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1947年,畢業於杜克大學。
從1945年起,斯泰倫開始發表短篇小說。作為“南方派作家”,他的作品既帶有顯著的南方派特點,又不局限於南方小說的思想主題,以風格多樣化而馳名。他尤擅通過人物的千姿百態來戲劇化地表現時代的特徵。
1951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黑暗中躺下》問世。這部作品贏得了美國批評界的高度評價。小說通過女主人公南方姑娘佩頓·洛夫蒂斯悲劇性的生活經歷,描寫了一個南方家庭的解體,對南方的衰落和現代主活的災難作了象徵性的描述。由於作者熟練地運用了象徵、意識流等技巧,在修辭方面以福克納為楷模,這部作品獲得了美國文學藝術學會頒發的“羅馬獎”。中篇小說《遠征》(1953),用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韓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次強行軍,著重刻畫出現代軍隊對士兵的要求與士兵的個人自白意識之間的衝突,以及人在戰爭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肉體摧殘。斯泰倫的第三部作品《放火燒屋》(1960)曾以其存在主義的思想傾向而倍受法國讀者的青睞。
1967年,他發表了《納特·特納的自白》。小說描寫了19世紀時維吉尼亞州的一次黑奴暴動,提出了許多探討文學和歷史真實性的複雜問題。這部小說曾獲出版當年的普利茲文學獎。斯泰倫曾被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是全美文學藝術院和科學藝術學會的成員。
2006年11月1日,威廉·斯泰倫死於肺病,享年81歲。
人物影響
美國小說家威廉·斯泰倫曾以《蘇菲的選擇》一書享譽世界,日前因肺疾在長期臥病之後逝世,享年81歲。1925年6月11日生於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的斯泰倫,平生寫出了兩部極具爭議又深受好評的小說:美國民權運動高潮時出版的講述一名黑人奴隸反抗經歷的《奈特·透納的自白》,以及描寫大屠殺倖存者故事的《蘇菲的選擇》(也譯為《蘇菲的抉擇》)。
如今,《蘇菲的選擇》和《安妮日記》一樣成為大屠殺文學的經典之作,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上作為必讀書目廣為討論。還被藍登書屋·現代文庫評選為20世紀100部最佳英語小說,它甚至被推薦為一個州(維吉尼亞州)全州公民的讀物。2002年,斯泰倫被奧斯威辛猶太人中心基金會授予“正義的見證獎”,他說:“這是我取得了作為小說家理想中的成就的明證。”一個在死亡邊緣掙扎的人生在《蘇菲的選擇》出版12年前,《奈特·透納的自白》就已讓斯泰倫名聲大噪,一舉躋身美國主要作家行列。斯泰倫顯然不屬於《自白》描寫的族群——黑人,他在書中把1831年黑人反抗運動的領袖描寫成一個英雄、瘋子兼喜怒無常者,出版之後在批評界廣受讚譽,並獲得了普利茲獎,但來自各方面的攻擊同樣猛烈。批評者說他有著“病態心理”和“老朽的道德”,1968年還有一本專門批判這部小說的書《威廉·斯泰倫的奈特·透納:十個黑人作家的回答》出版。
人物評價
一個標準的美國南方作家斯泰倫的老友、美國老左派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聞聽噩耗時說:“真不幸。他很有吸引力,很風趣。他強壯、驕傲,語言功力超強。我不想看到他這樣離去。”諾曼·梅勒對媒體說:“我那一代人里,沒有哪個美國作家的作品像他那樣到處散發著優雅的輓歌意味。在那些年裡這絕不是美德。”著名後現代小說家多克特羅則說:“他待我一直是謙遜平和,像個晚輩作家一樣。他在我心目中是寫作的化身,一個標準的南方作家。”