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向東

孔向東

孔向東, 1970年出生,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文化局副局長兼鹽湖區蒲劇團團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孔向東《清風亭》演出劇照 孔向東《清風亭》演出劇照

孔向東,男,1972 年生,山西省芮城縣人,現任運城市鹽湖區蒲劇團團長。1986年考入運城地區文化藝術學校,1991年榮獲山西省第四屆教學劇目匯演一等獎,2001年榮獲山西省[走進大戲台]專業組年終總擂主,2005年榮獲山西省戲劇“杏花獎”評比演出第一名,被專家和觀眾敬送藝名“三生紅”。2009年5月奪得中國戲劇梅花獎。

奪梅歷程

5月21日,運城機場管樂齊鳴、鮮花簇擁,沿街巷內鞭炮轟鳴、人聲鼎沸,鹽湖區四大班子、戲迷朋友、廣大市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迎接著名蒲劇演員孔向東奪梅載譽歸來。

第二天,“紀念毛澤東同志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7周年暨第24屆梅花獎山西獲獎演員座談會”在太原隆重舉行,省領導胡蘇平、張平會見了我省三名奪梅演員,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田桂蘭等眾多名家共慶奪梅,並對孔向東取得如此好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第二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於5月18日在杭州市揭曉,孔向東以大型歷史古裝悲劇《清風亭》的出色唱腔和完美表演,經過層層激烈角逐,以第三名的優秀成績問鼎梅花,這是運城市戲劇界摘取的第六朵“梅花”,是獲得本次戲劇梅花獎演員中唯一的縣級劇團演員。

蒲情新韻盪河東

蒲劇是中國戲劇的源頭,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關漢卿誕生於運城鹽湖解州,他創作的《竇娥冤》聞名遐邇、源遠流長。古老的蒲劇是河東梆子戲的鼻祖,她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長於抒發慷慨之情,仿佛黃河艄公、縴夫號子的恢宏氣勢,那行雲流水般大氣磅礴的唱腔,疾風暴雨般激越昂揚的伴奏,爆發力、衝擊力和震撼力激盪著當地的百姓,人們閒暇之餘喊兩句盪氣迴腸的蒲劇,都是一種極大享樂和享受。孔向東便是在這種藝術生態質樸而濃烈的土地上悄然成長的。

1972年,孔向東出生於運城市芮城縣山區一個普通農家,兒時的他天賦聰穎,酷愛蒲劇,加之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一種異乎尋常的悟性,他對蒲劇的痴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他們村古樹上的大喇叭,天天播放王天明的《空城計》,小向東太入迷了,他用棗木削成木梆,打著節拍邊敲邊學,得空就唱,尤其是在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當時村民沒有看鐘表的習慣,一聽見巷道里孔向東的梆子響了,就知道學生放學了……孔向東的奶奶有根鐵拐,中空帶彎,小向東喜歡把鐵拐當號吹,每逢星期天,他便糾集村裡的同學娃娃,吹著敲著打著,自己編著曲唱,觸景生情看見什麼唱什麼,活色生香別有一番風味和樂趣。

由於對蒲劇的由衷熱愛,孔向東在12歲那年,以自學《空城計》里一段清唱考上了芮城戲校。兩年後,以《蘆花》中一段純淨、洪亮的唱腔,受到各位老師的格外青睞,順利考入運城地區藝術學校。該校為向東的起根發苗、茁壯成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各位老師手把手教戲,打著拍子一句一句教唱,在他們的悉心指點下,他苦練基本功,鑽研演唱技巧,向老師學、前輩學、向同行學、向其他劇種學,一個個榮譽記下了他勤奮藝術的足跡。

1991年赴太原參加山西省教學劇目匯演,獲得舞台表演、唱腔比賽兩個一等獎;1996年在中央電視台影視部、運城行署文化局等聯合拍攝的蒲劇電視連續劇《西廂記》中,擔綱張生配唱和主題歌獨唱,該劇不僅獲得了省“五個一工程獎”,而且還獲得了中國戲曲電視“飛天獎”。2001年,山西衛視《走進大戲台》欄目舉辦首屆年度總決賽,孔向東以《清風亭》中張元秀、《轅門斬子》中的楊延景、《周仁獻嫂》中的周仁,老生、鬚生、小生三個不同角色、不同年齡跨度的表演,令評審和觀眾叫絕,以幾乎滿分的成績技壓群雄,一舉奪得專業組總擂主,“三生紅”的美譽在三晉大地不脛而走。

摘杏奪梅歷艱辛

2003年,為了傳承蒲劇藝術,振興蒲劇事業,鹽湖區重組蒲劇團,特別聘請孔向東擔任團長。他接過重擔決心在這裡扎穩根基,實現人生價值,孔向東的藝術之路從此轉入一個嶄新階段。

一個好的團長可以帶出一個好團隊,一齣好戲可以救活一個劇團。孔向東走馬上任後,克服重重困難,連續恢復排練了《薛剛反朝》《善士亭》《周仁獻嫂》和《清風亭》等傳統劇,還移植演出了大型現代戲 《搶來的警官》,排練出《岳飛夫人》《雙官誥》等戲。當時正值防非典時期,他一方面突擊排戲,一方面派人購置戲箱,抓基礎設施建設。8月份便率領鹽湖區蒲劇團奔赴運城、臨汾、呂梁各地傾情演出……

戲曲的主打市場在農村,藝術的蓬勃生機在民間,鹽湖區蒲劇團長年奔波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一帶演出,每年的演出多達300餘場,演一場爆滿一場,演一場成功一場,所到之處備受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由衷喜愛。

2005年,山西省舉行第十屆戲劇“杏花獎”評比活動。孔向東以大型歷史改編戲《趙氏孤兒》與大批省、市級演員同台競爭,榮獲比賽第一名,捧回杏花獎;2007年,山西省組織“四大梆子”赴京展演。孔向東代表蒲州梆子再顯身手,唱響了京華劇場和著名學府,以藝術實力擴大了蒲劇的影響力;2008年,以《三別牛背梁》又一次捧回“杏花獎”;同年孔向東率團赴京匯報演出,引起專家格外關注,同時對基層團隊的不凡業績和孔向東的藝術造詣給予充分肯定。由於他唱腔飽滿、道白鏗鏘、行腔舒展、韻重味濃,藝術風格獨具匠心,又被譽為山西蒲劇“男一號”。

孔向東《祝你幸福》演出劇照 孔向東《祝你幸福》演出劇照

孔向東盛名之下不肯停歇前進的步履,他把目光投向了戲劇的最高獎項——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奪梅征程曲折而艱難,首先是歷盡艱辛找原創劇本:由運城專家多次開會討論創作,走雲南下四川辛苦奔波,赴河南上太原多方求告,幾次到北京找國家級導演出謀劃策……結果還是沒有合適的劇本。直到2008年前半年,中國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裴福林來運城,看了他的演出後,認為孔向東對《清風亭》把握透徹,拿捏準確,建議以此參加比賽。

《清風亭》為大型歷史古裝悲劇,是一部人間倫理道德故事劇,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馬連良均擅演此劇,許多地方戲都演出過。要想重新推出,難度很大,必須對劇本進行大量的修改,進一步突出蒲劇特色。經過裴導和當地劇組的多次研究改編,劇本層次分明,內容充實,情節細膩,引人入勝。整個劇情合理流暢,情節細緻入微,人物形象突出,唱腔和表演空間增大。

為演好這場戲,孔向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對每個細節、每句唱段都摳來摳去反覆揣摩,尤其是那辛苦養育孩子十三年的主題唱段,他做了上千次的模唱,最後採用了輕音低唱和高亢緊唱相結合,把蒲劇的二性、流水、一倒一爻運用得嫻熟自如。他力求表演生動細膩,在“譴子”一場中,為了追求一個動作的完美,他一次又一次反覆訓練,摔裂了膝蓋,幾乎撕斷韌帶,到北京診斷時,大夫建議立馬做手術,想到術後漫長的恢復時間,孔向東一口回絕,他說:“只要一上台,我就忘掉所有疼痛,只要能捧回梅花獎,為我們鹽湖區塑造一個文化的品牌,哪怕這條腿不要了……”

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潛心苦練的《清風亭》在平頂山演出時,孔向東在清風亭前“撿子、追子、認子、譴子”幾場情節戲中,把張元秀老人養子之艱難,失子之悲痛,追子之心情,盼子之悽苦,譴子之義憤,由喜、而憂、至憤複雜交加的情感,唱得氣息飽滿,激昂宏亮,形神兼備,真切感人,把一個衰派老生的形象演繹得聲情俱佳。尤其是老生程式和圓場功、跪步、搶背等難度頗大的演技,他表演得淋漓盡致,扣人心弦,儘管存在著地域、劇種、唱腔、念做的差異,但仍使觀眾掌聲雷鳴,喝彩不斷。演出結束後,孔向東幾次謝幕,觀眾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久久不肯離去。

傳承創新塑品牌

孔向東像報春的紅梅,歷經幾多風霜雨雪,幾多艱難困苦,幾多陽光照撫,幾多雨露滋潤,才含苞怒放。

奪梅後的孔向東有三個感慨,一是一名演員的成長離不開一個和諧的團隊,他說這朵梅花吸收了他們全團的營養,是鹽湖區蒲劇團培育的結果。六年來,大家以劇團為家,一個灶上吃飯,一個大廳排戲,集體觀念強,精神面貌好。每次外出演出,裝台卸台齊動手,全團上下協力乾,主角次角一盤棋,這種精神激勵著每位團員。孔團長說,劇團能有如此蒸蒸日上的局面,他之所以能夠把全部精力放在演戲上,關鍵是有一個堅如磐石的後盾,這和各位團員長年辛苦工作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有他們嚴絲合縫的流暢配合,有他們一絲不苟地前後台認真檢點,有他們多年嚴密組織的經驗,才有了平頂山這次成功演出。

二是得了梅花獎的孔向東不敢有絲毫懈怠馬虎,把奪梅當做又一個新的起點。他說男演員到了40歲的年齡才會演戲,光會演戲還遠遠不夠,關鍵是還要有好的劇本。好的劇本是一個劇團的生命,今後要在創新劇本、更新劇目上下大工夫,困難和挑戰是存在的,但他非常有信心。

三是如何發揚光大蒲劇,特別是發展蒲劇男聲唱腔。蒲劇的男聲唱法行腔一致,唱腔音調高、板眼緊,對演員的聲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存在再好的男聲也保持不到50歲的殘酷局面。眼下蒲劇擁有的年輕戲迷越來越多,他們非常喜歡聽現代蒲劇新唱腔,渴望蒲劇與時俱進,因此用科學的方法改革蒲劇勢在必行。他想把現代歌曲的元素融進古老的戲劇,創新男聲蒲劇新唱腔,使蒲劇逐步與國家大劇種唱腔接軌。他說:“我愛唱,也能唱,但還不能說會唱”,目前他正潛心研究發聲規律,使咬字、噴口、偷氣等細節力求精益求精,他已把一種悠揚委婉的唱腔錄成帶從網上發布出去,先接受戲迷評論。

孔向東奪梅後,說的最多的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又一個新的蒲劇梅花獎的誕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標誌,是蒲劇傳唱千年的歷史見證。一個好演員可以支撐一個好劇種,我們期待這一傳統戲劇能夠持久地滋潤觀眾的生活。(新聞來自:胡向澤 趙山理 任文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