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灣

威海灣

威海灣位於威海市區東部,三面環山,面積約83910畝,平均水深7.32米,海灣海岸線長30餘公里。威海灣的海岸近似半圓形,三面環山,劉公島橫列於東,為天然屏障。威海灣是海防要地“威海及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勢十分險要。

簡介

(圖)威海灣威海灣
威海灣(WeihaiWan)在威海城區東部,即以為名。舊志稱其為威海司海口。

威海灣水域面積約54平方公里,形狀近似半圓,縱深8公里,一般水深6~9米,最大水深34.5米,多屬泥沙底質。海岸線弧長約26公里。沿岸有城南河、望島河、長峰河、黃南河、徐家河等流入。灣口介於北山嘴與趙北嘴兩岬角之間,寬約10公里,向東北敞開,劉公島橫列於中央,將灣口分為南北二口。

沿岸群山環繞,海拔多在400米以下,山與海之間是威海城區所在地。灣內風平浪靜,航道可常年通行。歷史上有羊角濩口、廟前口、兀口、三官營口、遼東濩口、長峰海口等大小海口20餘處,海運通行時,常有糧船、兵船數百艘錨泊於此。灣內建有貨運、客運、旅遊和漁業碼頭10餘座,威海港是中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

歷史

威海灣威海灣

威海灣是天然港灣,遠古時代人們就在這裡打魚行船發展、生息,至元朝海運興起,南北往來的船隻多在此停泊。

明清時代船可行高麗、日本、遼東、天津。

到英租威海衛時間,於1901年闢為自由港,海運業尤為興旺,客貨輪來往於天津、煙臺、香港、青島、上海等地。

文字記載

威海灣山川形勢:“龍盤虎踞,風翥鸞翔”,“螃蟹簸珠,島在中央”(康熙《威海衛志》)。

威海灣方輿形勝:“遠則西連齊魯,東極扶桑,南浮桴而達乎江漢,北舟楫而至遼陽”(明代王悅《威海賦》)。

自然地理特徵

底質

威海灣威海灣

威海灣底質構成主要包括中砂、細砂、粉砂質砂、砂—粉砂—粘土、粘土質粉砂、粉砂質粘土。

其分布情況是中砂呈條帶狀分布在近海岸海域,細砂分布在楊家灣頂,呈弧形條帶分布,粉砂質砂分布在楊家灣,粉砂分布在龍王岩附近海域,砂粉砂粘土主要分布在楊家灣灣口、金線頂海域和劉公島東角,威海灣絕大部分海區為粘土質粉砂,約占海灣面積的65%以上。

海流

威海灣內的潮流是緩慢的,周日中最大底層(離海底2米水層)流速為0.19節(10厘米/秒),一般都在0.10節(5厘米/秒)以下。灣內最大表層(海面以下2米水層)流速1.01節,出現在金線頂岬角外海,越向外流速越大。

威海灣以金線頂岬角為界分為南北兩灣,兩灣的潮流明顯不同。北灣的漲潮流大於退潮流,同時漲潮流持續時間長;南灣相反,退潮流持續時間較長,有的長達10小時,而漲潮流僅持續4小時就開始轉向。南灣流速大於北灣,有時大三倍左右。北灣余流小,流向東南;南灣余流大,流向東北。南北兩灣都是表層流大,底層流小,表底兩層有時流向相反,尤以強風和潮流轉向時最為明顯。

水質

威海灣的水質長期以來由於水體交換能力差、工業污染嚴重和養殖的自身污染,導致水環境惡化,養殖生物連年遭到病害的威脅。

資源

威海灣的生物資源,從1982—1984年的全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結果看是比較豐富的。

浮游植物26種,浮遊動物17種,魚卵、仔(稚)魚12種,底生植物51種,底棲動物147種,游泳動物100種。這一生物多樣性和可觀的生物量,足以說明當時威海灣的海況條件和生態環境是適合各種生物生長的。

環境

環境破壞

威海灣威海灣

人工養殖:

由於受利益驅動和生產結構調整的影響,威海灣的人工養殖面積逐年擴大,養殖品種不斷增加。至2004年,該灣已發展筏式養殖33500畝,養殖品種近10個,而威海灣可提供人工筏式養殖的有效水面只有50410畝,以每養1畝占有水面5畝計算,實際可養面積只有10082畝,大大超出了該灣的養殖容量,其結果不僅不能實現精養高產,還導致了病害的發生。

底質:

底質的角度看,威海灣由於長期超負荷養殖,養殖生物的脫落、動植物屍體、殘餌和糞便以及陸源污染物的排放,大量沉積到灣底,使底質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含量比較高,石油、銅、鋅有一定的容量。有機質含量較高,平均為1.62%,、磷含量亦較高,底質較肥,但須注意富營養化的影響,尤其是威海灣的西北部已有污染跡象。

海流:

從海流的角度看,兩次大範圍的測流完全可以說明威海灣內的水交換能力太差,無論是漲潮流還是落潮流,都不等老水完全排出就開始回潮,從一定意義上講威海灣基本上是一灣子死水。

水質:

從水質的角度看,由於工業污水的排放和養殖的自身污染,使威海灣的局部海區水質發生較大的變化,給養殖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環境修復

威海灣根據養殖容量的承受能力,合理搭配布局養殖品種及面積。並在適宜的海區有計畫地投放人工魚礁,礁體排列以順流走向為宜,形成人工流渠,加大流速,以利於有害物質的沖刷,同時也起到垂直利用水體,多品種綜合養殖的作用。

在適宜的海區採取移植大葉藻和增殖大型褐藻的方式,營造海底“森林”和“草場”,這樣既淨化水質,增加水體含氧量,又可固沙息浪。水體中溶解氧和浮游生物量大幅度增加,海參、海膽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將會在海藻中大量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