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關背景
自1939年春,英國皇家海軍總部便將斯堪的那維亞視為將來與德國開戰時的潛在戰區,英國的張伯倫政府不願再次在歐洲大陸上開戰,認為會重蹈一戰覆徹,所以開始考慮使用封鎖戰術間接削弱德國,德國工業非常依賴來自瑞典的鐵礦,這些鐵礦主要經由挪威納爾維克港和瑞典呂勒奧運輸,其中納爾維克港冬天不會結冰,因此可全年無休供應鐵礦。
1939年10月,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上將,與希特勒討論挪威若出現英國基地的危險,以及在英國之前奪取這些基地的可能,海軍認為取得挪威除了可控制其附近海域,也可作為未來對英國作戰的基地,不過因為當時陸空軍對此不感興趣,因此希特勒只表示作戰重心將集中在低地國家。1940年1月底,英國戰爭內閣的新成員溫斯頓·邱吉爾提議在挪威海域布雷,這可迫使運礦船更深入北海,英國皇家海軍就可在此攔截,不過此提案被鴿派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否決,因為害怕來自中立國家如美國的負面反應。1939年11月~1940年1月,蘇聯和芬蘭的冬季戰爭爆發,因外交環境改變,邱吉爾再次提出他的布雷計畫,但再次遭到否決。
1940年2月,英國和法國開始計畫援助芬蘭,他們計畫將部隊登入在挪威的納爾維克,然後穿越瑞典進入芬蘭,這也將使盟軍得以占領瑞典的鐵礦區,這個計畫獲得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的支持,他們希望獲得挪威的合作,這樣可以解決一些法律問題,但向此二國發出的嚴厲通告只得回負面反應,遠征計畫仍然繼續進行,但因芬蘭在1940年3月求和導致理由消失
計畫階段
1939年2月14日,在相信盟軍可能威脅鐵礦來源後,希特勒下令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草擬入侵挪威計畫,此草擬計畫只預計投入一個師的兵力。
在1940年1月14日-19日,德國海軍研究出草擬計畫的加強版,他們決定有兩項關鍵要素,第一是偷襲,以減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國的干預,第二是用軍艦,而非較慢的商船,運送部隊,這使得同時占領所有目標成為可能,因為運輸船受到航程限制。新計畫將投入一個軍的兵力,包括一個山地師,一個空降師,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和兩個步兵師,這些部隊的任務目標是:
1、挪威首都奧斯陸及周邊城市。
2、卑爾根
3、納爾維克
4、特羅姆瑟
5、特隆赫姆
6、斯塔萬格
此計畫亦要求快速捕獲丹麥和挪威的國王,希望可以因此迫使對方投降。
1940年2月21日,行動指揮權交給尼古拉斯·馮·法爾肯霍特將軍(Nikolaus von Falkenhorst),他在一戰時曾在芬蘭作戰,因此熟悉極地作戰,不過他只有地面部隊的指揮權,雖然希特勒是希望統一指揮。
1940年1月27日,最終的計畫被命名為威瑟堡(Weserübung),由德國第21軍團領軍,其內包含德軍第三山地師和另外五個步兵師,後者全部未曾上過戰場,此計畫的第一梯隊包含三個師,剩下的留待第二波,有三個傘兵連用於占領機場,德軍第二山地師後來也被加入作戰。
原計畫是入侵挪威和以外交手段取得丹麥機場,但希特勒在1940年3月1日指示兩者皆入侵,這是因為德國空軍以防空預警為由堅決要求占領戰鬥機基地,為了入侵丹麥而編成的第16軍,包含2個步兵師和第11摩托化步兵旅,整個行動將由空軍第10軍支援,由大約1000架各式飛機組成。
前奏
在1940年2月時,英國皇家海軍的的哥薩克號驅逐艦(HMS Cossack)違反挪威中立在北歐的挪威領海登上同樣違反挪威中立的德國運輸艦阿爾特馬克號(Altmark),並釋放約300名英國戰浮,希特勒視此為英國有意違反挪威中立的明顯訊號,因此更堅定了侵略的決心。
1940年3月12日,在蘇芬戰爭已進入尾聲時,英國終於決定派遣遠征軍前往挪威,遠征軍在1940年3月13日開始上船,但因冬季戰爭的結束而被叫回且行動取消,作為替代,英國內閣決定開始在挪威海域布雷,然後再登入部隊。
第一批德國侵略船團在1940年5月3日出發,一艘英國驅逐艦在1940年5月8日開始在挪威海域布設第一顆水雷,1940年5月9日德國的入侵開始。
入侵丹麥
在戰略上,丹麥比較不那么重要,除了做為對挪威作戰的集結區外,當然做為一個與德國接壤的國家還是必須受到一些控制。此國國土小且相對平坦,是德國陸軍作戰的理想地點,丹麥的弱小陸軍沒太多成功抵抗的可能,一些丹麥部隊在清晨與德軍接戰,損失了一些人。
1000名德國陸軍從哥本哈根港口登入後,一支國王皇家衛隊分遣隊與他們接戰,沒打幾發子彈,就有幾個分隊的He 111轟炸機和Do 17轟炸機呼嘯過天空,面對德國空軍明顯意圖轟炸哥本哈根平民的恐嚇,年邁的國王幾乎是立刻投降,換取對國內事務的自主權,結果是獨特溫和的丹麥被占領時期,特別在1943年夏之前,同時也延後了對丹麥猶太人的逮捕和驅逐到幾乎全部撤離至瑞典,在戰前估計約有8000名丹麥猶太人中,被驅逐者少於500,失去生命者少於50。
雖然丹麥和其餘斯堪的那維亞國家大至上沒什麼軍事實力,但她們有戰略、經濟和思想方面的重要性,就如第二位德國全權大使維納‧貝斯特博士(Werner Best)所稱:“丹麥的農業提供了可觀的經濟援助,也是與瑞典的重要接口”。
入侵挪威
作戰計畫
挪威對德國之所以重要有兩個主要原因:作為海軍單位的基地,以騷擾盟軍北大西洋航運,挪威北方長海岸線是出動U型潛水艇攻擊英國北大西洋商船的極好地點,和確保經由納爾維克的瑞典鐵礦運輸順暢。
入侵挪威任務交由尼古拉斯·馮·法爾肯霍特將軍(von Falkenhorst)率領的第21軍團負責,包含以下主要部隊:
德軍第163步兵師
德軍第69步兵師
德軍第169步兵師
德軍第181步兵師
德軍第214步兵師
德軍第3山地師
過程
1940年4月8日傍晚挪威巡防艇Pol III號發現北上中的德國第五戰鬥群,在與德軍短暫接火後被俘虜,她的船長是挪威在這場戰爭的第一個犧牲者。
除了奧斯陸和克里斯蒂安桑,所有德國船團皆在預定時間完成登入,在克里斯蒂安桑他們在早上10點才成功突破岸防,比預定時間慢了6小時。
1940年4月9日,德國第五戰鬥群以重巡Blücher號為首沿著奧斯陸峽灣北上,在0515小時接近位於峽灣最窄處的奧斯卡博格要塞(Oscarsborg Fortress)時,Blücher號被島上已有48年歷史的德國制老舊大炮命中,之後機房又吃了兩枚1900年製造的魚雷失去控制,0623小時Blücher號翻覆沉沒,其上2202名船員和戰鬥人員中有830名死亡,船團的其餘船隻因誤以為Blücher號撞到水雷因而讓部隊提早上岸,這確保了奧斯陸不至於在清晨受到攻擊。
此延誤使挪威皇室和國會有足夠的時間帶著國寶和黃金一起轉進。挪威從未向德國投降,而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政府未獲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屬於被征服國家,能夠以盟軍的身份參戰。
威瑟堡行動的其中一個重要部份是用傘兵進攻奧斯陸和斯塔萬格附近的機場,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戰,其中進攻奧斯陸福尼布(Fornebu)機場的計畫險些變成德軍災難,第一批運載340名傘兵的29架Ju-52因天候不良撤回,後續機隊也因此被命令撤回但因溝通不良仍然繼續前進,但因福尼布機場幾乎沒有什麼防禦,因此仍然成功降落並占領,隨著德軍不斷從機場抵達,奧斯陸在中午淪陷。
哈康國王和國會先德軍一步向北轉進,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成為歷史第一個用無線電宣告政變的人。
盟軍援軍部隊1940年5月14日開始在挪威各處抵達,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徳軍手上,重武器和後勤運送都出現困難,但盟軍仍能奪回主要目標納爾維克,並將港口完全破壞。
1940年6月7日哈康國王和國會轉進英國成立流亡政府,1940年6月9日盟軍最後在納爾維克的部隊完成撤離,1940年6月8日挪威淪陷。此次作戰耗費德國兩個月的時間,是二戰被德國侵略的國家中支撐第二久的國家,第一是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