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與中國傳統文化

婚俗與中國傳統文化

《婚俗與中國傳統文化》,作者鮑宗豪,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1-1於出版。本書將婚俗提升到人類文明的鏡像的高度,通過婚俗這一特定的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作出別具特色的解瀆。作者從生物學、社會學、宗教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中汲取有效經驗,多角度地透視中國婚俗的諸多不為人所熟悉的面相,並就近代以後中國婚俗文化的沿革作了完整而清晰的勾勒以及科學合理的闡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鮑宗豪

ISBN:10位[7563362916] 13位[9787563362912]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1

定價:¥28.8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將婚俗提升到人類文明的鏡像的高度,通過婚俗這一特定的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作出別具特色的解瀆。作者從生物學、社會學、宗教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中汲取有效經驗,多角度地透視中國婚俗的諸多不為人所熟悉的面相,並就近代以後中國婚俗文化的沿革作了完整而清晰的勾勒以及科學合理的闡釋。

作者簡介

鮑宗豪 1949年生,浙江奉化人。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市社會學會副會長、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信息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經濟倫理學會會員。

近年來,著重研究社會發展理論、文化與現代化、網路文化;已出版著作《論無知:一個新的認識域》、《權利論》、《知識與權利》、《科學發展觀論綱》、《當代社會發展導論》、《全球化與當代社會》等10多部。

目錄

第一章 婚俗:人類文化的鏡像

一、婚俗探究:解讀人類文化的新視角

1.婚俗:解開人類家庭史之謎的鑰匙

2.一種性文化現象

3.人類文化的一個側面

二、婚俗的特性:“斯芬克斯之謎”的求解

1.婚俗的普遍性

2.婚俗的神聖性與相對性

3.婚俗背後的民族文化心理

三、歷史的審視:作為文化現象的婚俗

1.文化對婚俗的制約

2.婚俗演進:遺傳與人類文化協同進化的表現

第二章 婚俗生物學

一、“男女有別”的性角色意識

1.“男女授受不親”

2.纏足

3.“處女”嗜好

4.烈婦殉夫

5.男性的“女性化”或“中性化”

二、性慾:崇揚與禁錮

1.性:天地萬物之本

2.女人:接代的工具、洩慾的對象

3.“存天理,滅人慾”

三、性意識的偏離和畸變

1.納妾

2.姘度

3.娼妓

第三章 婚俗與社會

一、種的繁衍

1.女神:萬物的母親

2.產翁制

3.“華封三祝”與祈子之俗

4.早婚:多子多福的邏輯推論

二、婚俗與經濟行為

1.一種婚姻交換論:“門當戶對”

2.買賣婚與聘禮

3.催妝和鋪房、送嫁妝

三、婚俗與政治行為

1.“婚姻者合二姓之好

2.和親:一種超國界的政治婚姻

3.掠奪婚:權勢與壓迫的曝光

四、法律對婚俗的干預

1.夫婦的“名分”

2.“七棄三不去

第四章 婚俗文化:藝術、道德

一、擇偶與求愛的藝術

1.配偶的容貌與體態

2.招親、徵婚與求愛

3.藝術靈感的閃光點:包辦婚與選擇婚的衝突

二、嫁娶的藝術

1.哭嫁:悲戚?思相離?

2.迎親盛況

3.婚禮歌

4.藝術悖論:重“禮”輕“愛”

三、婚俗道德

1.合婚俗即道德

2.媒人:使婚姻合乎道德的楔子

3.童養媳與亂倫

4.寡婦再醮

第五章 婚俗文化:宗教、社會心理

一、婚俗宗教觀之發軔

1.女媧:婚姻之神

2.姻緣天注定

3.婚配與陰陽五行

二、婚俗與宗教禮儀

1.撒谷豆·撒草·護姑粉與驅邪治鬼

2.拜堂

3.奇特的冥婚

三、婚俗心理

1.佳期·吉日

2.拴紅線與結良緣

3.合卺·結髮與結永好

4.“喜”的習俗

5.鬧新房與興旺發家

第六章 近代以後中國婚俗的沿革

一、婚俗變革的先聲

1.清末民初婚俗的變化

2.婚俗變化的動因

二、新婚俗面面觀

1.擇偶的多元化趨勢

2.婚禮的多元化取向

3.婚宴的新變化

4.離婚新俗

三、婚俗的未來

1.未來的確定

2.未來的愛情和婚姻

附錄

中國婚俗中的俗語詮釋

婚姻帖式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婚姻習俗也包含著法的觀念和制度。從最原始的婚姻禁忌到後來頗具典

章形態的婚姻法典、婚姻制度,以及種種成文或不成文的對婚姻行為的懲罰

都存在於婚俗之中。結婚要有媒人搭橋,不能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對童養媳、寡婦再醮都有種種規範和要求,這些規範和要求實際上便是一

種婚俗道德。婚姻又是一種經濟行為,從中國人的婚姻動機、“門當戶對”

的婚姻交換理論、買賣婚、婚姻收彩禮等,可見一斑。婚姻又具有政治的特

點,“合二姓之好”的婚姻目的,等級制與男尊女卑,不同民族的“和親”

,不同政治集團的“聯姻”,顯然都是一種政治婚姻。婚姻的禮儀更是紛繁

多姿,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絢麗多彩的婚禮服,迎親詩歌,婚禮歌舞,為我

們譜寫了光彩奪目的婚姻藝術的篇章。透過中國人合八字習俗、喜的習俗、

鬧新房與興旺發家等習俗,可發現積澱於其間的一種民族文化心理。

可見,在中國人中流行的婚姻習俗雖然是大量的瑣細的行為,但它展現

、囊括了一切文化樣式,或者說,婚姻習俗創造了它自己的文化形式,成為

一種相對獨立的婚俗文化。這種婚俗文化既是人類文明、人類文化中的一部

分,又是人類文明、人類文化發展鏈條上的一個環節、一種特殊形態。

2.婚俗的神聖性與相對性

生活於特定地域的人們對婚姻行為的可能性的不同選擇,在婚姻關係的

演進中,通過形式化的方式,形成了該地域(該民族、該部落或部族)的婚俗

婚俗一旦形成,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人們的推崇,把它作為締結婚

姻關係的準則,並以它來評價和制約人們的婚姻行為。於是,婚俗在人的心

目中自然而然地具有神聖不可侵犯性。誰若違背了它,就要受到譴責、懲罰

。據《史記》載:春秋時太史敫的女兒與齊襄王私通,後來被封為王后。倘

若放在現代社會,這位風流女性,不知將贏得多少讚嘆和艷羨。她與齊襄王

的私情,定不免成為風流佳話。然而在當時,情況卻截然不同。儘管女兒做

了“國母”,可太史敫還是老羞成怒,破口大罵:“女不取媒,因而自嫁,

非吾種也,汗吾世。”①

在歷史的演變中,婚姻習俗不僅以觀念的形態存在、延續,並通過語言

文字承傳給下一代。就個體生活史來看,嬰兒落地伊始,社群的婚俗便開始

塑造他日後的婚姻經驗和行為。到咿呀學語時,他便接受蘊涵於語言中的婚

俗,成了他所屬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長大成人並開始戀愛時,社群的婚俗便

是他的婚姻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婚俗的承傳、延續,在人們的經濟生活沒有

受到劇烈的衝擊或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