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提示性釋義 :因結婚的巨額花費而造成生活陷入困境的人。
例句:“中國式結婚”已經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堪重負,讓很多家庭舉債結婚甚至是因婚致貧、因婚返貧,最終淪為“婚奴”。
概況
中國人的“奴性”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封建制似乎比奴隸制有所進步,實則還是擺脫不了骨子裡的“奴性”,所以,才有三宮六院,妻妾成群,下人如雲。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是“奴奴”不絕,且看當代的“房奴”、“婚奴”還有“碑奴”(據說為故去的親人買塊象樣的墓地,再立個碑少說也得要幾萬元),這三座大山壓得芸芸眾生喘不過氣來,不能不讓人發出一聲嗟嘆! 朋友,請問,你是其中的一種、兩種,還是三種都是呢?
本質
究其本質,愛情其實是兩個人之間的事,終成眷屬、白頭偕老是每一對真心相愛的戀人的共同心愿,但如果從愛情到婚姻要以一種痛苦的方式來擺渡,向世人昭示愛情要以一種“唱戲”般的過程來演繹,那么所導向的婚姻的品質就難免不受影響了!而中國的社會大環境決定了這樣的“婚戲”還要無止無休地唱下去,“婚奴”和“房奴”、“碑奴”,一個也不能少!
那些有錢買房的人,自然不能叫“房奴”。因此,有條件玩得起婚姻、也有意願結婚的人也不在“婚奴”之列。我所說的婚奴,是指在現代社會狀況下,本身還不具備結婚的條件,卻迫於年齡、傳統、社會、父母、親朋好友等各方面的壓力,而不得不結婚的人。這些人不明白婚姻為何物,就結婚了,為婚姻所累,是婚姻的奴隸。
背景
“婚奴”這個詞,是有強烈的時代背景的,九十年代之前,應該不會有這個現象出現;同時,也有深刻的地域色彩,只有在當今的中國,這個詞才會有更現實的意義。
婚姻是一種社會屬性,而不是自然屬性。不像吃飯睡覺一樣,是一個人生存所必須的,沒有婚姻我照樣可以和異性接觸,生兒育女。婚姻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社會強加給人的東西,一定程度上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的天性。
婚姻包含了愛情、性、傳宗接代、天倫之樂。愛情,相信世界上還是有這個東西存在的。可是在當今的中國,尤其像我這樣一個窮小子,遭遇真正愛情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便是有希望,只能隨遇而安,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渺茫的事情上;性,當今婚姻已經不是獲得性福的途徑了,這個不說大家也明白,就算是神聖婚姻里的性就那么美好嗎?那為什麼還有那么高的離婚率?那么多的婚外情?何必花那么大的代價,去婚姻里找並不完善的性?
傳宗接代,享受做父母的天倫之樂,但有時想想,人類傳宗接代的想法實在可笑,比如一張姓人士,希望自己香火世世代代傳遞下去,可100年後,他知道什麼呢?反過來說,作為後代的我們,又有幾個人知道自己的爺爺的爺爺是誰呢?所謂延續香火不是很可笑嗎?也很喜歡小孩子,覺得小孩最可愛是在上學之前那段時間,上學後他(她)便不屬於你了,有了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是另外一個人了。更何況,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太高,很多幼稚園的學費就高得驚人,在自身生活質量不高的情況下,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也許你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是呀,許多的人生了一大堆孩子,但是每個人想法不同,我不忍心自己的孩子過那樣的生活,寧願他沒來這個世界。 說白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可以找到愛情,卻承受不起婚姻的重負。性,獲得的方法很多。
看到那么多人為了結婚而結婚,過著同床異夢的生活。選擇不做婚奴,不結婚,並不意味著排斥婚姻的內容,在那張紙外面照樣可以享受到,而且不會花那么高的時間和金錢的成本,還有精神的折磨。
分類
父母之命型
:這一代年輕人已經是獨生子女領銜,不是掌上明珠就是掌中寶,就這么一個寶貝,一輩子只結一次婚,能不風風光光地辦嗎?雖然媒灼之言已經不時興了,父母之命卻是到了哪年哪代都少不了的。找對象已經由著你們了,結婚可不能再讓你們隨便了!於是乎,卜生辰八字,擇吉日良辰,再邀上一群親朋好友一起出謀劃策,都快可以組成一個“顧問團”了。經濟上,父母既然發話操辦了,“銀子”自然也要拿得出手。年輕人呢,只消打扮停當、粉墨登場,規規矩矩地站上一個晚上,充當幾個小時的“提線木偶”,就萬事大吉了!此類“婚奴”,當屬打短工的,最為輕省。全仗了大樹底下好乘涼!
心甘情願型
:雖然沒有父母支持,雖然自己收入也不高,但小夫妻情深意篤,想有一場浪漫熱鬧的婚禮來當愛情的見證!於是,小兩口節衣縮食、精心籌劃,還是想方設法把婚禮辦得圓圓滿滿。婚禮的費用有禮金先墊付了,只是欠下了一屁股禮債、人情債,得,既然是心甘情願的,細水長流(往外流)慢慢還吧,但求不要一個月“身中數彈”就行!此型雖屬打長工,但倒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迫不得已型
:“打腫臉充胖子”似乎是國人不可逆轉的劣根性之一。我有一個國小同學,年近三十才結婚,老公於婚前就查出了B肝,外加買房負擔,早已是心力交瘁。婚禮辦不辦?不辦吧,怕人家笑自己窮酸,再則,吃過人家無數回婚宴,結婚的訊息一傳出,人家肯定要包禮金過來,不收嘛,象是假清高,收了禮金不辦婚禮又恐有慳吝之嫌。最後,咬咬牙,隨大流,辦!耗資數萬元,外加不菲的人力,辦了場氣派的婚禮。可惜,婚禮後不久,勞累過度的丈夫由B肝轉成了肝癌,新婚不到兩年就撒手人寰,令人哀痛不已。“婚奴”外加“房奴”的雙重負擔就落在小妻子一個人的肩膀上,我相信她接到“BoB!!!”一準會心驚肉跳。這樣的“婚奴”,不光是打長工,而且是苦工。
比較
“婚奴”與“結婚狂”
結婚要花多少錢?最新發布的《中國結婚產業發展調查報告2006-2007》給出答案——12萬元!中國婚博會組委會2007年一年對全國6萬對新人的調查表明,新人用於結婚花費的均價高達125081元,如果加上買車、買房,這個數字將達到557478元。
房奴和婚奴
房價出奇的高,高得離譜,使原本不富裕的百姓被房子牢牢套住,淪為“房奴”。這一現象已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也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焦點。為此,降低房價的呼聲越來越聲勢浩大,國家也想方設法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巨觀調控,以期壓低房價,但房價就像火燒開水越燒越沸騰,“房奴”也越來越多。
現實就是讓人琢磨不透。一邊是高呼房價高,買不起房;一邊卻是“中國式奢侈”風行。近日,中國婚博會組委會製作的2006-2007《全國結婚消費調查問卷》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城鎮,結婚平均要花費56萬元。與結婚相關的消費包括:婚紗攝影、婚慶服務、婚宴、婚紗禮服、珠寶首飾、買房、新居裝修、新居家電、新居家具、蜜月旅遊、新車等。
56萬元,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調查顯示,新婚買房平均花費30.86萬元,占總平均花費的55%。這是大頭,畢竟房價高,且對絕大多數新人來說,這項開支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就令人納悶了。其他的花費是小事,有的可做可不做,有的可以簡單化,有的完全可以不做,但人們還是不顧現實,照樣要奢侈、揮霍。以購買力計算,中國人結婚的花費已遠遠超過美國人。
然而,遺憾的是新人們大部分需要父母不同程度的財力支持,仍然是“啃老”。顯然,這樣的消費不切實際,與勤儉節約精神背道而馳,如此揮霍實在要不得。
高昂花費
而面對如此高昂的花費,新人們難免顯得囊中羞澀。據調查顯示,86%的被訪者新婚夫婦月收入不到8000元,其中絕大多數的月收入不到5000元。
“結婚錢父母出”是時下很多新婚夫婦應對巨額花銷時的首選。調查中有47%的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於父母支持,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結婚消費的80%至100%都靠父母資助。據3月4日《北京晨報》
12萬元結個婚,要知道這是個平均的數字!
這是個讓人心裡發麻的數字,要知道這樣的錢可是在中國不發達的情況下的數字,要知道這樣的數字可是“純利潤”,要知道這樣的數字可是在國人普遍背負的“教育、醫療、住房”三座大山擠壓下的數字。
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中國有著大量的“婚奴”:自立一些的人自己當“婚奴”,沒有自立能力的人或者不願意自立的,只好讓父母當“婚奴”。
可是,大家都“婚奴”著,大家又爭先當著“結婚狂”:花得少了他不乾!沒有面子她不乾!
以一個普通的城市大學生來計算,一個大學畢業生24歲參加工作,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去掉生活費等各項支出,每年節餘約為1.2萬元。如果29歲結婚,那么他的儲蓄總額為6萬元,兩個人為12萬元,加上其他收入,雙方總節餘為15萬元,但這僅僅是一個購房的首付款。
所以,想結婚,就得掏老人的腰包。好在以中國的家庭結構來說,在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婚奴”可以由雙方父母一起擔當。
當年,最早的“三大件”(縫紉機、腳踏車、手錶)可能只是人們幾個月的收入,光是房子就是平均年收入的十幾倍到幾十倍。80年代是“彩電、冰櫃、洗衣機”;90年代是“電話、電腦、空調”。年輕人結婚,“轎車、新房、家庭影院”成了“三大件”的目標。
中國人結婚不怕花錢。不包括買車買房,僅僅是籌辦婚禮,人們就願意拿出大約1/3的積蓄。年輕人結婚費用越來越高,其實大多數都不是由他們埋單,而是由雙方家庭出錢,尤其是都市裡獨生子女結婚,更是由雙方家庭全力支持。
難怪“結婚狂”們不怕當“婚奴”,原來這個接力棒基本都交給了老爸老媽。
說到底,國人的“面子心理”依然是“婚奴”層出不窮的根源所在,一盞美麗的燈火,一張泛著心酸的喜貼,如此的民眾,哪裡真實的幸福感?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相關信息
在高房價難以迴避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做了“房奴”,就應該做到統籌兼顧,量力而行,不互相攀比、盲目跟風,更不做“房奴”之後的“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