨家挨戶的談心,並不厭其煩地利用各種場合,各種途徑宣傳連片種植的好處。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民眾被他的耐心感動了,思想上由反對轉變為配合,促進了土地調整的順利進行,徹底解決了建棚用地問題。為籌集資金,他帶領村幹部,跑銀行,托熟人,拜門子,可謂是想盡了千方百計。民眾被他們的行動打動了,紛紛投親靠友貸款借錢。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籌足了投資用款。為鼓勵村民建大棚發展草莓種植,他與村支兩委成員認真研究,制訂了補助政策,規定每建一個大棚,村集體補400元,提供貼息貸款2000元,竹桿、無滴膜等生產資料全部由村集體統一採購。三是沒技術,缺經驗。由於建棚時沒有考慮太多的技術、管理問題,生產中各種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大棚建設不完善,管理技術跟不上,影響了民眾生產的積極性。為此,他多次向市、鄉農業科技部門請教,與山農大、省蔬菜研究所等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結對子,尋求技術支持。並不惜重金從莒南、天津聘請技術人員,具體指導生產,解決了民眾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就這樣,首批100個大棚終於在1997年秋季落成。屈家村的村民真正開始了草莓種植。
2008年,孔慶燦根據發展形勢,又新發展了高標準的大棚126個。大棚採用了高標準的鋼架結構,每棚都建有管理房,總投資180多萬元。一年中大棚可接茬種植草莓、蔬菜等,充分發揮了大棚的潛力,也改變了過去大田種植草莓的歷史,草莓比往年早上市半個多月,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成為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民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2008年,他又組織部分黨員幹部到萊陽參觀學習草莓栽植新技術。通過合作社運作,對土地進行合理流轉,促進土地向草莓合作組織集中,實現了草莓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草莓產業有了更大更快的發展。2009年,又新發展高標準草莓大棚50個、棚均投入3萬多元,棚均實現純收入8000至10000元。
編輯本段
成就榮譽
孔慶燦多次被曲阜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2000年評為曲阜市鄉村優秀科技人才,2001年評為曲阜市勞動模範;2002年評為曲阜市連片開發組織獎、規範化管理第一名;2004年被濟寧市評為“農村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進個人”;2006年評為濟寧市勞動模範;2007年評為濟寧市農村優秀實用人才、濟寧市農村科普帶頭人、全省農村科普帶頭人;2008年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及濟寧市人大代表;2009年評為山東省科技之星。村集體也先後被曲阜、濟寧兩級市評為五好村黨支部、綜合治理先進村、科普先進村、產業結構調整先進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