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媽祖源流博物館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湄洲大道1599號旁天妃故里內,媽祖源流博物館主要是向海內外的媽祖信眾及遊客展示媽祖的誕生地在湄洲島,並由湄洲島逐步分靈至世界各地,形成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的盛況。
媽祖源流博物館以詳實的圖文,古老的文物,用高科技媒介,告訴你一個 救苦救難,慈悲濟世的天上聖母,以及她從生至神的足跡。從漢白玉雕像的序廳開始,源流博物館用《誕降與行善》、《救海與升天》、《神跡與褒封》、《兩岸情緣》、《媽祖祭典》、《四海共仰》等7個展廳,敘述著媽祖相關的點點滴滴,博物館融合圖片、文物、石雕、三維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讓海內外廣大香客遊人緬懷媽祖,並感受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對當今世界的巨大影響。
建築結構
媽祖源流博物館建在湄洲島的東蔡上林自然村。上林自然村發掘出宋時土壤文化層,並保有諸多媽祖相關的重要文物,如明末祖廟住持僧照乘題寫的“天妃祖跡地名上林”碑刻、明代丁一中題寫的“天妃故里”石刻,本次祖廟董事會就在此處恢復天妃故里遺址,並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媽祖源流博物館”,面積達1460平方米,旨在展示1052周年前湄洲島媽祖誕生地歷史的本來面目。據了解,世界各地有媽祖分靈廟6000多座,媽祖信眾達2億多人。
媽祖源流博物館是占地136畝的天妃故里遺址公園主體建築之一,與它比鄰的公園建築包括5個功能區共10個項目,除園林景觀工程、配套附屬建築及構築小品外,主要單體建築東大牌坊、盼歸亭、媽祖平安塔、北門牌樓已經建成。
展廳布置
媽祖源流博物館共有7個展廳,包括“序廳”、“誕降與行善”、“救海與升天”、“神跡與褒封”、“兩岸情緣”、“媽祖祭典”和“四海共仰”。媽祖源流館引進高新技術,通過圖片、文物、石雕、三維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讓海內外廣大香客遊人緬懷這位母儀天下的千古一聖,並感受博大精深的媽祖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對當今世界的巨大影響。
鎮館之寶
漢白玉媽祖
採用整塊緬甸漢白玉雕成,高3.23米,寓意媽祖誕辰日。整塊原料重30多噸,雕成後重近9噸,是迄今大陸地區最高最重的漢白玉媽祖雕像。2010年3月2日,由莆田運抵上海,安座世博園福建館,為該館最受關注的“鎮館”之寶,也是館內一道最為亮麗的文化風景。漢白玉媽祖於2010年11月10日榮歸故里湄洲島,現供奉於上述“源流館”《序廳》中。她帶來了五洲四海的深情厚誼,為湄洲媽祖祖廟增添一份“世博”元素,進一步增強了中華媽祖文化的凝聚力與影響力。
展廳功能
第一廳:“媽祖的誕生與行善”。
講述作為人的媽祖,她的家世,她兒時的異秉,她如何得道,如何行善救世,為鄉親所稱譽推崇。這一廳有兩大看點:一是媽祖誕生用動漫影視形式再現,人們可以看到“媽祖父母求子”、“觀音賜子”、“媽祖誕降”的生動情景,甚至可以看到天上閃爍的星星和射入室中那道晶輝奪目的紅光;二是表現媽祖生前得道行善傳奇故事的16幅彩繪,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天后聖母事跡圖志》的一部分,高仿放大,分掛兩邊牆上。在八盞祖廟珍藏的清代琉璃燈、珠燈映襯下,彩繪分外鮮明,媽祖行善故事一一呈現,十分直觀、生動,讓人們感受到作為人的媽祖所具有的神性。
第二廳:“救海與升天”。
第二廳技術含量較高,“媽祖救海”場面用實景+影視展示,讓人如身臨其境,看到巨浪滔天、妖怪作惡、船隻傾覆,聽到遇險人們哭聲震天、呼喊求救……然後,媽祖著紅裝、提紅燈,降立雲端,用法力降妖伏怪,倏忽間,海面輝耀如晝,風平浪靜,船行如常。這個廳的四周擺滿有關媽祖羽化升天及人們建廟奉祀的文物,如“升天洞”石額、“升天古蹟”崖刻拓片等,還有十分珍貴的宋代媽祖祖廟遺址發掘所取得的許多出土文物,以此來佐證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的建立。這個廳動靜結合,相輔相成。
第三廳:“媽祖神跡與歷代褒封”。
其主要看點是四幅浮雕作品,分別描繪媽祖宋代護海濟溺、元代衛漕保泰、明代西洋護使、清代顯衛台澎的神跡故事。而這四個朝代的神跡與媽祖的三個封號相對應,即宋代封“妃”,元、明封“天妃”、清代封“天后”。這四幅浮雕作品下方除配有說明牌之外,還配有電子觸控螢幕,供觀眾利用這一高科技設備,點擊了解媽祖神跡與歷代褒封的詳細資訊,從中感受作為神的媽祖卻具有人性,其慈悲博愛、護國佑民的靈應故事在朝野間廣泛流傳。
相關人物
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誕生在福建湄洲島。相傳媽祖扶危濟困,救助海難,被尊為“海上女神”。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有2億多名媽祖信眾,台灣全島有1000多萬名媽祖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