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閣斜巷

媽閣斜巷

澳葡當局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修築的一系列城牆。1622年(明天啟二年),澳葡當局為了加強澳門的防禦,在西望洋山構築了一系列城牆。城牆起點在今西望洋山聖母堂附近,分東西兩翼向外延伸。東翼城牆沿東面山坡蜿蜒而下,直至燒灰爐炮台;西翼城牆,分為南北兩幅。南幅城牆止於西望洋山聖母堂的西南山脊上,北幅城牆一直伸到那時還是海濱的媽祖閣海鏡石。這些城牆均於18世紀中拆毀,後來原城牆下的媽閣斜巷等街道,被俗稱為“萬里長城”。

簡介

媽閣斜巷 (Calçada da Barra) 在澳門半島南部,北接媽閣街,南連媽閣廟前地媽閣斜巷 在澳門半島南部,北接媽閣街,南連媽閣廟前地
媽閣斜巷 (Calçada da Barra) 在澳門半島南部,北接媽閣街,南連媽閣廟前地。長245米。澳葡當局於17世紀修建的城牆(早已拆毀)有一段經過媽閣斜巷旁的山坡,所以該街道又名萬里長城。澳門港務局位於該街道。

歷史

澳葡當局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修築的一系列城牆。1622年(明天啟二年),澳葡當局為了加強澳門的防禦,在西望洋山構築了一系列城牆。城牆起點在今西望洋山聖母堂附近,分東西兩翼向外延伸。東翼城牆沿東面山坡蜿蜒而下,直至燒灰爐炮台;西翼城牆,分為南北兩幅。南幅城牆止於西望洋山聖母堂的西南山脊上,北幅城牆一直伸到那時還是海濱的媽祖閣海鏡石。這些城牆均於18世紀中拆毀,後來原城牆下的媽閣斜巷等街道,被俗稱為“萬里長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