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19年(1930年),威縣建立了流動圖書館,有工作人員50人。民國21年,流動圖書館官員達100餘人,有圖書2000餘冊。當時,潘笑圃通過黨組織與上海左翼作家聯盟取得聯繫,上海左翼作家聯盟將大批馬列著作和社會科學理論書籍郵寄到威縣。
文化大革命’期間,圖書館處於半癱瘓狀態。
1987年九月文化館圖書室從文化館中分出,成立威縣圖書館,館址位於東街與交通大街交叉路口東北角,隸屬於威縣文化局。
2014年,威縣圖書館遷到現址:地址:威縣縣城三多街與自強路交界處北行路東。
威縣圖書館遷到新址後,建築面積、藏書數量、書報刊儲存陳列條件、閱覽環境大為改觀。
場館布局
1954年,縣文化館內設圖書室, 有圖書管理人員1人,
館藏資源
1954年,館藏圖書達800餘冊。1978年後,文化館圖書室藏書數量逐年增加。1986年圖書室藏書達8000餘冊。1987年,有圖書10000餘冊。
組織結構
配備工作人員7人,其中館長1人。
五大功能
1、文化遺產的積存職能(自生);
2、社會文獻整序職能(自組);
3、文獻信息傳遞職能(輸電);
4、開發智力資源的職能(放大);
5、社會教育職能(核心)。”
相關信息
第七次《威縣誌》已經編入國家圖書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