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訶[梵語譯音]

娑婆訶[梵語譯音]

娑婆訶是指《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成就 、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娑婆訶又作蘇婆訶,娑婆訶,莎縛訶,薩婆訶,率縛訶,娑嚩賀,蘇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司哇哈,梭哈等,真言之結句也。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我父親有病,我希望我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秘藏記本曰:‘娑婆訶,究竟義,圓滿義,驚覺義,成就義,散去義。八識者,第九識之別作用也,至果位轉而為世間出世間等之一切法體性智,故名法界體性智。

基本信息

簡介

娑婆訶(娑婆訶)。有吉祥、息災等義。多見於佛教的真言之末。《 大悲咒》:“波夜摩那娑婆訶。”參閱《秘藏記抄》卷五。

很多咒語後面會有一個莎訶或娑婆訶的發音,有人讀作莎訶,有人讀作娑婆訶,也有人會讀成梭哈,其實都差不多,都可以,因為梵音是同一個,都是Svaha。真要較真的話,更準確的是讀作“司哇哈”。讀快了讀順了會發現梭哈最接近“司哇哈”的發音。

娑婆訶又作蘇婆訶,娑婆訶,莎縛訶,薩婆訶,率縛訶,娑嚩賀,蘇和訶,馺婆訶,馺皤訶,沙訶,娑訶,莎訶,司哇哈,梭哈等,真言之結句也。

夢溪筆談曰:‘夔峽湖湘人,凡禁咒語,末雲娑婆訶。三合而為些,即楚詞招魂所用些字。’

翻譯名義集 - 宋·普潤法雲 或莎訶。此翻善說,又雲散去。

《仁王經儀軌》對“娑婆訶”的解釋

仁王經儀軌下曰: “娑縛賀,此雲成就義,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息災增益義,亦云無住義。今依無住義,即是無住涅槃。依此無住涅槃盡未來際,利樂有情,無盡期故”。

這五種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得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你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裡面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你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第二個意思是“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也要真信心;你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啊!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我父親有病,我希望我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也沒有見了,我希望見我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是我沒有一個好朋友,我希望有一個好朋友;那么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的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第三個意思叫“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盤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那若我念念這個咒就念死了,就“娑婆訶……娑婆訶……”,啊!圓寂了,圓寂就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啊?人人都是不願意死的,我知道。不是的。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你的功是圓滿的;“德無不寂”,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第四個意思叫“息災增益”。啊!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第五個意思叫“無住”。什麼叫“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不是住到嗔心上,不要住到痴心上,不要住到慢心上,不要住到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智慧劍,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嗔心的魔嗎?我把嗔心的魔給斬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個天魔外道都降伏了。你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你自己的妄想;你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你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的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這是“娑婆訶”的第六義。

《大日經疏》對“娑婆訶”的解釋

(1)第一個意思是“發願”。 大日經疏四曰:‘末句雲莎訶,是驚覺義。以一切如來行菩薩道時同見如是義故,必定獅子吼發誠實言。我要當以此阿字門遍淨無盡眾生界,若我此誓不虛者,共有一切眾生誦我誠言,不虧法則,則當如其所願,皆充滿之。我今以隨如來三昧耶教說是真言,唯願不違本誓,故令我道場具足嚴淨,故言莎訶也。’

(2)第二個意思是“圓滿”。又曰:‘莎訶者,如僧羯磨竟,加忍更可印成句。若我所發誠言必定無謬,唯願諸佛不越三昧耶故令所作圓滿也。’

(3)第三個意思叫“證明”。同九曰:‘莎訶是驚覺諸佛令作證明,亦憶念持義。’

(4)第四個意思叫“加持”。同十三曰:‘娑訶是警發義也,以此真言警發諸佛,說此明時諸佛即驚發而起,加持行人也。’又曰:‘娑嚩訶,娑嚩自也,訶是本也更問。’

《演密鈔》對“娑婆訶”的解釋

(1)第一個意思是“誓願”。演密鈔六曰:‘梵語娑嚩(合二)訶,此雲本誓,謂諸佛如來同一大誓故。’

(2)第二個意思是“攝取”。同七曰:‘莎縛訶,是攝取義。’

四,《秘藏記本》對“娑婆訶”的解釋

秘藏記本曰:‘娑婆訶,究竟義,圓滿義,驚覺義,成就義,散去義。’此五義如其次第表法界體性智等之五智也。

(1)究竟之義者,法界體性智也,是為方便究竟之極果故。

(2)圓滿之義者,大圓鏡智也,圓鏡圓滿其義同故。

(3)驚覺之義者,平等性智也,平等性智主修行之德,依三密之修行,驚覺已成之如來,又驚覺自己本有之菩提心故。

(4)成就義者,妙觀察智也,妙觀察智主成菩提之德故。

(5)散去義者,成所作智也,成所作智主入涅槃之德,若入涅槃則佛散失故。見秘藏記鈔五。

附:五智者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一、大圓鏡智第八阿賴耶識,在於因位,含藏染淨之種子,以生一切法之現行,至於果位,轉而成照一切法而現其影像,之智故喻曰大圓鏡智。

二、平等性智因位之第七末那識,與我痴、我見、我慢、我疑,四煩惱相應,而任運執我他彼此之差別,為此差別之執故,則第八識受染污,前六識亦受染污,及至果位,轉而為緣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實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

三、妙觀察智第六意識,在於因位,緣有為無為之一切法而觀察之,故至果位,轉而成妙觀察智。

四、成所作智前五識在於因位,緣取現量五塵之境界而成所作,故至果位轉而成化他事業之智,故曰成所作智。

五、法界體性智第九識在因位,為八識之總體。八識者,第九識之別作用也,至果位轉而為世間出世間等之一切法體性智,故名法界體性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