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退後村

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孫姓建村。因村處介子推廟後,故命村名子推後。後有於、鄭、韓、陳等姓自外地遷來定居。

概況
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孫姓建村。因村處介子推廟後,故命村名子推後。後有於、鄭、韓、陳等姓自外地遷來定居。子推後村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東經120°58′,北緯36°50′。東與李家疃為鄰,西與夏澤村山泊相連,南與荷葉山後村接壤,北與駒鳳頭村連線,隸屬小紀鎮,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梨、蔬菜等。2002年,全村328戶,904人,其中女性428人。有於、鄭、韓、陳、李、姜、張、孫、宋、任、徐、王、劉等姓,均為漢族,其中韓姓人口較多。
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9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總收入的比重
為69%、18%、13%,人均純收入3010元。
大事記
1933年國民黨軍隊進村抓走中共黨員3人,押到濟南。直到1937年國共合作時,才予釋放。
1941年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
1942年2月26日頑軍趙保原部來村搜捕共產黨員,村長韓元文、鄉婦救會長兼村婦救會長鄭振翠壯烈犧牲。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9年村民出義務工,建起庫容15萬立方米的水庫。
1990年整修了50米寬、3000米長的新河道。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40公斤,總產23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69公斤,總產60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25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635公斤,總產57萬公斤。1997年,村黨支部發動民眾開發河灘3.3公頃,栽植日本愛宕梨。到2000年,已發展到16.7公頃,產量5萬公斤,收入16萬元。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72萬元,其中農業收入306萬元,畜牧收入166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扎麻布、結髮網等手工業,從業人員30餘人,收入很低。1965年,村集體建起磨坊、油坊。1983年起,村組織80餘人從事草制藝品加工,常年收入13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10人,收入133萬元,其中工業收入91萬元,建築業收入42萬元。
第三產業1951年,村辦起了供銷合作社代銷店。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機械修理鋪、商店、電氣焊加工部及車輛運輸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80餘人,收入92萬元,其中商飲、服務業收入64萬元,運輸業收入2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子推後國小。1945年成立完小。1976年,村重建新校舍,設施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1994年,子推後國小被縣評為花園式學校。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60人。村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講課,或派人外出學習。到2002年,村民有3人獲得助理農藝師,4人獲技術員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50公斤。1975年,全村收入12.5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元,有各種車輛135輛,機車30輛,電話95部,彩電100台,電冰櫃15台,洗衣機3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不足5平方米。1975年,村統一規劃新房區,房屋統一搬遷,街道建設實行規範化。1997年,本村被海陽市評為村鎮建設先進單位。1998年,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人事廳評為村鎮建設明星村。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6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1年購置電影放映機1台,自放電影。1983年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7年投資5萬元,修自來水蓄水池,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2000年,安裝了有線電視、路燈。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27年4月,韓元福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36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成立了互助組,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村民擁軍支前,組織民兵參軍參戰。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35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7名。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鄭鐸、徐慶福、鄭振林、鄭德昌、於洪茂、於慶典、陳洪彬韓元利、韓文廣、於孟先、鄭文明。1983年,於孟先再任黨支部書記。於孟先任職期間,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煙臺市委、海陽市(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陳仕榮、韓元文、徐岐、陳洪國、陳洪彬、韓元利、於洪茂、韓文廣、於孟先、鄭文明、韓文高、姜連龍、於孟先。1999年5月,於孟先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1990年,村委被海陽縣政府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1993年,本村被中共海陽縣委縣政府評為文明村。
人物
人物簡介鄭振翠(1911-1942)女,劉胡蘭式女英雄。193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聯村地下黨支部婦女委員。1941年任撫寧鄉婦救會長,帶動婦女投入抗日救國活動。1942年2月11日被捕就義。
鄭鐸曾用名鄭雲山、王永文。1914年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海陽縣青救會主任、中共海陽縣委常委、石島市公安局局長、漢口鐵路局公安局局長、鄭州鐵路局公安局局長、鐵路局副局長、全國鐵路檢察院鄭州分院檢察長等職。
陳洪國1944年7月,被膠東軍區授予民兵模範光榮稱號。
烈士名錄:
孟義、徐德茂、鄭德恩、於清早、韓元仙、於孟臣、鄭德祿、鄭德欣、鄭文理、韓元文、鄭振翠(女)、鄭文山陳洪恩、徐慶福、宋慶合、鄭德同、張國恩、鄭德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