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儒家講“仁”。仁的內容之一是愛人,是以寬厚之心去愛護他人。這個寬厚之心,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姑息遷就,也不是喪失自我立場地隨便附和,而是用德行去感化、影響對方。這種愛法叫做“愛人以德”,用今天的話說,對朋友的真正愛護,是幫助他克服自己的缺點,改正自己的過錯。子夏的故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作品出處】禮記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觀點

勸誡忠告是愛心的體現。

作品原文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2)。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③?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4),退而老於西河之上(5),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6),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7)。亦已久矣!”

作品注釋

⑴本節選自《檀弓》上。
⑵子夏:孔子的弟子,春秋末期衛國人,名叫卜商,子夏是字。
(3)女(ru):同“汝”,你。
(4)事:侍奉。夫子: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洙泗:古時魯國的兩條水名。
⑸西河:地名,在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
(6)疑:同“擬”,比擬。

(7)索居:獨居。

作品譯文

子夏因兒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弔唁並說:“我聽說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要為它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來,說道:“天啊!我沒有罪過呀!”曾子氣憤地說:“你怎么沒有罪過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和泗水侍奉老師,後來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們把你比作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居親人之喪,沒有可以為人特別稱道的事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你兒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曾子接著反問道你難道就沒有罪過嗎?“子夏聽後仍掉手杖,下拜說:”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獨自居住太久了。

作品讀解

儒家講“仁”。仁的內容之一是愛人,是以寬厚之心去愛護他人。這個寬厚之心,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姑息遷就,也不是喪失自我立場地隨便附和,而是用德行去感化、影響對方。這種愛法叫做“愛人以德”,用今天的話說,對朋友的真正愛護,是幫助他克服自己的缺點,改正自己的過錯。子夏的故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儒家的這個思想早已得到人們的認同,並把它當作做人的準則之一。比如俗話說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便是對“愛人以德”德通俗解說。忠告朋友告誡朋友,提醒朋友,是愛心的體現這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人們在實際中總是想不通,腦筋轉不過彎。遇到批評就以為是與自己過不去,甚至是故意作對。可是,如果忠告者不看重你,不關心你,犯得著對你進行規勸和提醒嗎?腦筋轉彎兒得要從相反得角度去想想,才會得到正確得答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